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脊髓受累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脑结构和脑功能的MRI研究
本文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脊髓疾病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功能网络 出处:《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脊髓是多发性硬化(MS)的好发部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探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方法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在单纯脊髓受累的多发性硬化(MS-SS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0例MS-SSCI患者及对照组20例健康志愿者行3D T1WI及RS-f MRI扫描,通过VBM方法分析脑灰质及白质体积、全脑体积、局部核团体积变化情况,以后扣带回(PCC)作为种子点行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并行组间比较,进一步分析MS-SSCI结构、功能变化参数与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 MS-SSCI组较对照组全脑灰、白质体积、全脑体积未见明显变化(P0.05),双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灰质体积萎缩(P0.01);左侧内侧前额叶、左侧颞下回、左侧尾状核、右侧补充运动区与PCC之间的功能连接(FC)明显升高(双样本t检验,经Alpha Sim校正,P0.05,体素大小40);2 MS-SSCI结构变化参数与EDS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左侧颞下回FC值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MS-SSCI脑内结构及PCC的FC均发生改变,但仅功能变化参数与临床残疾状况相关,提示功能活动异常较微结构损伤更加敏感。
[Abstract]:Objective the spinal cor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ites of multiple sclerosis (MS). The quality of life (QOL) of patients w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value of VBM-based morphologic method and resting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 MRI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MS SSCI) with simple spinal cord involvement was investigated. Data and methods 2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MS-SSCI patients and 2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examined by 3D T1WI and RS-f MRI. The changes of gray matter and white matter volume, whole brain volume and local nucleus volume were analyzed by VBM method. The posterior cingulate gyrus (PCC) was used as seed point to analyze the functional connections in resting state of the whole brain. The structure of MS-SSCI was further analyzed. Results 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whole brain gray, white matter volume and whole brain volume in the MS-SSCI group (P 0.05) and bilateral middle temporal gyrus. The volume atrophy of gray matter in the left inferior temporal gyr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eft medial prefrontal lobe, left inferior temporal gyrus, left caudate nucleus, right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and PCC (double sample t test). After Alpha Sim correc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S-SSCI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the EDSS score, and the FC value of left infratemporal gyru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DSS score. Conclusion the structure of MS-SSCI and the FC of PCC have been changed. However, only functional parameters were related to clinical disability, suggesting that abnormal functional activity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microstructural damage.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1523) 重庆市卫生局资助项目(2011-1-031,2012-1-017)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13]544)
【分类号】:R744.51;R4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郭会映;孙芳;倪玲;张宗军;;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结构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05期
2 杨丽琴;林富春;雷皓;;静息状态下脑功能连接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波谱学杂志;2010年03期
3 李郁欣;张碧云;汤伟军;耿道颖;;多发性硬化的深部灰质核团和边缘叶萎缩: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年06期
4 齐志刚;王晓怡;邬霞;王星;李坤成;;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默认网络改变:基于后扣带回的脑连接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09期
5 李秋雨;沈智威;杨忠现;肖叶玉;吴仁华;;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观察两种亚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脑灰质萎缩的差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年08期
6 陈博宇;范国光;刘虎;商秀丽;;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模式改变[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聪;龙友明;;视神经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诊断:争议中进展[J];广东医学;2014年16期
2 邱伟;钟晓南;;视神经脊髓炎诊断标准解读[J];广东医学;2014年16期
3 杨宁;龙友明;范永祥;单福兰;解龙昌;殷建瑞;蒲蜀湘;高庆春;高聪;;脑干磁共振病灶特征对脑干临床孤立综合征转归的预测价值[J];广东医学;2014年16期
4 张素平;;视神经脊髓炎脑和脊髓的磁共振病灶特征[J];广东医学;2014年16期
5 解龙昌;单福兰;郑杨波;陈梦宇;杨洁;高聪;杨宁;龙友明;杨新光;;横贯性脊髓炎患者水通道蛋白-4抗体的检测与临床特征分析[J];广东医学;2014年16期
6 何毅华;龙友明;杨新光;杨宁;范永祥;殷建瑞;蒲蜀湘;高庆春;高聪;;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患者的诊断[J];广东医学;2014年16期
7 王苏;樊永平;张永超;万江龙;;中医辨证论治对视神经脊髓炎年复发率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12期
8 余姗姗;陈博;吴茜;卜碧涛;;视神经脊髓炎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1例报告[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年01期
9 谭成兵;;儿童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诊治现状[J];儿科药学杂志;2015年05期
10 高聪;郑扬波;单福兰;范永祥;吴林展;钟容;龙友明;;水通道蛋白-9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血清中抗体的检测[J];广东医学;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凌;基于fMRI技术研究循经取穴针刺效应的脑功能连接网络响应特征[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包大鹏;运动性疲劳脑功能变化的fMRI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3 段旭君;基于大尺度脑网络分析方法的脑可塑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刘启兵;中国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关联基因的筛选及FCRL3基因多态与多发性硬化相关性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5 江源;人际需求损害和正情绪功能对青年人群自杀行为的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张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生物学特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7 夏燕婷;视神经炎激素治疗后证候演变规律及中药干预阴虚火旺型视神经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任毅;针刺足临泣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默认模式网络影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尤昱中;FMRI评价补肾法为主促进MS神经损伤修复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陈聪;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脑部结构和功能的高场和超高场磁共振成像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静息态BOLD-fMRI在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杨艳丽;基于静息态fMRI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3 