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flash 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双源flash 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14年
双源flash 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优化研究
王倩
【摘要】:肺动脉CT血管成像是目前诊断肺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很高,可以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亚段水平分支内的小栓子,同时还可显示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肺动脉高压等继发性改变。但是,部分病人常合并呼吸和循环系统基础疾病,血流动力学差,且受运动伪影的影响,CTPA对远段分支内的小栓子的诊断价值有限。双源flash 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在不增加造影剂用量和辐射剂量的前提下,能同时提供肺栓塞的解剖学信息和肺血流灌注的功能信息,一次增强扫描可得到低能量、高能量和混合能量图像,利用不同能量X射线穿过特定组织时能量衰减不同,可以鉴别物质成分和显示不同组织,还可通过碘对比剂在不同器官内的分布,得到器官的血流灌注等功能信息。本文通过定量评价不同双能量扫描方式和不同监测层面下的图像质量,探讨不同双能量扫描方式对双能量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第一部分双源flash CT不同双能量扫描方式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研究 目的: 通过定量评价低对比剂用量下,双源flash CT不同双能量扫描方式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和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的图像质量,探讨不同双能量扫描方式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择90例临床怀疑为肺栓塞,行双源flash 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男性43例,女性47例,年龄为18-79岁,平均年龄为47.2±15.1岁,体质量指数(BMI)30kg/m2。记录每组患者的年龄、体重、胸廓直径、体重指数(BMI)。所有患者检查前需做碘对比剂过敏试验及呼吸功能训练,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80/snl40kV)、B组(140/80kV)、C组(100/snl40kV)。均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系统,监测肺动脉主干100HU延迟4s扫描,对比剂用量为40ml,对比剂浓度为350mgI/ml,采用Care Dose4D来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所得原始数据传至SiemensMMWP工作站,利用MPR、VR、MIP和CPR等多种图像重建技术进行后处理,平均加权混合能量数据导入Dual-Energy软件,通过灌注血容量(perfusion bloodVolume,PBV)软件得到双能量彩色编码灌注图像。分别测量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肺动脉、肺段动脉、上腔静脉、左房、右房、右室的CT值,感兴趣区(ROI)的测量在原始薄层轴位图像上,选择无充盈缺损的肺动脉作为靶血管,ROI的面积为1cm2或以上,同一层面测量3次取平均值,同时测量与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同层面的背部肌肉的CT值,计算图像噪声SD值、信噪比SNR值和对比噪声比CNR值,并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 DLP),计算有效剂量(effectivedose,ED),2名医师评价双能量CTA和肺灌注图像质量质量,评价结果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 结果: 3组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A高于其它两组,上腔静脉CT值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99P<0.05),组B高于其它两组,组A和组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段动脉、左房、右房及右室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干SD值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031P<0.05),组A高于其它两组。左右肺动脉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1.031、27.003P<0.05),3组SNR、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观察者分析双能量肺动脉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好(Kappa值=0.754,P<0.001)。 结论: 双源flash 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不增加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的前提下,获得的图像灌注均匀,远段细小分支显示清晰,80/snl40kV时图像质量最佳,可应用于临床中。 第二部分双源Flash 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不同扫描参数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在较低造影剂用量下(40ml)不同监测层面对双能量CTA和肺灌注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60例临床怀疑为肺栓塞,行双源flash 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15±13.29岁,B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35±11.70岁,所有患者检查前需做碘对比剂过敏试验及呼吸功能训练。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系统,用双筒高压注射器(Stellant)经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进行双能量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40ml,注射速率4ml/s,组A人工智能检测肺动脉主干,组B人工智能检测上腔静脉,两组达到监测阈值100HU时延迟4s开始扫描,随后均以4ml/s追加生理盐水40ml,将两组的原始图像(100kV、l40kV和融合系数为0.6混合能量图像)传至Siemens MMWP工作站,利用MPR、VR、MIP和CPR等多种图像重建技术进行后处理,之后将每组原始图像中的平均加权混合能量数据导入Dual-Energy软件,通过Lung-PBV软件得到肺组织彩色编码灌注图像。分别测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叶动脉、段动脉、上腔静脉、左房、右房、右室的CT值,感兴趣区(ROI)的测量在原始薄层轴位图像上,选择无充盈缺损的肺动脉作为靶血管,ROI的面积为1cm2或以上,同一层面测量3次取平均值。2名医师分析双能量CTA和肺灌注像质量并评分(4分),评价结果一致性进行kappa检验。 