不同药物联合治疗≥5岁儿童中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1:16
本文关键词:不同药物联合治疗≥5岁儿童中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支气管哮喘 联合治疗 舒利迭 辅舒酮 顺尔宁 依从性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法:吸入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ICS+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对5岁及以上儿童中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为5岁及以上儿童中度持续性哮喘的合理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 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60例5-14岁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A组(ICS+LABA治疗组)及B组(ICS+LTRA治疗组)。其中ICS+LABA治疗组30名,予以舒利迭50μ g./100μ g.(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每吸含沙美特罗50μ g和丙酸氟替卡松100μ g)治疗,每次1吸,每日2次;ICS+LTRA治疗组30名,,予以辅舒酮(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每吸含丙酸氟替卡松125μ g),应用带口含器的储物罐吸入,每次1吸,每日2次,加上顺尔宁(默沙东公司生产,每片含孟鲁司特钠5mg),每次1片,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后A、B两组患儿的日间症状、夜间症状/憋醒、应急缓解药物的使用、活动受限、急性发作次数以及儿童哮喘测试(C-ACT)评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水平、肺功能等指标,同时观察两组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的鼻部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所有患儿使用药物的依从性、正确性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1.两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所有患儿均未控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A组总有效率86.67%,B组总有效率73.33%。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A组总有效率100%,B组总有效率96.67%,A组较B组优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治疗前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C-ACT评分分别是16.27±1.23,16.23±1.2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治疗4周及12周后,A组前后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A组C-ACT评分上升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后两组C-ACT评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3.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水平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外周血E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组间比较:B组外周血EOS减少更明显(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4.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肺功能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12周后两组组内比较:肺功能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A组FEV1%、PEF%及FEF25%、FEF50%、FEF75%改善明显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p均<0.05)。治疗12周后,两组间比较两组FEV1%、PEF%及FEF25%、FEF50%、FEF75%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各指标p均>0.05)。 5.两组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改善情况:治疗4周起B组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开始改善,12周后症状明显改善。但A组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无明显变化。 6.两组药物使用依从性和正确性观察: A组:学龄前儿童较难掌握吸入技术,依从性相对差,而学龄期儿童相对理想。B组:学龄前患儿容易正确使用,依从性较好。 7.两组不良反应观察: A组出现2例(6.6%),其中心悸1例,声音嘶哑1例;B组有1例(3.3%),为咽部不适。不良反应症状轻微,未经特殊处理一周后自然消失,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ICS+LABA与ICS+LTRA两种联合治疗方法治疗≥5岁儿童中度持续性哮喘12周后两组均有良好疗效,且疗效相当。ICS+LABA联合治疗能更快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对于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儿,加入LTRA的联合治疗方案能更好地缓解鼻部症状、降低外周血EOS水平。2.学龄前儿童建议尽量使用ICS+LTRA治疗,提高药物使用依从性、正确性。3.C-ACT与肺功能在判断哮喘控制水平上有很好的相关性,而C-ACT更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容易在基层医院开展,值得在儿科哮喘专科推广。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联合治疗 舒利迭 辅舒酮 顺尔宁 依从性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25.6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1
- 第一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11-14
- 1. 研究对象11
- 2. 研究方法11-13
- 3. 统计学处理13-14
- 第二章 结果14-19
- 1. 两组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比较14
- 2. 两组治疗前后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 )评分比较14-15
- 3. 两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水平比较15
- 4. 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15-17
- 5. 两组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改善情况17
- 6. 两组药物使用依从性和正确性观察17-18
- 7. 两组不良反应观察18-19
- 第三章 讨论19-24
- 第四章 结论24-25
- 参考文献25-29
- 综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29-43
- 参考文献38-43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3-44
- 英文缩略词表44-45
- 致谢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魁艳凤;周宇芳;;儿童哮喘的治疗进展[J];吉林医学;2012年08期
2 徐迎阳;严冬;张来虎;;支气管哮喘的引发因素[J];临床军医杂志;2008年01期
3 申昆玲;李云珠;李昌崇;刘恩梅;陈育智;陈志敏;俞善昌;洪建国;赵德育;盛锦云;鲍一笑;;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2011年01期
4 雷雯;王颖;柴燕玲;张涛;李其皓;;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6年01期
5 申静;;左旋咪唑联合转移因子辅治小儿哮喘64例[J];中原医刊;2006年17期
6 潘颖;付秀华;;支气管哮喘治疗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7 薛祖娟;姜如萍;高卫平;徐明;;止咳平喘贴穴位贴敷佐治儿童支气管哮喘100例效果分析[J];交通医学;2012年04期
8 王鑫;张亚京;梁昆仑;宁立华;张丽霞;陈欣;马春艳;张玲玲;陈华;;支气管哮喘患儿心理学特点及整合性心理治疗对其疗效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年21期
9 张建华;;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962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9623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