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15年
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柴彦军
【摘要】:第一部分:能谱CT碘物质抑制成像评价孤立性肺结节的可行性目的:探讨碘物质抑制成像评价孤立性肺结节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真实平扫和双期增强能谱CT数据,比较肺结节的CT值和SD值在真实平扫和双期能谱CT增强70keV碘物质抑制成像图像上的差异,应用配对t检验对三期扫描肺结节的CT值和SD值进行两两比较;以真实平扫为标准评价碘物质抑制成像对于肺结节内部钙化灶和纵膈淋巴结钙化灶数目的显示情况;应用配对t检验对三期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行两两比较并计算只进行动脉期一期扫描辐射剂量的下降率。结果:[1]肺结节CT值在真实平扫和动脉期碘物质抑制成像图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58±12.94)HU vs (31.86±11.71)HU,t=-1.807,P=0.078];肺结节CT值在真实平扫和静脉期碘物质抑制成像图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58±12.94)HU vs (31.16±11.79)HU, t=-1.234, P=0.224];肺结节CT值在动脉期和静脉期碘物质抑制成像图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86±11.71)HU vs(31.16±11.79)HU, t=1.041, P=0.304]。[2]真实平扫图像上肺结节SD值高于动脉期碘物质抑制成像图像[(13.91±2.96) vs (11.87±2.81), t=4.254, P=0.000];真实平扫图像上肺结节SD值高于静脉期碘物质抑制成像图像[(13.91±2.96)vs(12.06±2.80),t=3.617, P=0.001];肺结节SD值在动脉期和静脉期碘物质抑制成像图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7±2.81) vs (12.06±2.80), t=-1.054, P=0.298]。[3]在真实平扫图像上共发现肺结节内钙化灶13个在9患者中,纵膈淋巴结钙化灶96个在30个患者中,动脉期和静脉期碘物质抑制成像图像上肺结节内钙化灶的显示率均为92.30%(12/13),纵膈淋巴结钙化灶的显示率均为97.92%(94/96)。[4]真实平扫的DLP低于动脉期[(391.42±331.36) mGy·cm vs (618.36±253.25) mGy·cm, t=-5.028,P=0.000];真实平扫的DLP低于静脉期[(391.42±331.36) mGy·cm vs (618.36±253.25) mGy·cm, t =-5.028,P=0.000],动脉期DLP等于静脉期。结论:[1]增强70keV碘物质抑制成像图像上所测肺结节的CT值和真实平扫相似。[2]增强70keV碘物质抑制成像图像上所测肺结节的SD值较真实平扫下降。[3]碘物质抑制成像能成功的检出肺结节内及纵膈淋巴结的钙化灶。[4]增强70keV碘物质抑制成像可以替代真实平扫评价肺结节并有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第二部分:能谱CT多参数定量测定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目的:[1]评价孤立性肺结节的碘浓度和各单能量水平CT值的相关性。[2]评价各单能量CT值,基物质浓度(碘和水)及以碘物质抑制成像为基准的强化程度对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双期增强能谱CT数据,其中恶性组24例,良性组20例。碘浓度和各单能量CT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应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计算相关系数。比较双期能谱增强扫描的11个单能量CT值(40~140keV,间隔为10)、基物质对浓度(碘和水)及强化程度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用ROC评价其诊断效能并计算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 YI)为最大值时的阂值、敏感度和特异度,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结果:[1]孤立性肺结节动脉期碘浓度和各单能量CT值呈线性正相关(r=0.396~0.937,P=0.001~0.008),静脉期碘浓度和各单能量CT值呈线性正相关(r=0.335~0.981,P=0.001~0.026)。[2]恶性组肺结节在动脉期40-90keV单能量水平的CT值高于良性组肺结节(P均0.05),100~140keV能量水平下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静脉期两组结节在40~140keV单能量水平下的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期40keV单能量水平CT值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最好,以112.66HU作为阈值,诊断的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70%,AUC为0.798,50~90keV时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动脉期50-90keV单能量水平的AUC为0.719~0.796;[3]恶性组肺结节在动脉期碘浓度高于良性组肺结节(P0.05),静脉期两组结节碘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以碘浓度11.50(100μg/cm3)作为阈值,诊断的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65%,动脉期碘浓度的AUC为0.781;水浓度在两组结节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动脉期恶性组肺结节的强化程度高于良性组肺结节[(36.36±33.18)HUvs(16.93±24.17)HU, t=2.243, P=0.030],静脉期两组结节强化程度相似[(21.99±15.87)HUvs(17.62±24.15)HU, t=0.694, P=0.493],以动脉期强化程度14.74HU作为阈值,诊断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65%。动脉期强化程度的AUC为0.792。结论:[1]孤立性肺结节的碘浓度和单能量CT值呈线性正相关,其相关程度随着能量水平的增大而减小,40keV时相关性最大,140keV时最小。[2]动脉期40keV单能量水平CT值、动脉期碘浓度及动脉期强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相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63;R816.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乐;刘斌;汪洁;王万勤;周勇;吴兴旺;朱晓红;李小虎;张帅;;能谱CT对碘含量测量准确性的实验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2年03期
2 蒙秋华;陈娇香;张文浩;叶丽芳;关玉宝;曾庆思;;两上肺机化性肺炎的CT和PET-CT表现及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玮;刘婧;王霄英;邱建星;张帅;蒋学祥;;肾上腺双能CT增强扫描方案的优化[J];放射学实践;2013年03期
2 杜祥颖;李倩文;王艳;贾秀琴;王一帅;王臣;李坤成;;CT能谱成像中利用能谱曲线进行碘定量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3年06期
3 吕仁锋;刘婷婷;李超;陶芳;;能谱CT双低剂量在下肢动脉CTA中的应用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年04期
4 武建民;;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临床诊断中螺旋CT的应用价值及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年06期
5 佟晶;李松柏;;甲状腺结节的能谱CT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5年06期
6 孙博;董越;方春晓;王兵;郑邵微;;能谱CT基物质成像技术定量测量活体甲状腺碘含量[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年02期
7 吕仁锋;于丽华;庄美俊;闵南;;能谱CT双低剂量在头颈联合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初探[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年04期
