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防已甲素防治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医科大学》 2011年
不同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
袁堃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剂量分割模式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不同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大鼠右肺后,检测不同时期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动态观察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变化,初步探讨TGF-β1、TNF-α及ACE对早期急性放射性肺炎和后期慢性肺纤维化的影响以及不同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差异。 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组(小分次照射组)、B组(大分次照射组)、C组(对照组),用60Co-γ射线对照射组大鼠右肺进行照射,于照射后1、3、5、10、24周末取大鼠静脉血,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TGF-β1、TNF-α、ACE含量,并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 结果 1.大分次照射组大鼠血清中TGF-β1含量从放疗后第1周开始,迅速呈线性增长,到第10周时血清中TGF-β1含量达峰值,第5周到第24周均维持在一较高水平;而血清中TNF-α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态,即放疗后血清中TNF-α含量从第1周较低水平迅速升高,到第10周时达到峰值,此后迅速下降;血清中ACE含量变化呈V字型态,即从放疗后第1周开始,血清中ACE含量明显下降,到第10周时达到谷底,此后又迅速回升; 2.小分次照射组在不同时间段血清TGF-β1、TNF-α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升高的幅度明显小于大分次照射组;血清ACE在放疗后第1周开始轻微下降,至第10周出现迅速升高,高于正常组,随后有回落到正常水平; 3.大分次照射组血清ACE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小分次照射组和对照组;小分次照射组血清ACE仅第10周时高于对照组,其余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 4.大鼠肺组织受照射后经历了一个从急性放射性肺炎到慢性肺纤维化的病理损伤过程,包括急性炎症期、增生期和纤维化期。无论是急性放射性炎症还是放射性纤维化小分次照射组均较大分次照射组明显轻微; 5.大鼠血清中TGF-β1、TNF-α的表达水平随着早期放射性急性损伤的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并在急性放射性肺炎最严重的时候,两者的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后期肺组织逐渐纤维化的过程中,TNF-α迅速下降,而TGF-β1仍维持在较高的表达水平。 结论大鼠肺照射后血清中TGF-β1、TNF-α含量变化与肺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随着TGF-β1、TNF-α的逐渐升高,肺组织的病理损伤也逐渐加重。TNF-α、TGF-β1对早期放射性损伤引起的急性炎症起到积极作用,而TGF-β1对晚期损伤引起的肺纤维化有重要作用。在接受相同总剂量照射时,小分次照射组血清中TGF-β1、TNF-α含量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大分次照射组,且大鼠肺损伤的程度明显较大分次照射组轻,因而小分次照射对晚反应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大鼠肺组织受照射后,血清中ACE的含量变化与早期放射性肺损伤引起的急性炎症程度呈负相关,血清中ACE含量变化还有利于监测后期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放射性损伤的修复状况。每次2Gy的小分次照射模式进行照射大鼠单侧右全肺30Gy是安全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818.0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华勇,吴德华,陈龙华;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疗效观察[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2 赵艳海;李志平;陈晓梅;刘小菁;吴文超;徐泳;李平;张金涛;曾辉;;物理学和生物学指标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3 白蕴红,王德文,徐在海,杨怡,时振声,杨瑞彪;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的病变规律及其机理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3年01期
4 杨明会;张利军;冯林春;窦永起;刘毅;戴相昆;;小剂量多次照射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的评价[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吴开良,李艳如,蒋国梁;放射性肺损伤[J];实用癌症杂志;2001年01期
6 戚好文,叶江枫,宋立强,陈卫强,梁军,穆德广;血清内皮素-1作为早期放射性肺损伤标志物的探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年03期
7 叶江枫,戚好文,范风云,蒙育林,赵峰,赵一岭,石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作为早期放射性肺损伤标志物的实验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8 韩光;周云峰;彭敏;张明生;曹振;谢丛华;周福祥;张文杰;;小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与鉴定[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年05期
9 冯勤付,赵路军,杨伟志,张俞;紫杉醇加重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5年06期
10 赵路军;王绿化;王小震;姬巍;朱向帜;杨伟志;殷蔚伯;;血液中TGF-β、IL-6及ACE含量在预测放射性肺炎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玉昊;时银英;赵仁;韩恩善;;中药金莲花茶剂防治放射性肺炎心得[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5期
2 刘干;李俊;高建;贾丽莎;;肺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0年10期
3 王苏;侯炜;杜欣颖;;放射性肺损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12年01期
4 周芊;王东;李梦侠;曾林立;王阁;杨镇洲;;小鼠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鉴定[J];重庆医学;2010年19期
5 官键;刘来昱;李启生;陈龙华;刘英;;TGF-β在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重庆医学;2012年10期
6 李绍东;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基础研究及其影像学研究进展[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2年01期
7 郑红,金冶宁;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1期
8 肖桃元;王久惠;陶忠芬;韦建;可金星;李涛;路菊;田路;谭永红;;大鼠肺放射性损伤的超微结构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21期
9 赵艳海;李志平;徐泳;;预测放射性肺病发生的早期指标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7年02期
10 张利军;杨明会;窦永起;;放射性肺损伤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现状(文献综述)[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胜友;韩秀华;杨起初;刘振东;冯正权;;从肺热痰瘀论治急性期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研究[A];浙江省中晚期肿瘤姑息治疗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旭伟;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寻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生物标记物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尹明实;肝组织中Chymase浓度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延边大学;2011年
3 周燕萍;沙参麦冬汤对大鼠放射性肺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茹永新;红景天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损伤干预作用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5 段斐;复方鳖甲软肝方防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细胞分子基础[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谭永红;放射性肺损伤关键靶细胞电离辐射效应及其调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7 官键;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过程中的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8 姬巍;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9 郭岩;大白兔放射性肺损伤的多层螺旋CT评价[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坚;血管内皮细胞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茶多酚放射防护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明哲;微创内视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门桐林;视黄酸调节Smad3表达阻抑放射诱导的肺损伤[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罗峰;虎杖解毒汤治疗热毒血瘀型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邱俊;微循环障碍与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王冬青;功能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联合细胞因子预测NSCLC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诱导的肺损伤[D];济南大学;2011年
6 刘干;当归补血总苷抑制TGF-β_1刺激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胶原表达及作用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7 张晓敏;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实验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1年
