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及危险度分级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6-11-23 10:54

  本文关键词: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及危险度分级中的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泰山医学院》 2014年

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及危险度分级中的价值

管然祺  

【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位置、直径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动态强化模式、周围脂肪间隙和周围脏器情况等改变与肿瘤恶性危险度的相关性。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认知,为临床对于肿瘤分级管理,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 材料与方法 1.对象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95例住院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46例,年龄在2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岁。临床症状包括腹痛及不适,呕血或黑便,排便习惯改变,体重减轻,腹部包块,进行性吞咽困难和肠梗阻等,,病史从1个月到10年不等。95例病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并且都得到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 2.病理学分析对照病理诊断对于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判定结果。依据2002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胃肠道间质瘤恶性危险度分级方案,肿瘤可以分为极低危险组,低度危险组,中度危险组,高度危险组四组。本组研究中极低危险组肿瘤病例较少,并且其与低度危险组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相近,为方便研究,合并为低度危险组,共分为三组进行研究。 3.影像学分析所有病例的CT图像由两位高年资影像医师进行盲法独立分析,观察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评价肿瘤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 (1)采用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CT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准确定量和定位:首先是将胃肠道间质瘤定位为胃肠道内间质瘤和胃肠道外间质瘤,其次是按脏器进行准确定位。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分析肿瘤内部或周围血供信息。应用CT仿真内镜技术(CTVE)观察并与内镜检查比较。 (2)通过MSCT征象如肿瘤位置、直径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动态强化模式、肿瘤周围脂肪间隙和周围脏器情况分析进行初步定性诊断,并判定肿瘤危险度。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将肿瘤的危险度与其位置、直径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密度(特殊性密度有钙化,出血囊变坏死等)、动态强化模式、肿瘤周围脂肪间隙和周围脏器情况等CT表现之间的统计学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然后以肿瘤的低危,中危及高危作为因变量(Y),有差异性特征作为自变量对肿瘤的危险程度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以双侧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病理结果证实极低危险肿瘤2例,低度危险27例,中度危险19例,高度危险47例。绝大多数胃肠道间质瘤起源于胃肠道内,肿瘤起源于胃者48例,其中胃底部15例,胃体18例,胃窦部15例;起源于食管5例;起源于十二指肠11例;位于小肠者16例;结肠2例(结肠肝曲和降结肠各1例);直肠6例。少数病例肿瘤位于胃肠道外,其中2例发生于前列腺;左侧子宫角部1例;阴道2例;小网膜囊内1例;肠系膜1例;胃肠道外的胃肠道间质瘤均为高度危险。肿瘤数目不一,从单个灶性生长到多灶性生长(最多的可见有6枚肿块生长)不等。 肿瘤体积多变,大小不等,最小者体积约为1×1×0.5cm,最大者体积约为32×33×10cm,几乎占据了整个腹腔。直径≥5cm者共有63例,直径5cm者有32例。肿瘤腔内型生长39例,腔外型生长30例,壁内型生长1例,混合型生长25例。43例病例肿块形态规则,边缘整齐,52例形态不规则,部分可见分叶状改变。33例平扫密度均匀,62例密度不均匀,可见钙化灶或是出血坏死液化区。强化均匀者34例,不均匀者有61例,液化坏死区域未见明显强化。48例周围脂肪间隙清晰,47例周围有侵犯,表现为周围脂肪间隙模糊或是周围脏器受累。按照腹部CT诊断淋巴结肿大标准(最大直径超过10mm),10例病例周围淋巴结可见淋巴结肿大,病理证实均为反应性增生,未见淋巴结转移。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肿瘤的直径大小、形态密度、周围脂肪间隙、生长方式、强化模式均与肿瘤的危险度有统计学差异;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形态、坏死灶对危险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量具有重要价值,部分有定性价值,是术前检查和术后复查最常用的影像方法。MSCT可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危险度分级,从而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泰山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5;R730.4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丽;刘勇;;胃肠间质瘤及其与EB病毒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2 刘秀峰;秦叔逵;;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渝;;12例胃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J];重庆医学;2011年05期

