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评估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2-10 04:00

  本文关键词: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评估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宫颈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放化疗 宫颈癌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放化疗


【摘要】:第一部分MR扩散加权成像动态监测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动态监测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书,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前瞻性纳入42例病理证实为中晚期(≥Ⅱb期)宫颈癌患者,拟行放化疗联合治疗,于放化疗前、结束时及结束后1个月行盆腔MR平扫、DWI及增强扫描。分别测量不同时间点病灶ADC值及肿瘤最大径。其中39例患者于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28例完全缓解(Comp1ete response,CR),10例部分缓解(Partia1 response,PR),1 例病灶稳定(Stab1e disease,SD)。28 例 CR中,11例于放化疗结束时病灶即完全消失(即刻反应组),17例于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病灶才完全消失(延迟反应组)。3例宫颈癌患者在放疗和化疗结束时立即选择手术切除。比较不同疗效组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最大径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治疗后1个月PR组病灶ADC值显著低于CR组(1.290×10-3mm2/s±0.11 VS.1.430×10-3mm2/s±0.04,P0.001)。CR即刻反应组基线肿瘤最大径显著小于PR组(3.6±0.9VS.5.3±2.5cm,P=0.046),且显著小于治疗结束时尚有病灶残留的患者(3.6±0.9VS.5.1±1.9cm,P=0.021)。不同疗效组患者ADC值与肿瘤最大径有不同的变化规律,且放化疗结束时肿瘤最大径与ADC值二者变化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421,P=0.005)。结论:不同疗效组肿瘤最大径和ADC值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肿瘤最大径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肿瘤ADC值可以作为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第二部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MR评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目的:使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Intravoxe1 Incoherent Motion MR Imaging,IVIM-MRI)研究宫颈癌的组织学特性,并探讨IVIM相关参数在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书。从2014年1月至11月,对17例经病理证实为ⅡⅡb期以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放化疗前、接受治疗后两周、一个月及治疗结束时行盆腔磁共振扫描,包括常规平扫、IVIM(b=0,10,20,30,40,50,100,150,200,350,500,650,800,1000s/mm2)及增强扫描。使用双指数模型分别测量每个检查时间点肿瘤相关参数,包括IVIM中的纯扩散系数(pure molecular diffusion coefficient,D)、伪扩散系数(pseudodiffusion coefficient,D*)和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使用单指数模型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测量不同时间点肿瘤最大径。使用Pearson分析及多次重复配对t检验对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癌放化疗结束时ADC、D及f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ADC值(0.93±0.1 VS.1.72±0.17)×10-3mm2/s、D 值(0.78±0.12 VS.1.34±0.12)×10-3 mm2/s 及 f值(0.13±0.05VS.0.22±0.07)%。治疗后约 2 周各参数值(D、D*、f及ADC)明显升高(P0.05),D值及ADC值在治疗后1个月至结束时持续升高,而D*及f值在治疗一个月后呈下降趋势。结论:IVIM可以动态监测宫颈癌组织在放化疗过程中微观环境变化,且在治疗后两周即表现出显著性变化。IVIM-DWI在评估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2;R737.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忠东,胡泳,,曾宪端,秦永喜;中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方法的探讨[J];衡阳医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2 周培华,陈晓良,许国辉;中晚期宫颈癌的介入治疗(附52例报道)[J];四川肿瘤防治;2002年03期

3 吴泽涛;介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分析(附50例报告)[J];青海医药杂志;2003年12期

4 徐晓南,刘洪波,陈志仁,王芬;48例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疗、化疗临床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年12期

5 陈秀洁;;中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放疗与化疗的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7年09期

6 吴煌坚;梁海斯;邵剑锋;何宝贞;张洁英;陈丽霞;;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48例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年08期

7 孙四平;赵德芳;;放、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28期

8 李超;洛若愚;;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侯琼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临床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8年02期

10 黄健;叶劲军;陆谔梅;;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分析[J];癌症进展;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燕;覃伶伶;符小艳;游佳;邓碧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晚期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全国妇产及计划生育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2 郁圣陶;郁志龙;;后程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唐啸;;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疗效分析[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肿瘤介入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蔡丽萍;易为民;刘丝荪;廖福卿;熊芳;;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中应用[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胡金香;龙清云;刘骏方;;中晚期宫颈癌合并妇科出血的介入治疗[A];2010湖北省肿瘤介入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章凯敏;杜希剑;彭建国;;中晚期宫颈癌失血性休克急诊介入治疗组与急诊手术切除组疗效对照观察[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肿瘤介入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尹家瑶;赵芳玲;;中晚期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的疗效观察[A];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谢春明;管京乐;;介入治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手术切除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肿瘤介入诊疗学术大会、第一届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护理专业学组会议暨国家级介入诊疗继续教育学习班、肿瘤介入治疗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李振平;徐郑玉;焦海霞;王虹;;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附42例分析)[A];第二届全国非血管性与血管性介入新技术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介入放射学新技术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夏风;杨文忠;;介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对手术治疗的影响[A];2010湖北省肿瘤介入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裴氏升血颗粒对中晚期宫颈癌放疗疗效及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2 张俊;局部中晚期宫颈癌宫旁插植放疗的近期疗效观察[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杨春梅;同步放化疗联合鸦胆子油软胶囊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马志刚;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5 王欢欢;磁共振扩散成像在评估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5年

6 蔡胜男;同步放化疗对于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D];南京大学;2015年

7 宋晓文;热放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8 房秋霞;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王佳佳;放化同步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10 艾米拉古丽·艾白都拉;逆行输尿管置架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72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272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0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