结果: 肺动脉干至段肺动脉各级分支的CT值A组高于B组,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肺叶动脉的CT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动脉两组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7,P>0.05)。上腔静脉CT值A组低于B组,两组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620,P>0.05)。左房、右房、右室的CT值差异两组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54、1.129、1.482,P>0.05)。2名医师分析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好(Kappa值=0.769,P<0.05)。 结论: 40ml对比剂用量下,人工智能监测肺动脉主干达100HU延迟4s触发,获得的双能量CTA和肺灌注图像,均能达到疾病诊断的要求,可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3;R81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延东;石华;杨秀书;罗光恒;朱建国;刘军;孙兆林;;双源CT在肾结石定性分析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贵州医药;2013年09期
2 侯冬莲;;研究D-二聚体阴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国医药导刊;2014年01期
3 R.W. Bauer;S. Kramer;M. Renker;B. Schell;M.C. Larson;M. Beeres;蔡兆熙;;CT肺血管成像的剂量和图像质量——比较第一和第二代的双源CT和64层螺旋CT[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6期
4 M. Qu;G.J. Alvarez;J.C.R. Giraldo;Y. Liu;X. Duan;J. Wang;张晓丹;;应用双能双源CT鉴别肥胖病人泌尿系结石[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年04期
5 靳国庆;王东林;王振杰;李麦福;;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年04期
6 张宗军;卢光明;;双源CT原理与临床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10期
7 谭春晖;;儿童肺栓塞X线胸片误诊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25期
8 柏瑞;欧陕兴;刘海凌;乔国庆;李凭跃;黄华扬;;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双能量CT表现[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谢晓洁;邓亚敏;曾宪春;康绍磊;韩丹;;双源CT双能量颅脑CTA虚拟平扫诊断脑膜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年10期
10 古凌静;洪国斌;徐启兰;;双源CT在骨骼肌肉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嗣伟;高斌;李若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的现状[J];安徽医学;2010年10期
2 王莉莉;段青;薛蕴青;陈光亮;;双能量头部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1期
3 芦淑华;;双源CT冠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1年17期
4 王华斌;李苏建;卢光明;张龙江;周长圣;王中秋;;初步评估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研究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年05期
5 郭元星;欧陕兴;;双源CT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6 李传明;王健;戴明德;何强;王霞;;双源CT血管减影成像在颅脑血管检查中应用及技术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06期
7 张新堂;王晋;田民;刘斌;徐燕;;双源CT肝动脉三期扫描对小肝癌临床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2年14期
8 贾付坤;张朝利;张弘;费军;;大型冠脉造影设备资源利用效益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年01期
9 胡奕;郭启勇;;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在腹部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年02期
10 吴磊;查云飞;赵益林;林雪;邢栋;;双源CT双能量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谊;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华保;双源CT对孤立性肺结节与血管关系的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王天佑;宝石CT低剂量扫描结合ASIR重建小肠造影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唐姗姗;双源CT颈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谭立文;喉的数字解剖与虚拟现实仿真[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5 焦影智;双源CT在主动脉夹层成像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尚英杰;双源CT和3.0T磁共振评价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7 牛忠锋;双源CT能量减影法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滋聪;CT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发生与破裂的风险因素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9 赵晨雨;DSCT双能量技术诊断痛风性关节炎临床价值的初探[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10 吴芹;双源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晔;韩立宪;曹绪芬;王刚;赵荣诚;韩佳;于靖;赵磊;李哲;;26例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3期
2 余健民;魏江平;王川红;;双源CT临床应用进展[J];江西医药;2009年11期
3 张龙江;卢光明;;双源CT双能量成像的研究进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11期
4 郑玲;周长圣;张龙江;路莉;梁泉;卢光明;;双源双能量CT检测痛风石的初步经验[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年02期
5 章士正;张崤巍;;炫速双源CT的临床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1年08期
6 张珺;杨晓军;杨绍兵;;D-二聚体结合临床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J];宁夏医学杂志;2012年12期
