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64排螺旋CT胰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6 12:55

  本文关键词:64排螺旋CT胰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5年

64排螺旋CT胰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

张万军  

【摘要】:第一部分腹主动脉强化CT值与胰腺动脉显示率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腹主动脉动脉期CT值与胰腺动脉显示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将152例行腹部动脉期增强CT检查的患者入组本研究。根据腹主动脉强化CT值的不同分成3组,A组:250~349Hu,B组:350~449Hu,C组:≥450Hu。一位医师使用容积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观察ASPDA(胰十二指肠前上动脉)、PSPDA(胰十二指肠后上动脉)、AIPDA(胰十二指肠前下动脉)、PIPDA(胰十二指肠后下动脉)、DPA(胰背动脉)、TPA(胰横动脉)、PMA(胰大动脉)、CPA(胰尾动脉)这8支胰腺动脉的显示情况,计算其显示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腹主动脉强化CT值与胰腺动脉显示的相关性。结果:①.A、B、C三组的胰腺动脉整体显示率依次为67.0%、83.7%、88.7%,B组和C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B、C三组的8支胰腺动脉显示率依次为ASPDA(98.3%、100%、100%)、PSDPA(93.1%、94.2%、95.1%)、AIPDA(64.0%、84.2%、93.0%)、PIPDA(59.0%、88.6%、98.3%)、DPA(72.1%、92.0%、95.5%)、TPA(65.6%、89.8%、90.0%)、PMA(62.3%、83.7%、88.2%)、CPA(21.6%、39.4%、50.9%),ASPDA、PSPDA这2支动脉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PDA、PIPDA、DPA、TPA、PMA、CPA这6支动脉的B组和C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腹主动脉强化CT值与AIPDA、PIPDA、DPA、TPA、PMA、CPA的显示有相关性(P0.05),最佳诊断分界点分别为340.5Hu、377.0Hu、335.0Hu、353.0Hu、348.5Hu、342.5Hu,其中位数为345.5Hu。④.基于腹主动脉强化CT值,将B组和C组合并,设立≥350Hu组,A组则为350Hu组,350Hu组和≥350Hu组的8支胰腺动脉显示率依次为ASPDA(98.3%、100%)、PSDPA(93.1%、94.5%)、AIPDA(64.0%、87.9%)、PIPDA(59.0%、92.3%)、DPA(72.1%、93.4%)、TPA(65.6%、90.1%)、PMA(62.3%、85.7%)、CPA(21.6%、44.0%),ASPDA、PSPDA这2支动脉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PDA、PIPDA、DPA、TPA、PMA、CPA这6支动脉的≥350Hu组高于350H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腹主动脉强化CT值≥350Hu时,胰腺动脉可获得较高的显示率。第二部分硝酸甘油扩张胰腺动脉的自身对照研究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64排螺旋CT胰腺动脉显示率及成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入选36例患者。根据自身对照研究设计原则,分为服药组、对照组,服药组检查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一位医师使用VR、MIP、MPR等后处理技术,观察ASPDA、PSPDA、AIPDA、PIPDA、DPA、TPA、PMA、CPA的显示情况,计算其显示率。二位医师对8支胰腺动脉的成像质量进行独立评分,使用3分~0分的四级评分标准,评分为3分或2分者定义为确定为(成像质量)优或良。一位医师在MIP图上对8支胰腺动脉起始部的血管内径进行测量。结果:①.服药组和对照组的胰腺动脉整体显示率依次为69.4%、83.4%,服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服药组和对照组的8支胰腺动脉显示率依次为ASPDA(100%、97.0%)、PSDPA(94.4%、88.9%)、AIPDA(83.3%、66.7%)、PIPDA(80.6%、55.6%)、DPA(91.7%、80.6%)、TPA(77.8%、61.1%)、PMA(91.7%、69.4%)、CPA(50%、36.1%),ASPDA、PSPDA这2支动脉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PDA、PIPDA、DPA、TPA、PMA、CPA这6支动脉的服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服药组胰腺动脉的成像质量“优良”率为71.8%(181/2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7%(97/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服药组的ASPDA、PSDPA、AIPDA、PIPDA、DPA、TPA、PMA、CPA的管径分别为1.9±0.5mm、1.8±0.4 mm、1.7±0.4 mm、1.6±0.4 mm、1.8±0.3 mm、1.8±0.5 mm、1.6±0.3 mm、1.5±0.2 mm,高于对照组的1.4±0.4mm、1.3±0.3 mm、1.3±0.4 mm、1.2±0.2mm、1.3±0.2 mm、1.3±0.2 mm、1.3±0.3 mm、1.2±0.3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服药组和对照组的腹主动脉强化CT值分别为359.6±69.0Hu、320.2±41.5Hu,服药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通过增加胰腺动脉管径及腹主动脉强化CT值,提高胰腺动脉显示率及成像质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9;R730.4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洪顺;全显跃;方驰华;;64层CT评价胰周小血管的价值[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尚建敏;夏进东;赵年;陈晓荣;万华;罗春霞;宋亚兵;;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表现及可切除性评价[J];放射学实践;2010年06期

3 邱陆军;黄强;王成;胡元国;邵峰;;舌下含化硝酸甘油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效果临床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0年04期

4 严志汉,周翔平,宋彬,喻俊林,杨恒选,黄娟,伍兵,张方方;螺旋CT对胰腺动脉解剖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年11期

5 李宝华;王文辉;周怀琪;;系统评价区域灌注和全身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年01期

6 宋彬,徐隽,闵鹏秋;胰腺的血管系统[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2年04期

7 吴东,周康荣,陈祖望,陈刚,陈锦,陈惠明;螺旋CT门静脉造影:不同注射速率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年09期

