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MYBPC3基因突变携带者左心室功能的早期改变
本文选题:肥厚型心肌病 切入点: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出处:《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E)技术评价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HCM)家系中MYBPC3基因突变携带者成人左心室功能的早期改变。方法纳入MYBPC3-HCM者G+/P-者27例,对照组为G-/P-者5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常规2D、TDI及3D-STE分析,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与G-P-组相比,G+P-组左心室GLS、GRS、e′与e′/a′显著降低,而EDT显著延长,E/e′显著升高,ROC分析显示:GLS为-21.78%诊断MYBPC3-HCM基因突变携带者的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60%(AUC=0.702)。结论 MYBPC3-HCM者中G+P-组早期已出现了左心室功能异常,3D-STE为早期评价MYBPC3-HCM携带者的左心室功能提供依据。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3D-STE) technique for the assessment of famili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FHCM) early changes in MYBPC3 family gene mutation carriers in patients with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7 cases of MYBPC3-HCM G+/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P- in 50 cases. All subjects underwent conventional 2D analysis, TDI and 3D-STE, the difference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G-P- group, G+P- group, left ventricular GLS, GRS, e 'and E' /a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le EDT was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E/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ROC analysis showed that GLS -21.78% for diagnosis of MYBPC3-HCM gene mutation carriers sensitivity was 78%, specificity was 60% (AUC=0.702). Conclusion MYBPC3-HCM in the early G+P- group appeared abnormal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3D-STE provide the basis for early 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with MYBPC3-HCM.
【作者单位】: 宁夏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科;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中心功能检查部超声心动图室;
【基金】:科技部国家国际合作专项(No.2014DFA319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816716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81501472) 陕西省重点项目(No.S2017-ZDYF-ZDXD-SF-0123)
【分类号】:R540.45;R5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爱华;何业熊;王西平;梅克治;李恒青;姚楠;;老年性肥厚型心肌病10例误诊分析[J];广东医药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2 权亚丽;;老年肥厚型心肌病39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13期
3 孙鼎元;;肥厚型心肌病之不常见胸部X线所见[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79年01期
4 毛建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及特点[J];临床荟萃;1996年01期
5 赵大春;田庄;崔全才;方全;;具有肥厚型心肌病超声表现的罕见病例五例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年18期
6 马志玲;邵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年02期
7 张立仁;;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肥厚型心肌病[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79年04期
8 张幼祥,俞u&;家族性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3年06期
9 刘晓方,刘慧,丁瑞华;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探讨[J];医学综述;1999年10期
10 陈景钗;汪荣华;欧阳元付;;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孟庆国;尹立雪;李文华;邓燕;左明良;王正阳;王珊;李爽;;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节段心肌跨壁位移特征的超声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林嶷;李春梅;邓燕;尹立雪;李文华;李爽;王珊;左明良;;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力学相关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3 王开立;李燕;;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研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功能[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陈金玲;郭瑞强;郝力丹;周青;;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局部功能的应变率评价[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曲俊朴;陈明;郑东燕;夏良华;马静;田玮;;斑点成像双层牛眼图分析肥厚型心肌病的环向应变阶差[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成官迅;阎静;刘国顺;虞康惠;黎蕾;;双源CT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A];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届全国激光生物学学术会议”暨《激光生物学报》创刊廿周年庆祝会、第十届粤港生物物理研讨会暨2012年广东生物物理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2年
7 何方田;尹小妹;赵林水;吕钽;;巨倒T波的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华;胡元平;倪显达;陈斌;管丽洁;梅丽;;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研究[A];2008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朝武;一、经导管封堵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二、华北地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MRI特征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2 赵蓓;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局部舒张功能的评估及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突变相关超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斌;心脏磁共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田现伟;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不同肥厚部位右室纵轴收缩功能的改变[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3 闵生辉;多普勒组织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室收缩运动的协调性[D];南昌大学;2008年
4 田娟;3.0T磁共振检查在诊断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5 裴敏;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与局部收缩功能[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高一鸣;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宋琦;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面积应变[D];吉林大学;2014年
8 黄猛;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功能及收缩后收缩现象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9 庄兰艮;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439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64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