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7-10-09 12:24

  本文关键词: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 对比分析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Gleason评分


【摘要】:第一部分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目的:探讨超高b值DWI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所有受检者检查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73例患者,行前列腺T2WI、常规DWI(b=1 000 s/mm2)和超高b值DWI(b值分别为2000、3000 s/mm2)检查。MRI检查后3周内行B超引导下前列腺12针穿刺活检。在MRI图像上,根据评分诊断前列腺病变,并与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对照。以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诊断前列腺病变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超高b值DWI和常规DWI间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采用Z检验比较超高b值DWI和其他类型图像间诊断前列腺癌ROC下面积的差异。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73例受检者中,穿刺活检证实前列腺癌54例,前列腺增生17例,正常者2例。病灶数141个,其中包括外周带99个,移行区42个。T2WI诊断外周带和移行区前列腺癌的准确度分别为65.7%(65/99)和69%(29/42),常规DWI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61.6%(61/99)和52.4%(22/42),超高b值DWI(b=2000、3000 s/mmm2)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76.8%(76/99)和84.8%(84/99)以及69%(29/42)和88.1%(37/42)。2000、3000 s/mmm2超高b值DWI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8.1%和92.5%)和特异度(分别为53.1%和68.8%),均显著高于常规DWI(P0.05)。2000、3000 s/mm2超高b值DWI诊断前列腺移行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0.0%和88.0%)和特异度(分别为52.9%和88.2%)均高于常规DWI(P0.05),2000 s/mm2和3000 s/mm2超高b值DWI间诊断前列腺外周带和移行区癌的敏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00s/mm2超高b值DWI诊断移行区前列腺癌的特异度显著高于另外两个b值DWI(p0.05)。3000 s/mm2超高b值DWI的诊断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最高,阳性预测值在外周带和移行区分别为0.861和0.91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15和0.833。T2WI、常规DWI、超高b值DWI(b值分别为2000、3000 s/mm2)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591、0.553、0.698和0.806,诊断移行区癌分别为0.693、0.506、0.665和0.881。3000 s/mm2超高b值DWI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最大。结论:超高b值DWI诊断前列腺癌是一种较为准确和可靠的方法,b值3000 s/mmm2超高b值DWI对移行区前列腺癌的诊断更有价值。第二部分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目的:探讨超高b值DWI的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及诊断临界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所有受检者检查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78例患者,行前列腺T2WI、常规DWI(b=1 000 s/mm2)和超高b值DWI(b值分别为2000、3000 s/mm2)检查。MRI检查后3周内行B超引导下前列腺12针穿刺活检。在DWI图像上选择可疑前列腺病灶的最大层面,采用相同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不同b值时的相应ADC值。以穿刺结果为金标准,采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分析比较不同b值下ADC值的差异。绘制不同b值下ADC值的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临界ADC值。常规DWI与超高b值DWI测量方法间一致性分析采用Bland-Altman图法,观察者间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分析。结果: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穿刺活检证实前列腺癌57例,前列腺增生19例(其中合并前列腺炎13例),正常者2例。病灶数154个,其中包括外周带103个,移行区51个。两位医师测量常规DWI、超高b值DWI(b=2000 s/mm2和b=3000 s/mm2)对于外周带和移行区的ICC均大于0.90,都表现出极佳的一致性。常规DWI与超高b值DWI(b=2000 s/mm2)测量ADC值时,外周带和移行区一致性分别为97.1%和94.1%;常规DWI与超高b值DWI(b=3000 s/mm2)测量ADC值时,外周带和移行区一致性分别为95.1%和96.1%,均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外周带前列腺病灶在常规DWI、超高b值DWI(b=2000 s/mm2和b=3000 s/mm2)的ADC值分别为1.097×10-3mm2/s(95%CI:1.040-1.153),0.809× 10-3mm2/s(95%CI:0.766-0.851)和0.622×10-3mm2/s(95%CI:0.591-0.652);在移行区,ADC值分别为1.085×10-3mm2/s(95%CI:1.022-1.147),0.815× 10-3mm2/s(95%CI:0.770-0.861)和0.651×10-3mm2/s(95%CI:0.617-0.685)。前列腺病灶的ADC值在不同b值DWI图像上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列腺外周带的诊断中,超高b值DWI(b=2000 s/mm2和b=3000 s/mm2)的ADC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和0.852,均显著高于常规DWI(P0.05),超高b值间的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别(P0.05)。超高b值DWI(b=2000 s/mm2和b=3000 s/mm2)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临界值分别为0.75×10-3mm2/s和0.685×10-3mm2/s。在前列腺移行区的诊断中,b=3000 s/mm2超高b值DWI的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905,显著高于常规DWI(P0.05),b=2000 s/mm2超高b值DWI的ADC值曲线下面积为0.863,与常规DWI的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别(P0.05)。超高b值DWI(b=2000 s/mm2和b=3000 s/mm2)ADC值的临界值分别为0.8×10-3mm2/s和0.634×10-3mmm2/s。结论:超高b值DWI的ADC值对定量诊断前列腺癌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及较高的诊断效能,b值3000 s/mm2超高b值DWI对移行区前列腺癌的诊断更有价值。第三部分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预估价值目的:探讨超高b值DWI对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所有受检者检查前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78例患者,行前列腺T2WI、常规DWI(b=1 000s/mm2)和超高b值DWI(b值分别为2000、3000 s/mm2)检查。MRI检查后3周内行B超引导下前列腺12针穿刺活检,Gleason评分采用5级10分。在DWI图像上选择可疑前列腺病灶的最大层面,采用相同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不同b值时的相应ADC值。以穿刺结果为金标准,超高b值DWI(b=2000 s/mm2和b=3000s/mm2)癌区和非癌区的ADC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超高b值DWI(b=2000 s/mm2和b=3000 s/mm2)癌区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根据Gleason评分分组,低、中、高危组ADC值的组间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Gleason评分7高分化组与Gleason评分≥7中低分化组的ADC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绘制两者之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并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确定高分化癌与中低分化癌的诊断界值点。结果:7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穿刺活检证实前列腺癌57例,前列腺增生19例(其中合并前列腺炎13例),正常者2例。病灶数154个,其中包括外周带103个,移行区51个。超高b值DWI(b=2000 s/mm2和b=3000 s/mm2)的前列腺癌组织和非前列腺癌组织的ADC值分别为0.740×10-3mm2/s (95%CI:0.706-0.774),0.949×10-3mm2/s(95%CI:0.900-0.998)和0.581×10-3mm2/s(95%CI: 0.556-0.607),0.748×10-3mm2/s(95%CI:0.698-0.798),不同超高b值,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的ADC值比较,两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b值DWI(b=2000 s/mm2和b=3000 s/mm2)前列腺癌组织的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R2=0.161和R20.240。超高b值DWI(b=2000 s/mm2和b=3000 s/mm2)前列腺癌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ADC值分别为(0.926±0.125)×10-3mm2/s,(0.682±0.140)±10-3mm2/s,(0.675±0.147)×10-3mm2/s和(0.726±0.097)×10-3mm2/s,(0.544±0.104)×10-3mm2/s,(0.509±0.092) ×10-3mm2/s。低危组与中、高危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与高危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高b值DWI(b=2000S/mm2和b=3000 s/mm2)对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ROC分析显示超高b值DWI(b=2000 s/mm2和b=3000 s/mm2)的ADC值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和0.908,中低分化癌与高分化癌的ADC值诊断临界值分别为0.799×10-3mm2/S和0.615×10-3mm2/s。结论: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可以提高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ADC值定量测量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癌分化程度的有效指标,对临床预测Gleason评分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 对比分析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Gleason评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2;R737.25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表6-7
  • 中文摘要7-12
  • 英文摘要12-18
  • 前言18-21
  • 参考文献19-21
  • 第一部分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21-37
  • 资料与方法21-23
  • 结果23-25
  • 讨论25-28
  • 结论28-30
  • 附表30-34
  • 附图34-35
  • 参考文献35-37
  • 第二部分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37-53
  • 资料与方法37-39
  • 结果39-41
  • 讨论41-43
  • 结论43-45
  • 附表45-48
  • 附图48-51
  • 参考文献51-53
  • 第三部分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预估价值53-69
  • 资料与方法53-55
  • 结果55-58
  • 讨论58-60
  • 结论60-61
  • 附表61-63
  • 附图63-68
  • 参考文献68-69
  • 文献综述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69-78
  • 参考文献75-78
  • 发表文章78-80
  • 致谢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莹;;MR扩散加权成像评估肺内病灶作用的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3期

