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多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6-10-26 19:22

  本文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多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医科大学》 2012年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多因素分析

王斌强  

【摘要】: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加强,医疗科技的进步,促使越来越多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被发现。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对临床医师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无论哪种单一的诊断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都不高,临床上需要合理地结合不同的方法提高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 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12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判断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相关因素。 资料与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间住院手术治疗的120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例资料。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卡方检验),研究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P0.05)的相关临床因素做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与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临床症状及结节病变部位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无关,而患者年龄、吸烟史、影像学表现及病变结节大小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有关。小于40岁患者肺结节良恶性构成比分别为21.4%、7.8%,大于等于40岁患者肺结节良恶性构成比分别为78.6%、92.2%,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年龄越大,孤立性肺结节恶性可能性越大。恶性影像学表现患者肺结节良恶性构成比分别为39.3%、79.7%,良性影像学表现患者肺结节良恶性构成比分别为60.7%、20.3%,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恶性影像学表现越明显,孤立性肺结节恶性越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和影像学表现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有关。 结论: 患者年龄与影像学表现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表现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816.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燕;肺癌病因、诊断、治疗中的困惑和展望[J];肺癌杂志;1998年01期

2 钱可宝;张勇;黄云超;;孤立性肺结节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07年04期

3 杨德松;李运;刘军;姜冠潮;李剑锋;赵辉;杨帆;刘彦国;周足力;卜梁;王俊;;孤立性肺结节直径大小与临床及病理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0年06期

4 赵淑红,张文萍,石磊垣;CYFRA21-1、NSE、CEA动态联检对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0年05期

5 李辉;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及其病理学基础[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1期

6 许实成;程涛;;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处理[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2期

7 付鑫;吕婷婷;赵慧;孙国龙;王凯忠;;电视胸腔镜技术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吉林医学;2011年20期

8 赵静,郭启勇,郭峰,陈炽贤,苏慧群,刘东风;孤立性肺结节磁共振增强类型与病理的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年07期

9 卓玛;汤华成;;胸部CT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06年09期

10 李步荣;贺军涛;张毅;李丽华;张彤;朱建宏;岳天海;张小玉;;肺癌的血清学诊断[J];陕西医学杂志;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俊锋;李翠侠;夏雪梅;李殿明;刘超;陈余清;;680例老年人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徐凌;赵昕;史清明;;70岁以上老年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3 胡述国;;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J];安徽医学;2008年01期

4 张纯林;罗福成;童清平;陈永超;;超声引导下周边型肺肿块穿刺活检方法学及安全性分析[J];安徽医药;2011年07期

5 汪济东;扬丽萍;;化疗联合放疗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徐洪;陈哲;;CT导引下肺部病变刺切割活检的临床应用与探讨[J];兵团医学;2010年01期

7 李运;陈克终;隋锡朝;卜梁;周足力;杨帆;刘彦国;赵辉;李剑锋;刘军;姜冠潮;王俊;;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数学预测模型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8 刘兰芳,杜新生,李青山,柳逢春,刘怀深;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李升锦,梅同华;CT引导下肺内结节性病灶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02年08期

10 邬海燕,赵云娟,李勇城,林丽,沈跃飞;细管引流滑石浆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廖江荣;蒲德利;王黔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周志刚;;胸部病变CT引导穿刺活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A];第二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秋芬;;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及护理[A];结核与肺部疾病论文集[C];2006年

4 王黔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28例临床分析[A];第二十八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一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莉莉;PET-CT显像对肺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杨玉海;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综合性影像诊断的ROC分析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勇;肺癌染色体和DNA甲基化异常改变及其诊断价值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4 魏涛;五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5 申良方;宫颈癌PEI-磁性纳米粒E1A基因放化疗增敏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陈国安;DNA错配修复缺陷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7 李际强;热物理疗法配合中药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顾萍;肺癌诊断的循证医学初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9 奉水东;非小细胞肺癌EGFR和HER2基因突变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王乐三;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卫生技术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邸晓东;基于CT图像的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模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侯中华;周围型肺癌与支气管及肺动脉关系的多层螺旋CT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贾海涛;BAG-2基因沉默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陈耀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及信号传导蛋白AKT、ERK磷酸化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11年

