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LD-fMRI联合DTI技术对针刺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机制的初步研究
本文选题:脑卒中 切入点:偏瘫 出处:《扬州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和外关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初步研究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和外关任务下大脑皮层功能激活区的分布情况,并初步探讨针刺的神经作用机制。 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纳入18例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左侧合谷和外关Block模式的BOLD-fMRI检查,运用SPM8等软件后处理数据,观察、分析健康志愿者脑功能激活兴奋区及抑制区的分布情况,重点观察运动相关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 结果:针刺志愿者激活脑区正相关分析可见:左侧兴奋脑区中左额中回、额下回有(BA8,9,10,45,47)有明显激活区,左岛叶(BA13,14,15)有大量激活区,此外,在左小脑、左中央前回(BA4,6)、左中央后回(BA2)、左顶下小叶(BA40)、左额内侧回(BA8)、左楔叶(BA17,18)、左前扣带回(BA24)、左屏状核亦见少量激活区分布。右侧兴奋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右额中回(BA6,8,9,10,46)和右额内侧回(BA6,32);此外,右顶下小叶(BA40)、右中央前回(BA4,6)有部分激活,右颞中回、右颞上回(BA21,22)、右岛叶(BA13)、右额下回(BA45,47)、右中央后回(BAl,2,3,40)有少量激活分布。 负相关分析可见:负激活区主要位于两侧边缘叶的海马回、海马旁回(BA35,36)及扣带回(BA23,24,31),左颞极的颞上回、颞中回(BA38)及右额中回(BA46)亦见少量负激活区分布。 结论:针刺志愿者合谷和外关引起的运动相关脑区中,除了对侧初级运动区的部分激活外,双侧次级运动区可见明显激活,同侧小脑亦见部分激活,可能是其作为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治疗取穴的神经病理学基础。BOLD-fMRI成像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生理状态下针刺的神经效应,进而为研究神经纤维束受损时人脑对针刺反应的影响提供基础和对照。 第二部分:BOLD-fMRI联合DTI技术评价脑卒中神经纤维束损伤对针刺神经效应的影响 目的:应用BOLD-fMRI联合DTI技术观察神经纤维束受损时人脑的针刺神经作用效应,评价神经纤维束损伤对针刺神经作用效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针刺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机制。 方法:对10例初次发病的脑卒中伴有以左上肢为主的偏身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肌力小于等于Ⅳ级),于发病后3周至6周在3.0T MR下行DTI检查及针刺左侧合谷和外关的BOLD-fMRI检查,分别通过工作站后处理重建双侧CST3D纤维束图显示右侧CST的损伤情况,以及通过SPM8等软件观察分析脑卒中后颅内功能激活区的分布情况。实验前由专业康复师采取MRC肌力分级五级六分法及简化F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对患者左上肢肌力进行分级、评分并记录。 结果:DTI及DTT技术直观、立体、形象地显示了10例脑卒中患者右侧CST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中断、受压、移位等改变。 BOLD-fMRI研究表现为,针刺脑卒中患者激活的正激活脑区包括,两侧基底节区核团及丘脑激活区域最大、激活最明显,左额内侧回、额上回(BA6,8,11)、左岛叶(BA13,14,15)有明显激活区,中脑网状结构、红核、黑质及左小脑山坡、齿状核、右侧额叶皮层(BA6,8,9,10,45,47)见大量激活,两侧扣带回(BA24,32)有部分激活,此外,左颞下回、梭状回(BA20,37)、左额中回(BA6)、左额下回(BA45)、两侧楔前叶(BA17)、右小脑山坡、右顶叶皮层(BA7)有少量激活区分布。 针刺左上肢偏瘫患者负激活脑区为,左后扣带回(BA30,32)、右枕叶(BA18,19)及右额上回(BA11) 结论:BOLD-fMRI联合DTI技术对针刺脑卒中的磁共振成像研究初步、形象、直观、立体的显示了神经纤维束受损时针刺的神经效应,评价了神经纤维束损伤对针刺神经效应的影响,初步阐述了针刺对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机制,可为针刺的干预时机、临床预后提供预测和评价,从而对临床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45.2;R24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静;李澄;王苇;;纤维束示踪成像定量评价皮质脊髓束损伤与脑出血后6个月运动功能结果的相关性[J];磁共振成像;2010年01期
2 许建阳 ,王发强 ,刘庆安 ,郝晋东 ,马帅 ,闫镔 ,鲁娜 ,李可 ,单保慈;针刺合谷穴对脑功能成像的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年02期
3 刘发青;吴毅军;;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8年02期
4 常时新,孔祥泉,李刚,刘定西,熊茵;多穴位联合电针刺激对卒中恢复期皮层功能变化的fMRI监测[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3年01期
5 常时新,冯敢生,孔祥泉,李刚,刘定西,张向群;多穴位电脉冲刺激的脑皮层功能区fMRI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2年02期
6 张冀徽;;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年03期
7 张会芳;王玲;;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60例[J];陕西中医;2008年07期
8 葛兆希;赵亚伟;;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的效果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7期
9 董培;崔方圆;谭中建;蒋根娣;张华;邹忆怀;;针刺对脑梗死后痉挛期患者脑功能重塑作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10 刘伍立,赵艳玲,章威,欧阳建军,唐北沙,顾星,贺泽龙,尹新民,赵慧,娄必丹,孙淑珍,朱文锋;针刺阳陵泉缓解痉挛状态及对脑脊液γ-氨基丁酸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8年09期
,本文编号:1718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718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