8 赵慧;Th-17/IL-17相关细胞因子在大鼠重症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D];广州医学院;2010年
9 姜亦瑶;慢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1年
10 叶江枫;氟伐他汀、维甲酸对直线加速器诱发大鼠放射性肺损伤防治的临床基础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峰,戚好文,赵一玲,吕荣;氟伐他汀对博来霉素A_5致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2 吴德华,邓燕,陈龙华;肺部恶性肿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近期疗效观察[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杨振国,王德文,宋良文,彭瑞云,高亚兵,李杨,谷庆阳,刘杰;吸入一氧化氮对放射性肺纤维化中细胞因子及丝裂原物质变化的影响[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2年02期
4 杨新良,周文波;内皮素在肺部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8年02期
5 李保玉,,刘玉和,肖德刚,孙波;肺巨噬细胞在小鼠肺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6年04期
6 白蕴红,王德文,徐在海,杨怡,时振声,杨瑞彪;放射性间质性肺炎的病变规律及其机理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3年01期
7 伏春明,周立石,林以红;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测定在矽肺的意义[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8年03期
8 吴进盛;张瑾熔;;81例胸部肿瘤患者肺功能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关系的临床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9 陈佰义,姜莉,赵洪文,吕长俊,侯显明;肺泡腔内纤维连接蛋白、透明质酸积聚于博莱霉素致肺损伤早期动态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10 张晶,何静雯,王泰龄,赵静波;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法鉴别Ⅰ型及Ⅲ型胶原纤维[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江枫,戚好文,范风云,赵峰,魏文胜,赵一岭,石梅;氟伐他汀对放射性肺损伤TGF-β_1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3期
2 乔文波,赵彦辉,肖宏;放射性肺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和氨溴索对其影响[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4年03期
3 叶江枫,戚好文,梁军,蒙育林,任东青;维甲酸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IL-18 mRNA及蛋白的水平[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年01期
4 张利军;杨明会;窦永起;;放射性肺损伤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现状(文献综述)[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年01期
5 蔡红兵,罗荣城;放射性肺损伤的中医药防治方法探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6 马力文,贾廷珍;放射性肺损伤[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年06期
7 谢丛华,周云峰,彭纲,周福祥,张弓,梁辰,刘晖,陈纪,夏明童;当归调控放射性肺损伤TGF-β_1表达水平的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年02期
8 王炳胜;张秀丽;彭东长;李永申;刘秀芳;张海;雒书朋;;益气活血养阴方对急性放射性肺损伤防治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年06期
9 戚大江;放疗肺癌患者的肺同位素灌注测定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00年22期
10 叶江枫,戚好文,梁军,蒙育林,赵锋;ET-1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改变及维甲酸、氟伐他汀的治疗作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运山;刘晓涛;;放射性肺损伤CT诊断[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2 尹礼烘;赵凤达;梁建萍;周荣伟;章卫华;;凉血化瘀法防治放射性肺损伤及对TGF-β_1表达的影响[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九次活血化瘀学术研讨会活血化瘀临床应用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3 胡作为;郭志伟;李林;唐婷婷;明国联;蔡煜;;肺纤方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A];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青年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09年
4 窦永起;杨明会;林明雄;刘毅;臧倩;;放射性肺损伤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A];肿瘤病因学研究与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疗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窦永起;杨明会;魏正茂;丁慧娟;冯林春;;中医药防治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疗效评价方法及应用[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窦永起;杨明会;林明雄;刘毅;臧倩;;早期应用凉血活血中药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中医证候学演变的影响[A];中医药中青年科技创新与成果展示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付和谊;卢冰;徐冰清;胡银祥;甘家应;周华宁;欧阳金陵;李青松;王刚;;晚期NSCLC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正常肺V_5、V_(10)预测放射性肺损伤前瞻性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窦永起;杨明会;林明雄;刘毅;臧倩;;早期应用凉血活血中药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中医证候学演变的影响[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9 李义慧;王晓红;杨俊泉;胡万宁;张瑞娟;王翠兰;;痰热清注射液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及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疗效观察[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周勇;夏泠;周亚娟;何忠时;谢丛华;;电离辐射对RAW264.7细胞系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A];湖北省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青年学术论坛资料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旭伟;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寻找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生物标记物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宝中;IL-17A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申戈;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4 谢玲;大鼠放射性肺损伤microRNA与mRNA表达谱及其调控网络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5 衷敬华;百令胶囊对放射性肺损伤防护作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6 胡凯;肿节风对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理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官键;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过程中的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8 李坚;血管内皮细胞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茶多酚放射防护的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党军;TGFβ_1、NO、双肺血流及DVHS变化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10 谭永红;放射性肺损伤关键靶细胞电离辐射效应及其调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利明;低剂量照射区体积与放射性肺损伤关系前瞻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2 姜亦瑶;慢性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建立的初步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1年
3 宁召锋;乳腺癌术后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何威华;中医药治疗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初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5 张小静;放射性肺损伤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赵兴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7 刘畅;长链非编码RNA在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王洁;凝溶胶蛋白在急性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9 冯晓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免放射性肺损伤治疗的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3年
10 张燕;汉防已甲素防治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汉防已甲素防治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0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