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研究
本文关键词: 老年人 颈动脉 粥样 硬化 斑块 特征 高分辨率 磁共振 管壁 成像 研究 出处:《扬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颈动脉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及图像分析方法本研究应用三维多对比度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特征、组成成分及斑块分布。研究运用36通道神经血管线圈进行颈动脉冠状位的3T磁共振扫描,包括三个多对比度序列,即三维运动敏感驱动平衡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 MERGE),三维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及斑块内出血序列(3DSNAP)和三维时间飞跃序列(3DTOF)。三维磁共振扫描具有快速扫描,高空间分辨率(0.6-0.8mm)和纵向覆盖范围长(150 mm)的优点,可以更好地描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本研究应用3D CASCADE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颈动脉斑块负荷的形态学特征,包括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血管总面积(TVA)、平均管壁厚度(MWT)及标准化管壁指数(NWI=WA/[LA+WA]x100%)等。根据磁共振多对比度图像统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斑块内出血(IPH)、脂质核(LRNC)和钙化(CA),并将斑块内出血和富含脂质核斑块(脂质核面积/管壁面积≥40%)标记为高危斑块(HRP)。研究采用北美NASCET标准来测量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为统计分析方便,我们将颈动脉分为五段:远心颈内动脉段(D-ICA)、近心颈内动脉段(P-ICA)、颈动脉球部(CB)、远心颈总动脉段(D-CCA)和近心颈总动脉段(P-CCA)。第二部分无症状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三维多对比度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研究背景和目的颈动脉高危斑块(HRP)是引起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旨在应用三维(3D)多对比度磁共振(MR)血管壁成像技术探讨无症状老年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特征、斑块成分及斑块分布特征。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的入组人群为60岁以上的无症状老年人。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0T磁共振双侧颈动脉管壁扫描,扫描序列为多对比度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序列,主要包括三维运动敏感驱动平衡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3D MERGE),三维同步非增强血管造影及斑块内出血序列(3DSNAP)和三维时间飞跃序列(3DTOF)。我们定量测量了受试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及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并且统计了斑块的组成成分及分布特征。为更加系统的评价斑块的分布,我们将颈动脉分为五段:即D-ICA段、P-ICA段、CB段、D-CCA段和P-CCA段。结果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72.1±5.7岁,其中有63位男性受试者。在140位受试者中,87例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占总人数62.1%。其中,17例患有高危斑块,占总人数12.1%。51位受试者患有不止一个颈动脉斑块,约占总人数36.4%。在受试者的280根颈动脉中只有5.7%的血管有管腔狭窄(21.1%±11.4%)。无管腔狭窄的颈动脉中,粥样硬化斑块及高危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43.2%和8.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发生于CB段,其次是P-ICA段、P-CCA段、D-CCA 段及 D-ICA 段,所占百分比分别为 33.9%、13.6%、11.1%、4.6%和 3.6%。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年龄与颈动脉多发斑块的发生率有关,其OR值为1.835,95%置信区间为1.196-2.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无症状老年人群普遍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且有一定几率产生高危斑块。研究表明,我们有必要运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进行筛查。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45.2;R54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光耀,雷皓,孙骏谟;吸烟行为脑功能性成像研究进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年04期
2 李玉华,黄耀德;阿尔茨海默病的~1H-MRS成像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影像;2005年01期
3 黄海辉;人脑功能成像研究及其进展[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杨健,郭佑民,冯郁芬;激光极化惰性气体的磁共振肺部成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年06期
5 薛静;高培毅;;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标记神经干细胞与磁共振示踪成像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年02期
6 徐智章,王文平,沈水春,邓文高;肝实质占位诊断中的多普勒彩色成像研究[J];声学技术;1991年03期
7 王聪,董秀珍,秦明新;电磁感应断面成像研究的关键问题[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3年03期
8 曹茜;多发性硬化MR成像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3年10期
9 曲晓峰,杨淑琴;心脏MRI心肌灌注成像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4年03期
10 卢洁;李坤成;;三维CT脑灌注血容量成像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晏子旭;;320排容积CT低剂量左房肺静脉成像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小光;李少武;戴建平;;3.0T磁共振头颈联合线圈对头颈部血管成像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田捷;;基于契伦科夫效应的在体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4 项劲驰;罗天友;吕发金;方维东;;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5 许云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3.0T MR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颜永生;章东;龚秀芬;;生物组织的超声反射CT成像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7 孙萍;莫晓丽;谢敬辉;王瑜;;仿体溶液和离体鸡肉组织中的吸收体成像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李小明;;正常骨骺的动态Gd增强MR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9 李玮;周彩存;;双重肿瘤新生血管靶向顺磁性长循环纳米脂质体造影剂的体内外成像研究[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陈长青;陈晨;王小宜;方加胜;;脂肪干细胞磁性标记及MR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熙;睡眠间断性低血氧工作记忆障碍的事件相关电位与事件相关磁共振机能成像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胜;小动物在体辐射发光成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张鹏鹏;基于超声开放系统的角膜粘弹性定量测量与成像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3 王盼盼;基于行扫描测量的运动目标压缩成像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7年
4 陈文婷;磁性空心介孔氧化硅标记血小板对颈动脉血栓的核磁成像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5 马湘乔;海洛因脑病的MR成像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6 王宏斌;模拟胸腔断层的二维椭圆域阻抗成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01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501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