沈博;VCIND患者中医证候与MRS变化的分析[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吕高攀;小波变换在静息态功能数据分析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兰汉超;加减薯蓣丸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磁共振波谱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卢柳;急性脊髓炎复发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7 丛衡日;触珠蛋白在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含量的比较[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8 蒙莲;水通道蛋白4抗体诊断视神经脊髓炎准确性的Meta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赵丽玫;青少年网络成瘾者静息态异常模式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邓田;视神经脊髓炎的视觉诱发电位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亚迪;何慧瑾;冯晓源;丁玎;郭起浩;汤伟军;赵倩华;陈美蓉;;基于体素的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全脑灰质MRI成像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年02期
2 孙军;刘含秋;孙华平;张俊海;冯晓源;郭琴;施慎逊;;首发抑郁症患者基于体素的脑形态学MRI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年06期
3 张冠群;崔晓;刘君;陈国芳;李传玲;张青山;赵宝忠;胡春艾;;脑卒中样多发性硬化3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23期
4 李淑宇;蒲放;蒋田仔;刘爱珍;谢晟;王荫华;;阿尔茨海默病脑灰质体积异常的MRI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08期
5 刘波;陈俊;刘岘;龙玉;陈志光;李宁娜;;帕金森病静息态脑默认状态网络的观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7期
6 刘浩;林青;徐文坚;王继刚;黄勇华;刘世恩;周锐志;;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评价脑肿瘤恶性程度与脑皮层功能区距离和激活体积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年02期
7 王慈;范国光;徐克;刘芳;孙文阁;罗晓光;;磁敏感加权成像定量测量在鉴别诊断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年03期
8 汤海艳;王军;魏其林;黄焕新;郝传铮;顾晓松;;MoCA和MMSE评估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明韶,任明,邵福源;46例多发性硬化临床分析[J];上海医学;2000年11期
2 刘晓艳,孙怡;多发性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年11期
3 李广兴,蒋占峰,姚远;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硬化2例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1期
4 张志清,马涤辉,张昱;多发性硬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病理机制探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6期
5 何志义,吕昌龙,刘凤芝,付国,王刚;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TGF←β_1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0年03期
6 王琳,黄绍敏;趋化因子与多发性硬化[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年05期
7 王集科;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0年01期
8 刘芳,董佑忠,沈桂权;脊髓型多发性硬化6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0年01期
9 马云方,杨丽军;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硬化1例[J];河北医药;2000年06期
10 薛文俊,谢淑萍,马荣;110例多发性硬化临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砺;梁战华;王恺悦;赵航;;多发性硬化复发与糖皮质激素剂量相关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郑建玲;周列民;;多发性硬化伴发癫痫发作[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刘晓艳;孙怡;;补肾固髓片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陈瑛;;多发性硬化20例临床分析[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刘师莲;祁维平;刘贤锡;;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蛋白质组的初步研究[A];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孙怡;;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孙庆利;谢汝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杨喜珍;史长青;;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与鉴别[A];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康复医学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北京康复医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莫雪安;陆锐;秦超;凌莉;郑金瓯;赖永榕;马朝桂;;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1例研究分析[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郑奎宏;马林;郭勇;郭行高;梁丽;;多发性硬化颈髓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仇逸;专家呼吁关爱多发性硬化患者[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记者 王雪飞;我国将建8个多发性硬化诊疗培训基地[N];健康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邱爽;多发性硬化易致残[N];保健时报;2010年
4 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张华;多发性硬化极易误诊[N];光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李颖;多发性硬化,易被误诊的神经病[N];科技日报;2010年
6 驻京记者 李瑶;多发性硬化——缓解期亦应规范治疗[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李玉花;给予多发性硬化患者更多关注[N];健康报;2013年
8 见习记者 张洋洋;多发性硬化的病因及科学预防[N];河南科技报;2013年
9 主任医师 陈金亮;如何防止多发性硬化复发[N];工人日报;2001年
10 李海峰;谁来诊治多发性硬化[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天裕;多发性硬化康复评定及康复体操方案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2 董万利;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郑能aF;多发性硬化的蛋白质组学和病理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4 田书娟;不同年龄组多发性硬化患者对比研究及巴曲酶治疗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机制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5 金范莹;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的性别差异比较[D];浙江大学;2013年
6 王芳;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7 田财军;多发性硬化从内毒论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毛悦时;病毒感染与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吴畏;多发性硬化中医证候学规律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杨帆;疏肝健脾固髓方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多发性硬化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2 赵平平;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3 江宗泽;云南多发性硬化女性病人雌激素受体基因易感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4 邓琦;多发性硬化的治疗现状及瞻望[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焦彦岭;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表达及意义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6 赵佳丽;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宋雯;多发性硬化19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于萍;多发性硬化的免疫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9 林海谅;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及血清尿酸与多发性硬化关系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10 刘芳;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21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52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