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辐射损伤检测系统设计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辐射损伤检测系统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浩松;剔除基因可减少辐射损伤[J];国外核新闻;2002年10期
2 陈惠芳,齐雪松,张翠兰,董金蝉,吕慧敏;稀土化合物在小鼠辐射损伤中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年06期
3 高凌云;;保护机体免受辐射损伤的药物[J];现代物理知识;2008年04期
4 汤家骥;俄军辐射损伤及其防治研究近况[J];解放军医学情报;1994年01期
5 汤家骥;美军的辐射损伤与防治研究近况[J];解放军医学情报;1994年02期
6 彭光明;肺辐射损伤的临床、病理及X线[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5年11期
7 王昱,王子立,周丽芳;中药在防治辐射损伤中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1996年05期
8 王治东,陈肖华;2DE技术及其在辐射损伤研究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3年01期
9 王岳飞,唐德松,朴宰日,杨贤强;茶多酚对荷瘤小鼠辐射损伤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年03期
10 张翠兰,齐雪松,董金婵,夏英,吕慧敏;稀土对受照射小鼠辐射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永;糜漫天;朱俊东;郎海滨;陈卡;;三羟异黄酮对小鼠辐射损伤后血清造血活性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西部营养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崔玉芳;杨红;高临路;高亚兵;彭瑞云;王德文;;免疫组织辐射损伤病理学研究进展[A];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医学体视学和军事病理学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张恒;翟志斌;王月英;张俊伶;吴红英;王小春;李德冠;常建辉;路璐;王金红;鞠振宇;侯琦;周道洪;孟爱民;;白藜芦醇对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4 孟庆勇;王喜阳;徐美奕;高莉莉;王捷;余忠华;;丝裂霉素C对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二次中青年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5 冉新泽;郑怀恩;王锋超;王艾平;韩京;彭毅;;他汀和血栓调节素对辐射损伤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中国毒理学会免疫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任东青;曾桂英;杨文清;赵涛;程康;;鼠肠RNA对人肠上皮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肖芒;汤建国;;辐射损伤后大鼠鼻黏膜早期组织重塑的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8 庹勤慧;张晓英;凌宏艳;廖端芳;;α粒子照射对3T3-L1细胞的辐射损伤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分子的关系[A];第七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恒;翟志斌;王月英;张俊伶;吴红英;王小春;李德冠;常建辉;路璐;王金红;鞠振宇;侯琦;周道洪;孟爱民;;白藜芦醇对造血系统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赵焱;吴奇华;杨仕海;;介入放射学中辐射损伤的防护探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孙理;[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2 孙理 记者 吴天飞;[N];哈尔滨日报;2009年
3 孟怀东;[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衣晓峰 庄磊;[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5 文兰提供;[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德冠;P38 MAPK抑制剂联合G-CSF对全身γ射线照射小鼠辐射损伤的实验治疗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2 曹嘉;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用于肠道辐射损伤的治疗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李春荣;抗辐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筛选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静;游离泛素(free UB)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宋文东;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辐射损伤检测系统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李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肠辐射损伤的修复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4 张超;CpG-ODN减轻辐射损伤作用的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周美娟;湿热环境对辐射动物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6 李超;~(125)I粒子植入对家兔颈总动脉辐射损伤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7 周茜;防辐胶囊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余祖胤;rhIL-11对肠道辐射损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9 朱咏梅;海生多糖肽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10 潘华柱;姜辣素对小鼠免疫系统辐射损伤的保护及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辐射损伤检测系统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8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88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