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微血管超声成像
本文选题:超声造影 切入点:超声检查 出处:《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10期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微血管成像(SMI)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2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做SMI成像与超声造影(CEUS)对比研究,比较斑块内新生血管检出率。结果 2级斑块,两种方法检出率无明显差别;1级斑块,SMI检出率较超声造影低。结论超声造影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微血管检出率较高,SMI成像可作为初步评估2级斑块稳定性的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icrovascular imaging (Smi) in detecting microvessels in carotid plaque.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carotid plaque underwent SMI imaging and contrast-enhance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 The detection rate of 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 was compar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SMI in grade 1 plaque. Conclusion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an be used as a preliminary method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of grade 2 plaque in carotid plaques with higher detection rate of microvessels.
【作者单位】: 上海市控江医院B超室;
【分类号】:R445.1;R5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宋则周;张艳明;傅燕飞;耿昱;;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增强类型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年11期
2 勇强;张蕾;袁嘉;穆洁;邢媛媛;牛宏珍;郑敏;;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长森;荣荣;胡立群;沈干;;老年再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4年10期
2 张鑫月;贾振华;袁国强;;微循环理论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3年09期
3 邵淋淋;汤加利;;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3年09期
4 纪红;;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年04期
5 孔令希;陈建权;陈玉芹;陈文刚;刘春梅;温会新;;停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片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循环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4年05期
6 李娟;刘宏斌;戴艳丽;李彦平;李东华;;易损斑块的生理学特征及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年07期
7 商静;阮骊韬;;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性反应与新生血管研究进展[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年08期
8 林玲;张梅;邱逦;罗燕;彭玉兰;周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强化特征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6期
9 陈娜燕;朱建平;;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4年11期
10 任军勇;刘炯鸥;李春阳;;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进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亚红;多发性大动脉炎颈动脉受累的超声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孙杰;超声造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强度与新生血管密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超声在脑卒中人群与高危人群的颈动脉斑块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邓琪;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曾宽;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内皮素-1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4 杨利静;基于超声造影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量化分析[D];上海大学;2013年
5 张鑫月;高危因素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病变特征及通络干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6 袁静;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的临床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4年
7 李玲;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技术评估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与病理的对照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8 黄春春;颈动脉超声造影图像中斑块的分割及弹性分析[D];上海大学;2014年
9 曹云云;上海市闵行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现状的超声检测[D];复旦大学;2013年
10 李彬;高频超声评价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巧兰;李治安;勇强;马琳;汪勇;;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力学状态的初步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年04期
2 魏立亚;何文;张红霞;刘冬梅;王立淑;邬冬芳;田凤兰;;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09年11期
3 何雁;李小晶;彭红艳;张玲;李蕾;;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俊山;姜建东;;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2 金玉华;张晓玲;;前列腺素E_1治疗老年性颈动脉斑块临床疗效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08期
3 白民刚;谷刚;张桂英;汲广成;石永贵;;川山化瘀胶囊对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11期
4 杨淑;刘江;;高血压调控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22期
5 吴伟;;颈动脉斑块形态学易损性的临床评价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0年31期
6 赵雩卿;霍白鸽;吕楠;;健康体检颈动脉斑块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年03期
7 石宁;;颈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探讨[J];包头医学;2012年03期
8 方志荣 ,陈庆华;颈动脉斑块内出血与狭窄处流速的关系[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4年03期
9 宋长f,
本文编号:1661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661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