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预测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8 04:47

  本文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预测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4年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预测价值研究

周鹏  

【摘要】:背景与目的:脑血管病是当今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75%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是指在供应脑的血管管壁病变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基础上发生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并引起短暂或持久的、局部或弥散的脑损害,造成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候群。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CI,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以脑梗死病死率与致残率最高。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病因,约3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其引起,因此颈部动脉病变在脑缺血的发病中至关重要。大量临床报道显示颅外颈部动脉硬化狭窄及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脑梗死的复发以及发生部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年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发人群,集聚着多种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本研究主要探讨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相关性,并寻找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64排CT对42例经影像学及临床诊断证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部动脉CT血管成像。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0-89岁,平均65.2岁。利用CT图像测量双侧颈、椎动脉的病变部位、狭窄程度、斑块性质、血管钙化程度及颈部皮下脂肪厚度,同时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等资料,分析上述统计参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部位及程度的关系。 结果:42例患者共检出狭窄动脉76段,以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最多见(44段),其次为椎动脉起始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47块,颈动脉100块,主要位于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部(75块),其次为颈总动脉(16块);椎动脉47块。合并颈部不稳定斑块者25例,其中脑梗死发生率80%(20/25),稳定斑块16例,脑梗死发生率37.5%(6/16);动脉血管狭窄数目在男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X2=7.271,P=0.026);脑梗死患者年龄普遍高于TIA(F=7.762, P=0.001);年龄越大,钙化越明显(F=12.436,P=0.001)、狭窄数目越多(F=8.971,P=0.005);脑梗死发生率随血管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X2=16.093,P=0.013);颅脑病变侧别与斑块数目、位置之间有统计学意义(X2=13.314,P=0.038; X2=25.581,P=0.000):单纯高血压患者斑块数目明显多于单纯糖尿病患者(X2=40.981,P=0.000);颈部脂肪厚度与斑块性质、狭窄数目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3.075,P=0.040;F=6.412,P=0.004)。 结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密切,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起始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43.3;R81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升权;万圣云;汪凯;丁洋;张同方;;颅外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治疗进展[J];安徽医学;2009年02期

2 冯赟;李玉华;薛建平;;双源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9年10期

3 李志超;宁显忠;胥向红;王红艳;;女性绝经后血清雌激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0年23期

4 周波;陈鸣;张伟;颜玮如;黄巍巍;唐小山;;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J];华夏医学;2007年04期

5 赵志华;付耀高;刘小艳;;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5期

6 杨学华;谭延召;高剑波;张伟;杨志浩;;64层螺旋CT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9期

7 姜斌;苏便苓;李拥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检测的意义[J];临床荟萃;2007年18期

8 丁和远;刘军;王芳;查英;查兵兵;徐炯;;不同性别血清脂联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5年随访研究[J];临床荟萃;2009年10期

9 彭磊;孙殿敬;赵洪全;张光辉;唐小峰;;64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参数与对比剂剂量最佳匹配选择[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年07期

10 魏莉,潘光成,应荣斌,杨守和,徐晓菲,周君富;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等因素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家善,李树标,陈艳艳;自拟化痰祛瘀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2 华卡;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药效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4期

3 郭汉强;醒脑净合息风通络化痰汤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4 张璇,胡长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1期

5 张闻东,俞红五,韩为,李佩芳,陈幸生,张友贵,陈浩,周婷,陈颖;针刺对脑中风后期患者康复作用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6 陈伟,袁媛,何龙泉,徐芳;清开灵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干预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7 韩为;王键;;益气活血化痰方对中风患者sICAM-1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1期

8 韩为;杨骏;;益气活血化痰针刺方对中风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l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9 蔡秀英;;中药基本方分型论治对脑梗死治疗作用的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10 董建武;鲍春龄;公维志;;头穴透刺提高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秀梅;肖朝阳;;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38例疗效观察[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邹来勇;刘海涛;;中医特色针推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36例[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童桂法;;气管插管建立人工呼吸在心肺脑复苏抢救中作用[A];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2011暨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年会汇编[C];2011年

4 郝云;李雪;;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塞120例临床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黄再军;李翠霞;周果;罗俊蓉;;黄风湿系列疗法——火针治疗中风31例临床研究[A];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郝云;;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脑梗塞120例临床观察[A];第五次全国中医药防治血栓病学术交流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换届改选工作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张和义;;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罗开涛;杨喜兵;范迪慧;梁海丽;沈志方;;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疗效分析[A];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韩德雄;;“靳三针”对脑梗塞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A];2011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楼敏芳;孙沐炎;严雪忠;姜纪敏;孙琳琳;谢有鑫;;熄风通络饮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鹏;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细胞因子及凋亡基因Bcl-2、p53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李文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少华;日本刺沙蚕蛋白酶的纯化、鉴定及日本刺沙蚕纤溶酶的部分药效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程发峰;精制清开灵注射液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及对兴奋性毒性级联损伤的调控机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周莉;基于循证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研制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付渊博;中医综合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早期康复及主要结局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王平平;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郎建英;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廖秀莲;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吴智平;自发性脑出血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相关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治中;礞石镇风丸治疗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丁狼;眩晕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陶然;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吴威;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李海珍;2型糖尿病患者IL-6、WBC与颈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7年

