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乙肝肝纤维化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乙肝肝纤维化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无创性检查 弥散加权成像 多翻转角T1WI 动态磁共振增强检查
【摘要】:目的:乙肝引起的肝纤维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卫生问题。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胶原纤维及蛋白聚糖会沉积在肝脏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内,从而引起肝脏一系列的病理学的变化,最终部分肝纤维化会进展为肝硬化。早期合理的治疗可以阻止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进程。肝脏穿刺活检是诊断及评估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是它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式,患者很难接受治疗过程中反复的肝穿。因此我们需要建立适用于乙肝肝纤维化诊断及随访的无创性评估体系。本研究使用基于磁共振的多种检查方式对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从而评估这些检查方式能否应用于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及随访。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的对36名肝纤维化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为期一年半的随访,共采集了 3种磁共振技术的9参数和621个参数值进行分析。每名愿意接受随访患者都需要接受一年半的规范化抗病毒治疗。随访结束时所有经历过初次肝穿病理活检的患者都需要接受二次肝穿以评估肝纤维化分期。每位患者都需接受四次磁共振检查。检查的时间分别点分别是入组时、入组后半年、入组后一年以及随访结束时。磁共振检查方法及参数包括(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b 值采用 200 s/mm2、500 s/mm2、700 s/mm2及 1000 s/mm2)以获得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ii)多翻转角T1WI检查以获得T1值;(iii)动态磁共振增强检查(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以获得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最大浓度(maximum concentration,MAX con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以及最大上升斜率(maximum slope of increase,MSI)。先将患者分为不同亚组,然后将上述参数值与肝纤维化的分期进行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1.DWI检查的结果:当用来鉴别肝纤维化不同亚组时,ROC曲线分析显示当b值=500 s/mm2时的ADC值总体表现最佳。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显示,b值500 s/mm2、700 s/mm2、1000 s/mm2时F2-3与F4组组内差异p值大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多翻转角T1WI的结果:ROC曲线分析提示T1值对鉴别F1-2 VS.F3-4以及F1-3VS.F4组肝纤维化表现较好。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显示,T1值组内差异p=0.410,具有可重复性。3.DCE-MRI的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四个指标中TTP的ROC曲线下面积总体表现最佳。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显示,TTP、MAX conc、及AUC的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们所有测得的定量及半定量参数中,TTP及b值等于500 s/mm2时的ADC值在随访过程中具有最好的可重复性及稳定的分期能力;T1值具有一定的分期能力及很好的可重复性,可以用来随访;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使用无创性MRI方法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疗效进行随访奠定基础。
【关键词】: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无创性检查 弥散加权成像 多翻转角T1WI 动态磁共振增强检查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12.62;R445.2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2
- 缩写和术语表12-15
- 1. 绪论15-22
- 1.1 研究背景15-18
- 1.2 磁共振检查评估肝纤维化的研究现状18-20
- 1.3 本研究的意义20-22
- 2. 研究对象及方法22-31
- 2.1 受试者及随访过程22-23
- 2.2 检查方法23-24
- 2.3 图像分析24-30
- 2.3.1 DWI图像分析(图3)25-26
- 2.3.2 多翻转角T1WI图像分析(图4)26-27
- 2.3.3 DCE-MRI图像分析(图5)27-30
- 2.4 统计学分析30-31
- 3. 结果31-45
- 3.1 ADC图的测量结果31-37
- 3.1.1 ROC曲线分析31
- 3.1.2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见图8)31-37
- 3.2 T1 MAPPING的测量结果37-41
- 3.2.1 ROC曲线分析37
- 3.2.2 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见图12)37-41
- 3.3 DCE-MRI的测量结果41-45
- 3.3.1 ROC曲线分析41
- 3.3.2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见图16)41-45
- 4. 讨论45-52
- 4.1 DWI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及随访45-48
- 4.1.1 DWI对乙肝肝纤维化的分期的可靠性45-47
- 4.1.2 DWI对乙肝肝纤维化随访的可靠性47-48
- 4.2 T1值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及随访48-49
- 4.2.1 T1值对乙肝肝纤维化的分期的可靠性48
- 4.2.2 T1值对乙肝肝纤维化随访的可靠性48-49
- 4.3 DCE-MRI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评估及随访49-52
- 4.3.1 DCE-MRI对乙肝肝纤维化的分期的可靠性50
- 4.3.2 DCE-MRI对乙肝肝纤维化随访的可靠性50-52
- 5. 结论52-54
- 5.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52
- 5.2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52
- 5.3 本研究的不足52-53
- 5.4 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64
- 综述64-81
- 参考文献73-81
- 作者简历及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结果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陈茂伟;周怡;邹俊;李黎;;乙肝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筛选的初步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5期
2 袁成民;;乙肝肝纤维化的研究思路亟需调整[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年12期
3 王玲芝;丁艾昆;;浅议乙肝肝纤维化的防治[J];国医论坛;2006年03期
4 蒋忠胜;温小凤;柯柳;覃川;陈念;李敏基;;APRI和Forns指数对慢乙肝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年06期
5 徐燕;杜文军;秦来英;邢直直;秦晓华;陈士俊;;白细胞介素17在乙肝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年02期
6 李文全;范修平;曹春晓;;易善复联合苦参素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23期
7 黄远媛;叶下珠汤治疗乙肝肝纤维化5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09期
8 陈小桃;文顺喜;黄坚灵;古辉;严伟兴;黄彩云;;阿德福韦酯联合小柴胡汤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25期
9 朱云清;杨俊生;宗伟;郭雪艳;邱婷;衣蕾;蒋宏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乙肝肝纤维化61例[J];陕西中医;2012年05期
10 李慎立;;阿德福韦酯联合软肝健脾方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3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过建春;包剑锋;陈群伟;李晓鸥;施军平;娄国强;石伟珍;荀运浩;;血清和肝组织TGF-β1与慢乙肝肝纤维化的关系[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朱坚胜;何泽宝;陈智;;TGFβ1基因多态性与乙肝肝纤维化的关系研究[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童光东;周大桥;漆艳平;刘纪青;高辉;贺劲松;饶伟良;谢三英;;乙肝Ⅲ号合近红外信息辐照治疗乙肝肝纤维化[A];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尹洪竹;米立军;金国华;邸海灵;;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刘金星;段巧红;;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在慢乙肝肝纤维化形成中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陈松海;张健;王春艳;李冰;李梵;李忠斌;邵清;陈国凤;;进食对Fibroscan诊断乙肝肝纤维化准确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陈青锋;肖萍;杨彦麟;王立明;何强;;乙肝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无创诊断的研究[A];第6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毛德文;龙富立;邱华;陈月桥;张荣臻;;丹参注射液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胡义扬;刘平;刘成;;扶正化瘀胶囊抗慢乙肝肝纤维化疗效影响因素——50例治疗前后肝活检资料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袁伟东;袁绍静;;中药蒂红软肝胶囊联合阿德福韦脂治疗乙肝肝纤维化[A];第二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剑 钟;中医药抗乙肝肝纤维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鹏;多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在乙肝肝纤维化随访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肖敏;血清自身抗体标志物在乙肝肝纤维化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年
2 窦芊;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6年
3 何云;肝纤2号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甘龙禹;非侵入性血清纤维化标志物FIB-4及GP评估乙肝肝纤维化效能的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王小莉;乙肝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模型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柳诗意;活血化瘀分阶段法干预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7 李婧;乙肝肝纤维化进程中CD4~+T细胞稳态与肝星状细胞双向调控作用[D];复旦大学;2011年
8 马丽君;乙肝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无创诊断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27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02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