8 周汝明;何磊;张淑倩;孙吉林;王曼;;能谱CT碘基物质分离技术定量评价肺灌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年02期
9 关牧娟;吕培杰;高剑波;;能谱CT成像鉴别肺结节性质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年01期
10 杜祥颖;李倩文;王艳;贾秀琴;王一帅;王臣;李坤成;;利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钙含量:体模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钟万;;机化性肺炎CT诊断与鉴别诊断[J];临床医学;2011年01期
2 刘进康;熊曾;胡成平;周漠玲;周晖;陈伟;夏宇;;肺癌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管腔化程度的相关性[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12期
3 王大伟;甘新莲;;机化性肺炎的MSCT征象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9期
4 孙兮文,江森,尤正千;机化性肺炎的临床与CT诊断[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年04期
5 江一峰;叶剑定;陈群慧;;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MSCT表现[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8年04期
6 林晓珠;李卫侠;朱延波;董海鹏;吕培杰;缪飞;李剑颖;沈云;陈克敏;;宝石能谱CT在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7 刘庆伟,崔允峰,郭卫华,尉从新,刘波;限局性机化性肺炎的高分辨率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年08期
8 吴桂春;不典型肺脓肿的CT影像诊断及28例临床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江森;朱晓华;孙兮文;虞栋;李天女;尤正千;马骏;;直径小于3cm的孤立性局灶性机化性肺炎CT征象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长红;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原医刊;2004年22期
2 刘玉洪;孙磊;王明钊;沈毅;谢东;;孤立性肺结节106例诊治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37期
3 樊涛;潘历波;王莉君;赵学武;;多层螺旋CT引导下穿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4期
4 鲁勇国;万志愉;;孤立性肺结节153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01期
5 李广斌;马海涛;赵军;倪斌;李畅;;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J];海南医学;2010年21期
6 李麦福;;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04期
7 刘永;陆武;宋长祥;经丰琴;;孤立性肺结节~(18)F-FDG SPECT显像的半定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3期
8 李晶;;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快速分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7期
9 邓守共;;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0期
10 卢强;;孤立性肺结节48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利平;常超;徐树明;;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彩云;;孤立性肺结节的螺旋CT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李理;张沉石;;64排螺旋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附9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李剑明;辛军;于树鹏;;~(18)F-FDG PET/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沈巨信;;孤立性肺结节[A];2012年第三十四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暨华东地区第13届中青年呼吸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佘晖;方振剑;董芳;黄明朝;叶嘉;赖国祥;;年龄与孤立性肺结节病理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高剑波;肖慧娟;郭华;周志刚;张永高;;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肖慧娟;高剑波;郭华;周志刚;岳松伟;张永高;;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自力;;孤立性肺结节与血管关系的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佩玲;黎庶;王强;;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博士 王亚蓉 殷茜 整理 朱立明;[N];健康报;2010年
2 ;[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健;动态增强CT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蒋南川;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及动态增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志刚;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4 杨安荣;孤立性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关建中;64层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杨玉海;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综合性影像诊断的ROC分析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谭业颖;~(18)F-FLT PET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8 杨春山;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血管生成及MR波谱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9 邢宁;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斌强;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多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柴彦军;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孙凯;能谱CT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胡华利;孤立性肺结节恶性概率估算的临床模型探索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陶鑫;多元回归分析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04年
6 屠政良;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2年
7 黄越;孤立性肺结节空间分布特征及伴随恶性征象的影像学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8 裴博;基于混合成像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9 何玉麟;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靶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姜远瞩;9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0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