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注射微泡介导的体外超声溶栓实验
本文选题:血栓形成 + 微泡导入法 ; 参考:《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5年03期
【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血栓内注射微泡对体外超声溶栓的增强作用。方法取新鲜人血血栓40份分为4组,每组10份,实验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1组:血栓内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实验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对照2组:经外周循环注射尿激酶和微泡+超声假照,比较4组的溶栓率。超声频率1.0MHz,声压512kPa。另用超声激励MBDiO释放,观察治疗后血栓内荧光分布与强度。结果实验1组的溶栓率(37.70%±3.17%)显著高于实验2组(11.67%±1.13%)、对照1组(14.37%±2.22%)及对照2组(7.90%±0.68%,P0.05)。血栓内注射微泡后,内可见大片强回声后伴声影,治疗后强回声区在血栓内有扩散。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实验1组治疗后血栓内可见大量明亮荧光信号分布,而实验2组治疗后的血栓内部基本无荧光信号。结论血栓内注射微泡和尿激酶介导的超声溶栓率显著高于经静脉给药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nhancement of ultrasound thrombolysis in vitro by intra-catheter injection of microbubbles. Methods Forty patients with fresh human blood thrombu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10 in each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1: intrathrombotic injection of urokinase and microbubble ultrasound, control group 1: intrathrombotic injection of urokinase and microbubble ultrasound false; In group 2, urokinase and microbubble ultrasound were injected through peripheral circulation, while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ere injected with urokinase and microbubble ultrasound to compare the thrombolytic rate of 4 groups. The ultrasonic frequency was 1.0 MHz and the sound pressure was 512kPa. In addition, MBDiO release was stimulated by ultrasound to observe the distribution and intensity of fluorescence in thrombu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hrombolytic rate of group 1 (37.70% 卤3.1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2 (11.67% 卤1.13), control group 1 (14.37% 卤2.22) and control group 2 (7.90% 卤0.68). After intrathrombotic injection of microbubbles, a large area of strong echo followed by acoustic shadow could be seen, and the hyperechoic area diffused within the thrombus after treatment. A large number of bright fluorescent signals were observed in the thrombus after treatment by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but there was no fluorescence signal in the thrombus after treatment in experimental group 2. Conclusion Intrathrombotic microbubbles and urokinase mediated thrombolys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作者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超声科;近代声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内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大仪器专项基金(81227004)
【分类号】:R4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亚丽;高云华;刘政;谭开彬;付赤学;;微泡超声爆破助溶血栓机制的离体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年04期
2 周翔;柳晓军;李珂;庄华;罗燕;彭玉兰;解慧琪;;微泡对气体交换影响的理论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12年09期
3 付赤学;刘贵伦;胡安惠;;诊断超声波联合微泡开放兔血脑屏障的初步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年04期
4 乔璐;朱梅;高文宏;张莉;李露;刘政;;超声激励荧光微泡对兔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释放作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年06期
5 周颖,单江,刘伊丽;超声介导微泡靶向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年12期
6 金玉;超声微泡在治疗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3年04期
7 张萍;高云华;刘平;刘政;谭开彬;;超声联合微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机制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8 刘晓婷;于韬;;靶向微泡造影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年09期
9 华兴;刘平;李馨;刘政;李秋颖;高云华;;脂质体微泡促进超声波溶栓作用的体外实验[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03期
10 徐亚丽,高云华;超声介导造影微泡在炎症靶向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建华;萧淑宜;何景光;区文财;邱春花;冯桂英;;微泡联合低强度治疗超声对犬睾丸组织及细胞影响的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邱逦;;微泡介导的超声空化效应消融抗原诱导性关节炎滑膜血管翳的实验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刘政;皋月娟;高顺记;赵洋;刘佳;谭开彬;;微泡超声空化阻断正常肝血流灌注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高云华;徐亚丽;谭开彬;刘平;;诊断超声联合微泡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兔缺血心肌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张清凤;王志刚;李攀;郑元义;田菊;王星;;超声联合阳离子微泡造影剂体外增强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谢明星;刘莹莹;张丽;王新房;吕清;项飞翔;张艳容;覃小娟;丁楠;杨畅;项光亚;;液态氟碳纳米脂质微粒与全氟丙烷纳米脂质微泡一般性质及显影效果的比较[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7 张群霞;王志刚;冉海涛;李晓东;郑元义;景香香;;不同能量超声及微泡对基因和组织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钟世根;王志刚;凌智瑜;殷跃辉;骆杰;李巧;张辉;董虹美;;超声辐照微泡促进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到心肌缺血部位的实验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张萍;高云华;刘平;刘政;谭开彬;;超声联合微泡对不同细胞周期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张群霞;王志刚;冉海涛;李晓东;郑元义;景香香;宫琳;;超声破坏微泡促进骨骼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海砾;新型多聚体微泡介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靶向显像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2 李攀;超声破坏微泡介导内皮抑素基因治疗肝癌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3 邢占文;新型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性能与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茜;SonoVue微泡介导的体外基因转染和靶向粘附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吴爵非;携VCAM-1单抗磁性靶向微泡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早期炎症[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张翊;超声介导的微泡破坏促进MSCs归巢并修复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7 宫玉萍;低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载阿霉素微泡—微球复合体靶向治疗兔VX2肝癌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8 胡蓉;在体评价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靶向微泡在AMI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9 李佩P;超声联合微泡促HGF修饰BMSCs靶向归巢抗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10 杨丹;超声联合新型微泡介导CTGF人工microRNA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爵非;平行板流动腔法评价靶向微泡特异粘附效能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2 袁芳;靶向微泡评价兔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3 赵晓晨;微泡超声空化的肝创伤止血作用及其病理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刘佳;超声辐射力促靶向微泡寻靶能力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5 李莎;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效应对兔肌肉、肺和肾脏微血管的损伤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6 李奇林;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泡声学造影剂的制备及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7 陈镜宇;超声辐照载维拉帕米微泡对神经母细胞瘤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8 陈玲玲;超声波结合微泡技术联合间充质干细胞重建做功心肌的实验研究[D];川北医学院;2013年
9 萧淑宜;微泡增强的超声空化效应阻断正常脾脏血流的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0年
10 张清凤;载基因阳离子脂质超声微泡制备及其体外增强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61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96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