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儿科论文 >

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发生传导阻滞的相关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7 20:49

  本文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发生传导阻滞的相关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介入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 传导阻滞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对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的患儿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变化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后进行探讨,为介入术后传导阻滞的预防和处理提供资料。 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299例,其中男性141例,女性158例;年龄1~16岁。经临床体格检查、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为VSD。按照《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南》的操作步骤进行介入封堵[1]。对成功封堵的294例患儿术后发生传导阻滞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本研究299例行VSD介入封堵患儿中294例封堵成功,成功率97.82%。无死亡病例。其中3例于术中建立轨道时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而放弃介入治疗。成功封堵的294例患儿中,术后新发传导阻滞者54例,发生率为19.39%。其中以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最为多见,构成比分别为42.59%和33.33%。术后CAVB的发生率为1.02%。 (2)行VSD介入术时患儿的年龄、VSD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RAV)的距离、封堵器直径与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手术年龄<5岁、VSD上缘距RAV的距离<3mm、封堵器直径≥10mm为介入术后传导阻滞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是否合并膜部瘤、VSD直径大小与传导阻滞的发生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 (3)术中3例出现CAVB者终止手术后很快恢复正常。术后3例早期CAVB者予以类固醇激素、保心治疗后2例传导阻滞消失,,1例植入临时起搏器6天。Ⅰ°~Ⅱ°AVB及束支传导阻滞者类固醇激素治疗亦有效,术后1月、1年随访时阻滞率分别降至25.93%、9.26%。手术后期传导阻滞率与术后早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传导阻滞是VSD介入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IRBBB和CRBBB最为多见,CAVB发生率较低。 (2)VSD介入封堵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与患儿年龄、VSD上缘距RAV的距离、封堵器直径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了解VSD的解剖结构、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可能是减少介入术后传导阻滞发生的有效措施。 (3)VSD介入术后传导阻滞预后好。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极少需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关键词】:介入封堵术 室间隔缺损 传导阻滞 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25.4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2
  • 1 资料与方法12-14
  • 2 结果14-22
  • 3 讨论22-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2
  • 附图32-34
  • 文献综述34-43
  • 参考文献39-43
  • 致谢43-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文章目录44-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覃晓波;孙中波;黄颖;;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中及术后发生传导阻滞高危因素探讨[J];微创医学;2007年06期

2 韩勇;田杰;刘琴;;中国大陆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堵闭与外科手术治疗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8年01期

3 李寰,张玉顺,刘建平,王海昌,刘兵,魏晓梅,陈兰芳,代政学;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高度房室阻滞[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5年01期

4 郭鹏飞;易岂建;王芳洁;李谧;吕铁伟;白永虹;计晓娟;蒲晓芳;罗雪;林琴;;儿童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封堵器的选择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年11期



本文编号:990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eklw/990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f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