8 李卉,曾蒙苏,周康荣,陈刚,缪熙音,张利军,殷允娟,汤敏;多层螺旋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年03期

9 李卉,曾蒙苏,周康荣,张利军,缪熙音,陈刚,陆秀良;多层螺旋CT胰腺检查:两种注射条件对增强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年12期

10 丁明超;李选;王斌;王意忠;张晓锦;连慧秀;;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胰腺直接供血动脉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梅;周纯武;赵心明;刘媛;马霄红;;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J];癌症进展;2008年05期

2 夏振营;陈枫;李宏军;;64排螺旋CT不同注射速率对肝脏动脉期增强效果影响的初步探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年01期

3 张悦;龚静山;温晓玲;余小舫;;多层螺旋CT在团注法增强的胰腺成像中的评价[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年01期

4 曹海华;;CT诊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2年18期

5 李佐华,肖恩华;高压注射器在不同部位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04期

6 贾洪顺;全显跃;方驰华;;64层CT评价胰周小血管的价值[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刘远健,冯晓源,刘鹏程,高文清,赵艳,陈在中,邹立秋,江国银;对比剂静脉注射后增强的时间因素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3年06期

8 张红梅;周纯武;赵心明;刘媛;马霄红;;不同扫描方案的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8年10期

9 郭成伟;梁文;全显跃;朱晓军;;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最佳扫描时间的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J];广东医学;2008年07期

10 李东方;史黔华;;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06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汪建华;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功能显像诊断及比较影像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李晓平;腹腔镜肝脏外科的应用解剖及影像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3 梁宗辉;多层螺旋CT胰腺病变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侯阳;多层螺旋CT冠状静脉系统形态特征及其在心脏电生理治疗中应用价值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5 王冬青;高场MRI对胰腺癌及其相关病理对照和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的深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刘兴国;腹腔镜胰腺外科的应用解剖学及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7 文戈;螺旋CT对胰腺血流动力学和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8 张红梅;多层螺旋CT胰腺扫描技术及其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9 王天晶;菟丝子体外和在体实验中对黑素代谢的作用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巴照贵;心率与MSCT肝脏双期扫描延迟时间的相关性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7年

2 吴丽卓;不同对比剂使用参数对腹部CT增强图像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林楚岚;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膈下动脉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吴苾;胰源性脾静脉阻塞侧支循环的螺旋CT表现[D];四川大学;2003年

5 李华子;门静脉螺旋CT增强峰值、峰值时间与肝硬化代偿期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6 傅群武;胰头区血供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7 李春志;多层螺旋CT胰腺增强扫描方案优化与胰周血管三维成像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杨宏强;囊性肝包虫囊肿周围肝内管道的病理解剖改变及意义[D];石河子大学;2006年

9 张伟;低Kv-CT扫描参数的优化设计及其在胰腺增强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项劲驰;64排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最佳扫描时间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舒龙;李成华;;奥曲肽选择性动脉介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王静波;向子云;詹勇;李嵚;蔡汉寿;朱宇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2期

3 冯耀良,钱祝银,刘训良,施海彬;经导管区域灌注和全身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对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03年02期

4 张红梅;周纯武;赵心明;刘媛;马霄红;;不同扫描方案的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8年10期

5 ;Expression of 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between pancreatic microcirculation and peripheral circulation in rats with acute edematous pancreatitis[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3年03期

6 韩莹;吴桂深;李晓群;宁晔;何维熊;蒋崇慧;张健;张高尚;;选择性动脉介入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年12期

7 邓小军;张宏文;邓梨平;吴清;;经动脉胰腺局部置管持续灌注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8年05期

8 黄娟,许崇永,严志汉,李昌宪,侯彩芳;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迷走动脉的显示[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年12期

9 严志汉,周翔平,宋彬,刘荣波,许崇永,黄娟,李昌宪,侯彩芳;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可切除性的评价[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年06期

10 严志汉,周翔平,宋彬,刘荣波,黄娟,许崇永,陈宪,杨敏;胰源性门静脉系节段性阻塞的螺旋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臣,王忠红,范建华;动脉灌注治疗肺癌并发症3例[J];黑龙江医学;2000年09期

2 安卓翌,曹劝省,郭强;婴儿心肺循环时持续性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作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万志渝,王福民,殷君太,何东权;肺癌动脉灌注治疗42例报告[J];四川医学;2000年07期

4 高燕玲,侯印西;动脉灌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60例疗效分析[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5 沈雷;刘冰华;张彧婷;钟震亚;;成人胃入壁动脉的形态学观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08年34期

6 续存英,马金玲,兰志敏;肺癌、肝癌患者动脉灌注术的护理[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7 吴继琼,黄爱薇,谭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区域动脉灌注治疗的护理28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24期

8 王守安,钟震亚,王景涛,王庆林,赵振富,杨智,杨金辉,曹福彬,姜爽;回肠直动脉及器官表面动脉的形态观测[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年04期

9 李瑜,刘鹏程,杜瑞明,郭辉;动脉灌注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护理[J];天津护理;2003年04期

10 李忠学;孙松;陆文彬;张道春;鲍兰芳;;介入治疗在急性动脉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辐射卫生;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章娟;王艳;;Ⅱb期宫颈癌动脉灌注及化疗栓塞护理[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肿瘤介入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周伟生;程喆;张延伟;;动脉灌注术与减压支撑术联合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霖;分岔动脉血管介入治疗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万军;64排螺旋CT胰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李常辉;(足母)趾趾底胫侧的动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姬妮娜;能谱CT在胃周动脉成像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苏州大学

>四川大学

>郑州大学

>山东大学

相关作者

>邱霖 >李常辉

>张万军 >姬妮娜

64排螺旋CT胰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64排螺旋CT胰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4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54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e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