2 刘秀峰;秦叔逵;王琳;陈映霞;华海清;龚新雷;曹梦苒;;苹果酸舒尼替尼二线治疗国人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年07期

3 孙永琨;杨林;依荷芭丽·迟;张雯;王金万;孙燕;;舒尼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的单中心报告[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年09期

4 王路祎;虞海荣;孙振柱;;9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农垦医学;2013年04期

5 邓洪强;吴鸿根;;胃肠道间质瘤靶向治疗新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3年01期

6 余丽萍;;胃肠道间质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秦诚;陈延林;何德云;秦伟;;完全腹腔镜手术联合术中经口腔取出标本法治疗胃间质瘤[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年08期

8 陈丹果;;胃肠道间质瘤MRI诊断价值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年01期

9 张波;全彬;黄旭;康健;;胃肠恶性间质细胞瘤的手术和靶向治疗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1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耿艳丽;67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点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尔萃;73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点分析[D];青海大学;2012年

3 程丽;80例胃间质瘤的内镜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鲁科斌;87例胃间质瘤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5 姚家虎;24例伴有消化道出血的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6 章忠强;光动力疗法对胃肠道间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机制[D];中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杨;谭云山;侯英勇;周燕南;宿杰·阿克苏;高峰;;nestin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年05期

2 ;中国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共识意见[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立功;胃肠道间质瘤化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广东医学;2004年03期

2 陈红秋;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4年07期

3 杨六成,黄宝裕,侯少洋;胃肠道间质瘤23例临床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04年03期

4 马赞林,俞永涛,马俊文;胃肠道间质瘤18例诊治体会[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竺杨文,王跃东,李保军;胃肠道间质瘤的腹腔镜外科治疗[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6 魏少忠,陈继红;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J];肿瘤防治研究;2004年10期

7 徐美华,张鹏,陈凤英,张桂英;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年24期

8 相小松,李幼生;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07期

9 董静波;胃肠道间质瘤19例临床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5年03期

10 于海泓,张桂兰;胃肠道间质瘤20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5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吉人;万凯明;李甫强;刘小孙;杨伟历;;184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威;叶再元;邵钦树;王跃东;许晓东;赵仲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研究[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刘良进;毕俊英;;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17例分析[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竺杨文;王跃东;李保军;;胃肠道间质瘤的腹腔镜外科治疗[A];2004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韩少良;周宏众;余作黔;程骏;陈哲京;姚建高;朱冠保;;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外科治疗[A];2005年浙江省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杨景林;;胃肠道间质瘤的新概念及研究进展[A];2006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刘变英;王颖;李小会;杨嫦娥;王文英;;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微创治疗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凤玲;许国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9 郑志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A];2008年浙江省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伍小军;方淯靖;潘志忠;万德森;;优化胃肠道间质瘤外科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A];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孙梦;[N];健康报;2013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白轶南;[N];健康时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朱国旺;[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记者 陈青 通讯员 倪洪珍;[N];文汇报;2009年

5 记者 孙国根 通讯员 倪洪珍;[N];健康报;2009年

6 何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史景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表达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殷亚妮;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特征预后分析及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杜春燕;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治疗与基因突变的分析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白月奎;胃肠道间质瘤侵袭行为预测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王春萌;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与耐药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侯晓玮;配体依赖的干细胞因子/KIT通路促进胃肠道间质瘤增殖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7 杨枫;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及胃癌和食管癌的营养风险评估[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华;58例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2 吕传鹤;胃肠道间质瘤51例临床诊治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3 胡凤玲;9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4 郝龙;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附57例病例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5 吴永凯;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预后因素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张琳;78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因素及其与预后关系的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7 杜立强;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8 张志波;胃肠道间质瘤46例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9 胡霄;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林立忠;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附45例临床报告)[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MSCT在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诊断及危险度分级中的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80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880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b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