5 周秀红;血清CYFRA21-1、NSE和CEA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6 周洁;周围型肺癌CT表现、病理与Ki-67、p53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关系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7 陈影;联合干预基因Cyclin D1和Bcl-xL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朝阳;电视胸腔镜肺叶楔形切除术切线选择的临床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9 李相生;孤立性肺结节的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10 陶鑫;多元回归分析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南川;韩萍;周承凯;郑金龙;史河水;肖杰;;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与VEGF、MVD表达的相关性[J];癌症;2009年02期

2 叶民;李玉苹;何秋香;陈成水;陈少贤;;经支气管针吸活检诊断肺及纵隔疾病[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3期

3 左强,张军一,郑航,李黎波,饶芬玲,罗荣城,李金瀚;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肺癌杂志;2004年02期

4 钱可宝;张勇;黄云超;;孤立性肺结节的外科治疗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07年04期

5 潘惠忠,粟波,黄蓓琦,顾益群;肺癌患者血清NSE IRMA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1998年05期

6 陈芳;陆舜;;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6年07期

7 陶华林,李红霞;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01期

8 徐宏刚;王海林;;血管集束征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宋宇宏,周乃康,孙玉鹗;肺周围型孤立结节148例诊治体会[J];华北国防医药;2003年01期

10 余文聘;王文莉;黄杰雄;江艺;洪文郁;侯少芝;陈潮钦;吴洁文;;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彪;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J];医学文选;2002年01期

2 曾秋华,奉吉坤;高分辨率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11期

3 陈绪珠,安丰新,张通;动态增强CT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年07期

4 史叶峰,袁戴海;多层螺旋CT靶扫描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4期

5 叶叔文,兰俊,林黎明,吴建超,周理余,黄蛟;螺旋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05年08期

6 张国富,赵菊环,姚红霞,王向阳;孤立性肺结节32例螺旋CT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7 郑芳,王艳艳,徐树明,宋利平;螺旋CT靶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年05期

8 刘士远,肖湘生;孤立性肺结节的处理策略[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年01期

9 周涛;甘新莲;周燕发;;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关系的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J];放射学实践;2006年05期

10 罗玲;;螺旋CT肺脏多期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初步评价[J];安徽医学;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利平;常超;徐树明;;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彩云;;孤立性肺结节的螺旋CT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李理;张沉石;;64排螺旋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附9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李剑明;辛军;于树鹏;;~(18)F-FDG PET/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沈巨信;;孤立性肺结节[A];2012年第三十四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暨华东地区第13届中青年呼吸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佘晖;方振剑;董芳;黄明朝;叶嘉;赖国祥;;年龄与孤立性肺结节病理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高剑波;肖慧娟;郭华;周志刚;张永高;;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肖慧娟;高剑波;郭华;周志刚;岳松伟;张永高;;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自力;;孤立性肺结节与血管关系的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佩玲;黎庶;王强;;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博士 王亚蓉 殷茜 整理 朱立明;[N];健康报;2010年

2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健;动态增强CT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蒋南川;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及动态增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志刚;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杨安荣;孤立性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关建中;64层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杨玉海;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综合性影像诊断的ROC分析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谭业颖;~(18)F-FLT PET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8 杨春山;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血管生成及MR波谱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邢宁;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强;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多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胡华利;孤立性肺结节恶性概率估算的临床模型探索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陶鑫;多元回归分析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04年

4 屠政良;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2年

5 黄越;孤立性肺结节空间分布特征及伴随恶性征象的影像学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6 裴博;基于混合成像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7 何玉麟;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靶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姜远瞩;9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9 翟春波;64排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早期诊断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李月河;多层螺旋CT同层动态增强模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意义[D];延边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多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4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54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3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