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在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自我种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外泌体—电离辐射诱导旁效应的另一种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5年
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在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自我种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刘昊
【摘要】:实验目的: 肝细胞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术后高复发率是制约肝癌治疗效果的首要因素。其中在循环系统中耐失巢凋亡的肝癌循环肿瘤细胞在肝癌的复发转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肿瘤细胞脱落入血已被证实发生于肿瘤形成的早期,然而,并非所有进入循环的肿瘤细胞都会形成转移灶,这取决于耐失巢凋亡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定植器官的微环境及机体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观察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的肿瘤自我种植现象,以及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在肝癌细胞自我种植中的作用及内在机制。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通过polyHEMA包被的低粘附培养板对正常肝癌细胞系HuH-7和HCCLM3进行长时间连续悬浮培养后获得耐失巢凋亡的肝癌细胞株,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Transwell实验等方法,观察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株细胞株的增殖能力、抗凋亡能力、侵袭转移能力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通过构建裸鼠肝癌原位荷瘤模型,观察耐失巢凋亡的肝癌细胞在体内的肿瘤自我种植现象。在体外通过提取不同组织来源细胞的分泌物及分泌物不同成分检测其对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穿内皮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在机制上,利用microRNA芯片技术对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croRNA表达检测进行检测,同时对外泌体共培养后耐失巢凋亡肝癌mRNA的表达谱进行检测,结合两者结果预测外泌体中mircoRNA对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穿内皮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调节,并进一步通过microRNA干扰技术在相应的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中进行验证。 结果: 实验结果发现(1)肝癌细胞系HuH-7和HCCLM3随着失巢培养时间的递增逐渐聚集成团。(2)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而侵袭能力无明显变化,在失巢环境中再次分散成单细胞时耐失巢凋亡细胞株具有较快聚集成团能力,且抗失巢凋亡能力显著增强。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恢复贴壁培养后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3)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肝癌原位荷瘤裸鼠的体内28d后可以观察到肿瘤自我种植现象。(4)肿瘤细胞来源的分泌物能明显增强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的穿内皮细胞转移侵袭能力。(5)肿瘤细胞来源的分泌物中外泌体能显著增强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的穿内皮细胞转移侵袭能力,而细胞因子等其他分泌物作用不明显。(6)外泌体对耐失巢凋亡细胞的调节作用是通过细胞胞吞作用实现的。(7)不同细胞来源外泌体的microRNA芯片检测共筛选出20条在HuH-7细胞外泌体中高表达的与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相关的microRNA。(8)外泌体共培养后耐失巢凋亡肝癌mRNA的表达谱进行检测共筛选出17个表达下调的基因。(9)肿瘤来源的外泌体中含有的miR-25-5p在调节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穿内皮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0)外泌体与耐失巢凋亡肝癌共培养后LRRC7表达下降,应用miR-25-5p抑制剂后LRRC7表达上调。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细胞失巢培养模型,建立了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株。这一细胞亚株在生物学行为方面与来源的肝癌细胞系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该类细胞在失巢环境中细胞间相互聚集成团生长,细胞的迁移能力获得明显的增长。当在失巢环境中再次分散成单细胞时耐失巢凋亡细胞株具有较快聚集成团的能力,且抗失巢凋亡能力显著增强。更为重要是的该类细胞在体内裸鼠荷瘤模型中被发现具有肿瘤自我种植现象,并在体外证实了该现象是由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对耐失巢凋亡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的调节介导的。机制上,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胞吞了miR-25-5p高表达的肿瘤来源外泌体,导致自身LRRC7表达下调进而增强了细胞转移侵袭能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超;张金玲;杨盛力;赵志辉;;肝癌干细胞标志物最新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13年04期
2 Hong Zheng;Jia-Yu Liu;Feng-Ju Song;Ke-Xin Chen;;Advances in circulating microRNAs as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markers for ovarian cancer[J];Cancer Biology & Medicine;2013年03期
3 郭锡熔;;母乳来源Exosome:母婴信息传递新途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11期
4 Li-ping Sun;Hui-yu Li;Xiao-ling Yi;Aime Niyonsaba;Ning-fang Wang;Sheng-hua Jie;;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irculating Microvesicles in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J];Infection International(Electronic Edition);2013年02期
5 周荣斌;周杰;吴双;谢赣丰;彭媛;梁后杰;;2型脯氨酸羟化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6 赵珊;姚德生;陈军莹;丁楠;;血清miR-203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4年08期
7 徐娇阳;姜婧;桂俊豪;余伍忠;;胞外microRNA的生成与转运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年06期
8 徐向东;吴小候;;外质体及其源性微RNA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4年10期
9 刘侃;张俊哲;;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检测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09期
10 陈纤;蒋友芹;尹晓明;田文倩;王敬东;杨红英;;外泌体—电离辐射诱导旁效应的另一种机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云山;钟海均;林能明;;肿瘤细胞来源的Exosomes研究进展[A];抗肿瘤药物研究新进展与肿瘤个性化药物治疗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Junli Guo;Shaoping Zheng;Zhihong Weng;Keping Xie;Shaojiang Zheng;;Molecular Biomarkers of 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and Implications in Early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A];第七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添松;人源性乳腺癌骨转移小鼠模型的建立和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2 张利铭;多发性骨髓瘤微泡抑制MSCs成骨分化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李端琢;ABCB6突变导致遗传性泛发型色素异常[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陈建敏;CEACAM6介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5 孙岚;ACNP-MET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及其对肝癌干细胞靶向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年