6 刘仁静;温阳息风化痰法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穆静丽;偏瘫一号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期脑梗死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欣健;调气息风合剂对脑出血大鼠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王英;补肾解毒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燕明宗;大蒜素治疗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鸣坤;袁良津;方毅;施雪英;姚正鹏;顾尚恒;周立军;;脑保护装置下的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J];安徽医学;2008年05期

2 刘勇;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J];广东医学;2003年02期

3 陈卓友,王运良,包仕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关系的探讨[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1期

4 李建;高血压病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02年09期

5 刘春生;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2年03期

6 陈星宇;李慎茂;;颈动脉支架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年08期

7 姜斌;苏便苓;李拥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联素检测的意义[J];临床荟萃;2007年18期

8 周建军,周康荣,陈祖望,吴东,陈惠明,陈刚,陈锦,缪熙音,刘豪,陆秀良,许红莲,张利军;多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层厚与成像方法的相关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年01期

9 刘军,查英,许火根,澎名淑,郭瑜琳,陈钦达;血清睾酮与脂联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探讨[J];临床内科杂志;2005年06期

10 张镛,秦震;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与载脂蛋白B基因XbaI、EcoRI多态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达人;骆诗杰;陈湛愔;;青年脑血管病49例临床报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8年02期

2 李肖荣;周笋洪;;脑血管病急性期纤维蛋白连接素测定的意义[J];安徽医学;1989年04期

3 朱文义;朱玉玲;;脑血管病的征兆与预防[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2年03期

4 王臣英;姜明珍;贾子善;王茂斌;;电针和手法结合治疗脑血管病偏瘫69例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1993年03期

5 张志平;于书相;;白细胞三烯和脑血管病[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3年02期

6 赵向东,,张美莲,周冰玲;86例脑血管病的脑电地形图分析(与脑电图、CT、MRI对比)[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4年01期

7 郑家献;高压氧治疗脑血管病100例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8 计绍云;误诊为脑血管病的颅内肿瘤34例报告[J];湖南医学;1994年05期

9 粟秀初;加快我国脑血管病的康复医疗进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4年02期

10 李光,孟春;辽宁省城市居民1984~1995年脑血管病死亡趋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199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新军;尹立云;刘珊珊;;脑血管病的家庭护理[A];全国神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傅毅;陈生弟;;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及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张小冬;;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预警及观察应急的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刘鸣;张苏明;;脑血管病循证研究:中国15年发展与趋势[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千怀兴;曹阳;赵美乐;杨耀荣;肖艳;;超短波对脑血管病SIL-2R、TNF-α、IFN-α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6 辛沈;孙景春;;老年人脑血管病的康复锻炼治疗[A];第三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韩同璋;殷镜海;;脑血管发病后不同时间死亡随访分析[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童艳;马杰;;56例脑血管病的脑脊液细胞学结果分析[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徐清秀;;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致迷走神经性反射的观察与护理[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吕发金;谢鹏;;VCT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六香;[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N];大众卫生报;2004年

3 王琼 高兴;[N];保定日报;2006年

4 乐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 陈绍华;[N];乐山日报;2006年

5 王义;[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6 姜同林;[N];秦皇岛日报;2006年

7 保健时报特约专家 顾卫红;[N];保健时报;2007年

8 张禹;[N];家庭医生报;2007年

9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北京天坛医院 朱丽丽;[N];大众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乐;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李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3 胡洪涛;中国人群宫内发育迟缓与成年期脑血管病患病关系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4 刘淑杰;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王晔;淀粉样脑血管病的临床和神经病理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6 陈述花;正常国人Willis环的MRA形态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实验和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7 田成林;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相关因素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8 臧志萍;中药干预干细胞移植治疗脑血管病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崔明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钟利群;化瘀解毒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症反应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脑内微出血的影像与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韩红星;NAD(P)H氧化酶p22~(phox)亚基C242T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4年

3 李浩涛;连续脑电图对重症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D];苏州大学;2005年

4 孙宏;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和治疗进展及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梅露露;2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分析[D];兰州大学;2014年

6 李正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7 董长颖;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陆艳艳;肥胖型2型糖尿病与脑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9 任钰;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对脑血管病预后的评估[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郑雅琼;孕产妇合并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预测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0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80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1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