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本文关键词: 双源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肺疾病 出处:《放射学实践》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选取72例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32例炎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72例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比较不同病变容积平均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值、平均容积CT增强值、容积CT净增值以及在不同keV下CT值衰减曲线,并计算不同标准化碘含量(NIC)阈值下CT检查的敏感度。结果:1观察组肿块体积、容积平均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值、平均容积CT增强值、容积CT净增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keV下腺癌和鳞癌CT值明显低于炎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腺癌与鳞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变CT值曲线斜率分别为(-1.07±0.51)、(-1.12±0.41)及(-2.18±0.52),腺癌与鳞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大于炎性病变(P0.05);3观察组NIC值为(0.273±0.089)mg/mL,明显低于对照组(0.417±0.107)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NIC取值0.408mg/mL时,双源CT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0.862,特异度为0.626,曲线下面积为0.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能对肺部良恶性病变在体积上进行鉴别,并且能通过不同keV CT值曲线斜率对肺部良恶性病变进行鉴别。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dual-source CT dual-energy scanning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pulmonary masses.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lung masses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40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s observation group. Thirty-two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diseases were treated with dual-source CT dual-energy CT scanning. The mean CT values of different lesions, the volume CT dose index values and the average volume CT enhancement values were compared. The net increment of volume CT and the attenuation curve of CT value under different keV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sensitivity of CT under different standardized iodine content threshold was calculated. Results the volume of mass was observed in 1: 1 group. The volume average CT value, volume CT dose index value, average volume CT enhancement value and volume CT net incre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2the CT value of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different keV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inflammatory les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 0.05). The slope of CT curve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1.07 卤0.51 卤0.41) and -2.18 卤0.52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denocarcinoma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but i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nflammatory lesion (P 0.05). 3The NIC valu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0.273 卤0.089 mg / mL,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0.417 卤0.107 mg / mL, P 0.05). The ROC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when the NIC value was 0.408 mg / mL,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dual-source CT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 were 0.862 and 0.626 respectively.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was 0.75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Dual-source CT dual-energy scanning can distinguish benign and malignant lung lesions in volume. Moreover,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lung lesions can be distinguished by different keV CT curve slope.
【作者单位】: 鹰潭市184医院放射科;江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734.2;R816.4
【正文快照】: 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呈递增趋势。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肺癌易于被患者忽略,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导致5年生存率不足15%[1]。因此,对肺部癌变早期、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病变、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对肺癌的诊断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章跃武;吴渭贤;余新春;刘威;朱希松;张露钢;徐铁铮;田明庆;陈晓萍;;双能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年02期
2 田志辉;王琦;时高峰;曹彦坤;;双能CT测定体模碘含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彭业胜;邓东;;双能量CT的技术在肺部肿瘤中的应用和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2 刘迎军;黄劲柏;杨德维;万迪虹;;双能量CT技术在肺孤立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11期
3 张倩;李天平;王新文;;梗阻性黄疸能谱CT图像质量的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4年05期
4 秦维昌;;双源双能量CT成像的技术进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2年03期
5 田士峰;刘爱连;汪禾青;刘静红;刘义军;孙美玉;李烨;;CT能谱成像虚拟平扫替代常规平扫评估结肠癌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9期
6 叶伦;叶奕兰;冉艮龙;熊巧;李敏;方宏洋;;宝石能谱CT的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9期
7 王琦;孙梦月;时高峰;田志辉;;双能CT区分两种造影剂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年09期
8 Shun-Yu Gao;Xiao-Peng Zhang;Yong Cui;Ying-Shi Sun;Lei Tang;Xiao-Ting Li;Xiao-Yan Zhang;Jun Shan;;Fused monochromatic imaging acquired by single source dual energy CT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uring arterial phase: an initial experience[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14年04期
9 周悦;王明月;高剑波;董军强;许瀚;侯平;;宝石CT能谱成像及灌注成像评价兔VX2肝癌抗血管生成的治疗疗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年3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涛;甘新莲;周燕发;;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关系的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06年05期