6 王喜梅;Sitagliptin对缺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7 曹邦荣;癌旁组织中EMT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对肺癌、乳腺癌、肝癌预后的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丁晓霜;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局部脑缺血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彭琳一;原发性干燥综合征microRNA的表达谱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10 戴楠;双功能基因APE1与miRNAs相互调控介导骨肉瘤放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月梅;磷酸肌酸钠对窒息缺氧幼鼠肾组织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2 王姗;复制选择性溶肿瘤腺病毒Adll-Tel-GFP在肺癌CTCs检测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3年
3 王乐;ADAMTS9基因甲基化检测对预测肝细胞癌发生及判断预后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4 李元;不同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卵圆细胞生物学差异及自噬的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龙恒;结直肠癌中Lumican基因表达及其与EMT的关系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6 刘懿;赖氨酰氧化酶在胃癌及转移灶中表达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7 吴勇浒;鼻咽癌相关血清标志物的筛选与验证[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8 徐思达;皮肤滚针联合不同药物对鸡冠组织作用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9 孙祯;肠系膜淋巴结固有exosome的制备及其对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10 王明浩;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变化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陈旭;;失巢凋亡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2年12期
2 沈克平;刘威;胡兵;;失巢凋亡与中医药抗肿瘤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12期
3 苏红;司晓宇;唐文如;罗瑛;;失巢凋亡及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调控[J];遗传;2013年01期
4 郝嘉;肖颖彬;;失巢凋亡的调节及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08年08期
5 张岚;陈漪;李海玉;谢晓莺;沈月芳;任正刚;;骨桥蛋白在肝癌细胞耐受失巢凋亡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2010年05期
6 沈克平;刘威;胡兵;潘传芳;;四藤方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抗失巢凋亡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12期
7 龚开政,张振刚;失巢凋亡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年05期
8 龚开政,张振刚;失巢凋亡与心血管疾病[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5年05期
9 王小萼;汪宏波;王泽华;;失巢凋亡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年10期
10 于晓辉;刘玲;万小平;;酪氨酸激酶受体B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的失巢凋亡抑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石;王明荣;;应用逆转录病毒文库筛选食管癌中抗失巢凋亡基因[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冉海涛;成涓;王志刚;许川山;李攀;;声激活血卟啉抑制肝癌细胞抗失巢凋亡能力的机制初探[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成涓;冉海涛;王志刚;许川山;张茂惠;谢昭鹏;;超声激活血卟啉对肝癌细胞抗失巢凋亡的影响[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4 成涓;冉海涛;王志刚;许川山;李攀;;超声激活血卟啉对肝癌细胞抗失巢凋亡的影响[A];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张绪森;刘芝华;;miRNA-200b影响失巢凋亡的作用机制及其表达的自我调节[A];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张之勇;韩丽辉;梁晓红;孙汶生;;肝癌细胞抵抗失巢凋亡的Entosis机制[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林丁盛;陈维善;冯洁;陈平;蔡杨阳;;Bcl-2相关的骨肉瘤抗失巢凋亡研究[A];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林丁盛;陈维善;冯洁;陈平;蔡杨阳;;Bcl-2相关的骨肉瘤抗失巢凋亡研究[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郭永连;张小平;周四维;张大虎;王志新;陈怀波;石涛;李忠远;毛飞;;抑癌基因PTEN依赖其磷酸酶活性诱导人膀胱癌细胞BIU-87失巢凋亡机制[A];第十五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沈薇;陈丹琦;付浩;刘姗姗;陈莉莎;孙开来;孙秀菊;;S100A4对胃癌细胞失巢凋亡的影响研究[A];遗传学进步促进粮食安全与人口健康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昊;肿瘤来源的外泌体在耐失巢凋亡肝癌细胞自我种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张绪森;miRNA-200b影响失巢凋亡的机制及其表达的自我调节[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张春鹏;驱动蛋白Kif18A在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失巢凋亡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8年
4 马小魁;哺乳动物工程细胞悬浮适应—可贴壁亚群(HEK293ar)的获得及其抗失巢凋亡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邓欢;AEG-1促进肝癌细胞失巢凋亡抵抗的机制及自噬在其中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邢增术;人肾细胞癌ACHN失巢凋亡抵抗细胞生物学行为特性及其分子机制的体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涂炜;HBV编码蛋白HBx通过核基质结合蛋白SATB1诱导肝癌细胞失巢凋亡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徐昭;Aiolos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调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张永慈;恶性肿瘤新标志物的发现及靶点药物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10 罗曼莉;食管鳞癌候选扩增癌基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温磊;人骨肉瘤失巢凋亡抵抗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2 成涓;超声激活血卟啉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抗失巢凋亡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3 张岚;骨桥蛋白及其相关信号分子在肝癌转移及失巢凋亡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9年
4 刘华联;黏着斑激酶基因沉默促进口腔癌细胞失巢凋亡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5 杨扬;食管鳞癌细胞抗失巢凋亡UBCH7基因的筛选与鉴定[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6 赵琳琳;中期因子诱导肝癌细胞抗失巢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7 孙翔;CD24影响卵巢癌失巢凋亡与转移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肖尤川;TOPK参与CXCL8诱导结直肠癌细胞抵抗失巢凋亡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意义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外泌体—电离辐射诱导旁效应的另一种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0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80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