2 韩晶;沈文荣;刘念龙;;MR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范围确定中的价值[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1年04期

3 李又成;颅内非缺血性病变的MR扩散加权成像[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3期

4 夏爽;扩散加权成像在部分颅内病变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5期

5 杨波,全显跃;MR扩散加权成像在上腹部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4年06期

6 徐全刚,吴卫平,黄德晖,张家堂,郎森阳,蒲传强;MR扩散加权成像对Creutzfeldt-Jakob病的诊断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6期

7 王晓明,陈丽英,林楠,郭启勇;用MR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1期

8 金琴娣,居胜红,孟爱芳,张琳琴;扩散加权成像对癫痫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J];现代医学;2005年02期

9 武志峰;周翔平;刘荣波;朱捷;;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年05期

10 黄文才;韩飞;田世俊;李国雄;;MR扩散加权成像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长连;袁述文;谭利华;白末了;贺忠;杜万萍;司徒卫军;;颅内血肿的扩散加权成像[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王丹;佟金龙;申宝忠;刘放;王凯;刘芳;;正常人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特点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张爱莲;程流泉;张静;杨娜;刘梦起;;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颖;毛传万;白光辉;蔡志胜;;低b值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占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A];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暨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沈艳;李明华;姚伟武;杨世埙;李文彬;;MR扩散加权成像在椎体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王嵩;张世界;;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7 王嵩;闫明勤;张世界;王夕富;马海峰;李琼;;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肿瘤性病变中的应用[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8 王海屹;王佳;王新坤;叶慧义;;肾脏不同扩散加权成像方法对比研究:表观弥散系数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柳健;丁耀军;李剑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10 王丹;刘放;佟金龙;王凯;刘芳;许秀安;;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3D ASL灌注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肿瘤诊断和分级中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陆志华;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毛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胃癌N分期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车树楠;扩散加权成像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5 张琨;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6 李晶;胰腺小视野高分辨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胰腺实性病变价值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7 陈爱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8 李延军;胰腺癌扩散加权成像与在体磁共振质子波谱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9 徐亮;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陈世林;肝非高斯扩散加权成像的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鸿杰;肝叶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评价乙肝源性肝硬化严重程度[D];川北医学院;2015年

2 王金良;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食管鳞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的评估价值[D];川北医学院;2015年

3 张静;基于IVIM模型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肝功能的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谢媛;移植肾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扩散峰度成像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5 张繁;3.0T扩散加权成像对兔大腿VX2肿瘤生长的动态监测及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评估[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6 陈波;基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正常子宫肌层的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亚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TACE治疗肝癌后早期疗效评价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陈敏;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9 龚彤;正常骨髓及AL骨髓浸润的IVIM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10 阎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对乳腺良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00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000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a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