2 刘士远,肖湘生;孤立性肺结节的处理策略[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1期
3 白荣杰;刘福全;申宝忠;王丹;韩铭钧;吴振华;;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年04期
4 李云卿,祁吉,杨子权,张文波,刘继生,郭得安,刘铁;双能CT检测肺内孤立性结节钙化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年06期
5 王万勤;刘斌;周勇;吴兴旺;余永强;汪洁;王乐;张帅;沈云;;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去除体模对比剂硬化伪影及图像噪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11期
6 邵伟光;周茂义;刘典美;李丽新;刘金刚;赵兴圣;张东雯;岳奎涛;张帅;曹会志;;宝石能谱CT测定成人甲状腺碘浓度[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兴华,黄章展;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附22例报告)[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汤立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30例CT表现分析[J];河北医学;2001年05期
3 汪清,杨凡,余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5例临床和CT的对比分析[J];华西医学;2001年04期
4 戴标,单海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观察[J];江南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吴晓明,张志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随访观察及智能评定[J];农垦医学;2001年05期
6 林文妙,唐震;CT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诊断中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10期
7 曹新华,朱正超;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不典型CT表现[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8 崔国强,张庆普;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1年01期
9 李能平,陆仁达,周鸣清,方莘;CT对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预测判断作用[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10 施玉麒,杨华姿,高建慧,王维琼;脑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的价值[J];新生儿科杂志;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影;徐卫国;;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的护理[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2 张义质;;探讨CT“窗口”服务质量的管理[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史景云;;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CT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伍晓六;雷益;夏军;刘品霓;陈静;;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CT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赵娓娓;张劲松;宦怡;;CT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汪国余;胡明华;陈再智;徐忠飞;;卵巢卵泡膜纤维瘤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李杰;;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观察与护理[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肿瘤介入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周选民;李小力;徐霖;;3D CT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优势[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润梅;吴文青;范建丽;;CT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定位精度中的重要性[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秀珍;韩峻峰;钱国峰;;CT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竹;欧洲CT市场逆流而动[N];医药经济报;2012年
2 通讯员 贾洪涛;市区出租车牌照全部使用吉CT专用号段[N];四平日报;2009年
3 中国医保商会 蔡天智;今年1~4月CT出口反弹[N];医药经济报;2010年
4 敢言;医院滥用CT病人可能致癌[N];广东科技报;2004年
5 本版编辑邋韩其成 游敏常 闫铮;水泥行业“CT”报告:美好与现实的反差[N];证券日报;2008年
6 祁鸣邋曾强 周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给人体基因组做“CT”[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张小磊 陈辉 廖怀凌;医院滥用CT病人可能致癌[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8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刘文祥;地震CT技术洞悉岩溶变化[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记者 胡其峰;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中青年女性过度做CT是花钱买风险[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李旭;医院滥用CT风当刹[N];市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小芳;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2 左一智;肺段间平面的解剖学实质与CT表现[D];山东大学;2013年
3 蔡肯;基于双源CT的全心脏图像配准与自动分割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国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评估新方法及肺气肿表型的CT肺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赖凯;基于CT体数据的人体肺气道树数学模型建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范亚;基于高分辨率颅脑CT体数据的病变自动检出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侯志辉;冠状动脉CT对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随访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田珍;低剂量4DCT技术及临床应用[D];清华大学;2011年
9 康立清;灌注CT反映脑瘤血管生成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10 于静;能谱CT定量评估猪急性缺血—再灌注型MI[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荣宁;地震CT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帆;CT定量分析法与单指示剂热稀释法评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魏晓洁;双源CT低剂量腹部血管双期扫描技术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山东大学;2011年
4 吴振刚;320排CT头部一站式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D];延边大学;2013年
5 陈亮;双源CT术前评估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口的对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6 赵家贵;CT引导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7 刘征宇;电阻率跨孔CT探测方法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8 江小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定量测量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9 殷黎;基于超声CT的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研究[D];中北大学;2007年
10 方兵;鼻窦鼻腔区域中线破坏性疾病命名的沿革及其CT评价[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78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47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