7 刘黎洁;王林;马金萍;刘颖颖;孟冬梅;;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心脏超声指标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年10期
8 熊国均;齐向前;;临床评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J];山东医药;2011年21期
9 顾海峰;郑玲;李林;;双源CT双能量成像及其初步应用初探[J];医疗卫生装备;2009年06期
10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毅民;B超诊断仪几种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J];中国仪器仪表;1995年05期
2 李建伟;刘鸿明;;16层螺旋CT螺距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09年10期
3 贺剑;张华;曹小宏;喻东平;罗小平;;心电编辑在提高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中的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3期
4 吴奇华;张丽娟;杨仕海;吕发金;;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年19期
5 李强;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J];医学文选;2002年03期
6 刘卫东,钟伟清;影响DSA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应用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年06期
7 魏本正;影响CR成像质量的相关因素——附ADC COMPACT PLUS成像质量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5年08期
8 朱道升;王永利;邢继波;;充分应用软件功能提高CT图像质量[J];当代医学;2010年13期
9 易大志;李文丽;侯亚平;;对医用CTX辐射源计量检定的思考[J];中国计量;2013年09期
10 张敏;田新力;张蕾;;CT用数字式全自动语言机[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政;刘丰林;罗军;;简论一种工业CT图像质量的快速评价方法[A];2006年西南地区第九届NDT学术年会暨2006年全国射线检测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齐丽萍;李英;唐磊;李艳玲;李晓婷;崔涌;孙应实;张晓鹏;;对同一组病人采用适应性统计迭代算法重建的胸部CT剂量降低及图像质量的评价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杨飞;苏剑波;戴景文;;人脸识别中的人脸图像质量快速评价[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朱松豪;罗青青;胡娟娟;;基于相关性与图像质量的图像检索算法[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陈绍武;;印前图像质量的综合控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6 潘宁;李丹;曹霞;郑春梅;;提高超声图像质量的初探[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饶德利;;儿童CT检查的质量控制探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袁光华;;现代超声图像质量与高新技术[A];首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9 刘卫东;钟伟清;;影响DSA图像质量因素的临床应用探讨[A];庆祝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论文专刊[C];2005年
10 吕发金;张丽娟;谢惠;蒋孝先;;同步与非同步扫描对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骏;[N];健康报;2007年
2 王骏;[N];大众卫生报;2001年
3 贺群;[N];中国包装报;2009年
4 刘 晖;[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马艳红;[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郑州人民医院 王建坤;[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浙江 ZHANG L;[N];电脑报;2002年
9 李雪墨;[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张楠;[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修峰;人脸图像质量评估标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薛立勤;显示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庞建新;图像质量客观评价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刘明娜;基于视觉系统和特征提取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陈晓琳;基于视觉特征的图像质量评价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王保云;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姚伟;基于偏微分方程及变分理论的图像质量改善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孟远征;优化微型CT图像质量的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红艳;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宁;图像质量客观评估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2 李润东;气象环境条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奚晓婷;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客观图像质量评估特点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林金彪;显示屏图像质量建模与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5 任雪;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王文文;压缩图像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7 杨会军;重建算法对低剂量肺部CT图像质量和诊断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刘晓东;成人患者体型参数和腹部CT图像质量的关系以及个体化剂量调节的初步前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王琨;图像质量对立体定位精度影响的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龚洪涛;基于HVS特性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双源flash CT双能量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66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