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小型永磁磁共振磁体的仿真设计与优化

发布时间:2018-05-09 03:26

  本文选题:磁共振成像 + 小型永磁磁体 ; 参考:《浙江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前,磁共振成像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磁共振成像系统主要是由磁体系统、梯度系统、射频系统和计算机辅助系统这四大部分所构成的。其中,磁体是磁共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也是磁共振成像系统中成本最高、维护费最高的部分。磁体主要用来生成静磁场,静磁场的均匀性直接影响着最终磁共振成像的图像质量。在低场以及便携型的小型磁共振成像系统中,通常采用永磁型磁体,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围绕小型永磁磁共振成像磁体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设计与优化。文中主要涉及到两种不同类型的永磁磁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分别为H型磁体和Halbach型磁体。概况起来说,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的。(1)关于H型小磁体中匀场环的敏感性分析与优化设计将敏感性分析方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成功地综合运用于小型永磁磁共振系统的H型磁体的匀场环的分析和优化设计中。首先,对匀场环的结构尺寸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可以说明,匀场环的内径是影响中心成像区磁场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优化和实际制作过程中需要格外认真的考虑,而匀场环的高度对于成像区的磁场影响不大,因此在优化过程中可以固定为定值,以此来简化优化过程,缩短计算时间,提高优化效率。其次,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解决非线性的优化问题,最终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得到的匀场环,可以大幅度地改善中心成像区的磁场均匀度。这种敏感性分析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其他高质量的永磁磁共振磁体的设计中。(2)关于H型小磁体中多环型极靴的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用于小型永磁磁共振系统H型磁体中的新型的多环型极靴。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匀场环,即一个环的结构来改变极靴形状,从而来改善中心成像区的磁场均匀度。我们尝试用多个环的结构,希望能够比单个匀场环改善更多的中心成像区的磁场均匀度。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的计算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化,我们得到了几组比较好的多环型极靴结构,这几组多环形极靴都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心成像区的磁场均匀度,与传统的单个匀场环相比提高的更多。这种多环型的极靴的理论仿真计算结果可以为实际工程制造提供大量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类型的永磁磁共振系统的磁体中。(3)关于Halbach型便携磁共振磁体的优化设计分别针对Halbach型便携磁共振磁体的二维和三维结构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法并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根据Halbach型磁体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一个用于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的便携型的磁体模型。然后,针对模型进行了二维的仿真计算与优化,提出了两种改进型的二维磁体模型。接着,把磁体模型扩展到了三维的仿真计算与优化,提出了四种方法对中心成像区的磁场进行改善。最后,通过各种尝试以及四种方法的组合优化,得到了三种改进型的Halbach磁体模型。这三种改进型的三维磁体结构都能够产生比原始模型要均匀很多的中心成像区磁场。同时对这些改进型的磁体模型进行了重量的估算和比较,以此作为便携型磁体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Abstrac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 ,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 3 ) The two - dimensional and three - 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Halbach - type portable magnetic resonance magnets are designed respectively for the two - dimensional and three - 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Halbach - type portable magnetic resonance magnets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45.2;O482.53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俊吉;刘大明;姚琼荟;周国华;闫辉;;用边界元法进行潜艇空间磁场推算的试验检验[J];兵工学报;2006年05期

2 李勇;丁凡;满军;邵森寅;;线性力马达低功耗设计方案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06期

3 王坤东;颜国正;姜萍萍;郭旭东;何文辉;王凤;;一种新的人体腔道介入器件定位方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6年04期

4 徐曙光;周广宇;苏宝国;张宗军;和毅然;;轴向双分裂变压器的电场计算和漏磁计算[J];变压器;2010年06期

5 黄强;;双饼连续式低压绕组电流分布特点与计算[J];变压器;2012年04期

6 杨海燕;岳建华;刘志新;;矿井瞬变电磁法多匝小回线装置电感效应的理论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S1期

7 杨海燕;岳建华;;巷道影响下三维全空间瞬变电磁法响应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马子文;赵成宏;黄中;李广;;永磁接触器的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J];船电技术;2009年06期

9 刘大明;刘胜道;肖昌汉;周国华;王昭;;舰艇闭环消磁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J];船电技术;2011年10期

10 侯雪;刘n,

本文编号:1864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864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c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