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
本文关键词: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医科大学》 2014年
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
王皆欢
【摘要】:目的 探讨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对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比较100kV与120kV两种不同管电压条件下三支血管总体的图像质量、图像噪声以及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以评估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利用双源CT (Somatom Definition, SIEMENS, Germany)胸痛三联序列对361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扫描,根据管电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120kV组使用管电压120kV、参考毫安秒320mAs,100kV组使用管电压100kV、参考毫安秒320mAs。检查时应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4.5ml/s速率经右侧肘前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90m1,之后以相同速率追加30ml生理盐水。感兴趣区设置于肺动脉干分叉处,两组患者均开启实时动态曝光剂量调节(CARE Dose4D),均选取35%-75%R-R间期为全剂量曝光时间窗。图像传输至SIEMENS Syngo MMWP工作站进行CPR、MIP、MPR及VR图像后处理诊断,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分及辐射剂量的统计分析。 结果 361例患者病变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者占163例,其中冠状动脉管腔重度狭窄、闭塞117例;肺动脉栓塞39例,其中发生在肺动脉主干水平3例,发生肺段及亚段水平肺动脉栓塞36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合并肺动脉栓塞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1例,其中Debakey Ⅰ型4例,Debakey Ⅲ型7例;升主动脉瘤样扩张7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不明原因心包积液3例,心室粘液瘤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例。肺炎及胸膜炎患者16例,肺癌2例,骨转移瘤合并骨折2例,淋巴瘤1例,错构瘤1例。103例患者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成像未见明显异常。120kV组与100kV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干及冠状动脉RCA、LM、LAD、LCX增强CT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噪声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Ivpl、DIP、ED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kV组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低于120kV剂量组。 结论 1、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可以一次性完成对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血管成像扫描,能够同时发现大血管及冠状动脉的疾病,也可以发现肺内、胸膜及骨性胸廓的疾病,是一种无创的、可靠性极高的检查方法,在急性胸痛的病因寻找中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对急性胸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120kV胸痛三联检查和100kV胸痛三联检查均能较好的完成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的显示,并且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三支血管的成像质量较以往64排螺旋CT有了很大的提升,保证了急性胸痛患者检查的成功率。在应用100kV低管电压检查时,三支血管的总体成像质量并没有明显下降,图像噪声均在接受范围之内。 3、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应用100kV低电压扫描技术结合特有的四维管电流调制技术(CARE Dose4D)和心电脉冲电流调制技术(ECG-pulsing),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和诊断结果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减少射线对患者的危害。 总之,本组研究表明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可以一次性完成对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血管血管的扫描,在不影响临床诊断的情况下应用100kV低电压扫描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为临床的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可以作为急性胸痛患者的首选,适合在急性胸痛患者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816.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建新;王一民;杨诚;张昌立;王爱军;张羽;余婷婷;;双源CT在急性胸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年12期
2 王国军;杜占军;杨丽;;多层螺旋CT在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年02期
3 孙建男;么刚;刘影;高丽媛;陈秀梅;周发金;毕纯龙;;64排螺旋CT胸部三合一扫描在急性胸痛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8年01期
4 胡海平;李新春;陈为霞;杨斐;李基臣;;肺癌与肺动脉及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的相关性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孙小丽;柳澄;孙丛;邓凯;梁长虎;刘世合;李嫚;;64层CT肺动脉与主动脉增强扫描TDC的对比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01期
6 王浩;纪盛章;冯莹印;;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5期
7 杨刚;李林;良泉;朱智军;;对影响双源CT图像质量的各种扫描参数的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08年02期
8 侯晓林;杨喜耕;曾庆华;黄慧;黄久荣;;应用双源CT诊断胸痛的卫生经济学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25期
9 毛定飚,滑炎卿,王鸣鹏,张国桢,吴威岚,胡非,葛虓俊,丁其勇;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年05期
10 周诚;沈云;;多层螺旋CT的图像重组原理和技术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嗣伟;高斌;李若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的现状[J];安徽医学;2010年10期
2 黄维勤;王萍;;异丙酚和长托宁用于复杂先心病小儿MSCT检查63例临床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2010年03期
3 冯炜;闫晨;张藜莉;吴戈;霍健伟;曾庆玉;;副鼻窦骨折的64排螺旋CT应用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7年04期
4 付传明;陈文;陈杰;陈伦刚;邹建华;许鉴;;64排与16排螺旋CT主动脉CTA质量因素的对比探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0年02期
5 宋云龙;张挽时;朴龙松;刘朝中;时惠平;毕永民;鲁晓燕;王东;;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年02期
6 关计添;徐小虎;耿义群;于晓军;程英;郭岳霖;吴仁华;;心率变化对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2期
7 关计添;徐小虎;耿义群;于晓军;程英;郭岳霖;吴仁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应用技术的初探[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3期
8 王丽红;金静;杨国先;赵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交替口服倍他乐克和阿替洛尔的临床观察[J];中国CT和MRI杂志;2009年05期
9 吕访贤;吕顽;李絮绿;莫鸿忠;庞统权;;影响双源CT冠脉成像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0年19期
10 莫鸿忠;吕顽;吕访贤;朱雪平;;双源CT在心肌桥诊断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敏;郑理华;;多层螺旋CT低剂量新技术应用的分析与讨论[A];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袁庆海;高性能CT在心脏扫描中的剂量测量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崔谊;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在胸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朝霞;基于MSCT的感兴趣血管段CAG最佳视角和冠脉运动估计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邢艳;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特性及危险性评估的MS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陈艳;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320排动态容积CT在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方面的价值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刘建伟;64排,,320排CT在心脏扫描中的剂量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秦雪莲;双源CT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度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牛慧慧;DSCT对冠状动脉斑块评估的临床应用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5 郑吟诗;优化布加综合征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技术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李玉芝;冠状动脉造影与多排螺旋CT对冠心病诊断的对比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0年
7 石惠;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应用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8 王泽锋;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排查低剂量研究[D];内蒙古医学院;2011年
9 梁开运;风湿性心脏病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控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10 许尚文;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技术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颜明,张龙江,沈进,宋光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3年02期
2 张灿;周运锋;韩萍;史河水;刘永华;;MS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9年05期
3 章作铨;张皓;高洁冰;秦培鑫;韩铭钧;刘小彬;何燕丽;钟国梅;;MSCT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优化剂量的初步研究[J];广东医学;2006年05期
4 李明利;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4期
5 汤沂;江时森;卢光明;宫剑滨;张启高;王立军;张龙江;郭华;;双源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斑块评估比较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01期
6 刘卓华,李彬,龙振荣;超声心动图在急性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7 蒲红;黄红云;赵源;陶客言;;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年07期
8 李辉;武明辉;宁培刚;吕传剑;马波;刘子伦;;64层螺旋CT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11期
9 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李惠民,李成洲,张沉石,陶志伟;周围型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年02期
10 方文春,龚静山,夏丽天,吴斌,邱洁玲,袁旭春;不同重建技术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祥颖;李坤成;李鹏雨;刘佳宾;曹丽珍;杨延辉;;64排CT双期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爱琴;滕胜国;王海燕;;三联检查法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13期
2 刘君;“三联检查”对可触及的乳腺病变能获精确诊断和节约费用[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6年02期
3 李海军;孙钢;;多层CT胸痛三联检查的应用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年06期
4 吕国士;徐颖;左宏;王德韧;云浩;;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9年01期
5 杨潇娜;;64层螺旋CT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皆欢;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
相关作者
>王皆欢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双源CT低电压胸痛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8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19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