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全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降低辐射剂量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0 16:16

  本文选题:X线 + 数字乳腺摄影 ; 参考:《放射学实践》2015年07期


【摘要】:目的:探讨全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的曝光条件,找出影响图像质量和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因素,为乳腺摄影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E全野数字乳腺X线机对fluke NA 18-220乳腺模体进行摄影,首先采用AOP模式下的标准模式曝光,压力设定为12daN,厚度为42mm,结果形成28kV,45mAs,Mo/Rh曝光条件,以此为参照基准,设定两组实验:以管电流为单变量,设值为8~90mAs(间隔为机器旋钮可调节的数值);以管电压为单变量,设值为22~36kV(间隔为1),曝光并记录AGD值。上述过程重复3次取平均值。2位影像学医师和1位技师分别独立进行软阅读,参照美国放射学会评分标准,对模体中钙化点、尼龙纤维、肿块灶的显示进行评分。结果:与自动曝光模式相比,手动曝光模式管电压下降3kV,管电流下降20mAs,影像质量符合诊断标准,辐射剂量有效下降。管电压的变化对AGD的影响比管电流要大。结论:以自动条件作为参照标准,在保障图像诊断质量前提下,管电压和管电流可分别有效降低,以减少辐射。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xposure conditions of the digital mammography of the whole field,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mage quality and the average dose of glandular dose (AG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mammography. Method: the GE whole 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was used to perform the photography of fluke NA 18-220 breast model body. First, the standard mode exposure under AOP mode was used, the pressure was set to 12daN, the thickness was thicker. The degree is 42mm, which results in 28kV, 45mAs, and Mo/Rh exposure conditions. In this reference basis, two groups of experiments are set: the tube current is a single variable and the value is 8~90mAs (the value of the machine knob is adjustable); the tube voltage is a single variable, the set value is 22~36kV (interval 1), the exposure and the AGD value are recorded. The above process repeats the 3 times.2 bit image of the average value. The doctors and 1 technicians independently performed the soft reading.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Radiological Society score standard, the calcification point, the nylon fiber and the lump focus were sco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automatic exposure model, the manual exposure mode tube voltage dropped by 3kV, the tube current decreased by 20mAs, the image quality conformed to the diagnostic standard, and the radiation dose was effective. The effect of the change of the tube voltage on the AGD is larger than the tube current. Conclusion: with the automatic condition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the tube voltage and tube current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on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 diagnosis to reduce the radi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新华医院;上海GE(中国)有限公司;
【分类号】:R737.9;R730.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柳杰;刘佩芳;王红彬;张淑平;刘雪鸥;;不同附加滤过与数字乳腺X线摄影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年12期

2 王忠周;张经建;王新怡;李爱银;于东岳;;数字乳腺机自动曝光与手动曝光辐射剂量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0年06期

3 迟彬;吴继军;余建明;;数字乳腺摄影滤过方式选择对辐射剂量的影响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9年06期

4 卞丽琴;刘传亚;谭茹;赵国华;;数字乳腺X线摄影曝光条件与乳腺分型和乳腺厚度的关系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09期

5 封任冬;李绍林;啊家应;李慧;;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乳腺计算机X线摄影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年04期

6 赵永霞;秦维昌;刘传亚;亓恒涛;张晓晶;黄玲;;全数字乳腺摄影机最佳曝光条件的探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8年06期

7 丁文洪;詹灵;陈英;章伟敏;;乳腺计算机X射线摄影曝光条件的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8年04期

8 赵永霞;秦维昌;;数字乳腺X线摄影的现状与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年12期

9 王先运,唐秀贞,王昌元,孙勇,刘慧琴;阅片室内环境照度对影像识读的影响[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福花;唐继来;李海歌;王梅;朱建国;叶芹;田俊;;受检者个体差异与放射剂量的相关性研究:参数自动优化模式在全数字平板乳腺摄影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年10期

2 蔡思清;颜建湘;蔡冬鹭;黄美铃;颜丽笙;;乳腺三维断层摄影与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效能对比[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10期

3 王欢;王新明;朱维杰;韩浚;俞君;冯泽臣;;2015年北京市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现状研究[J];首都公共卫生;2016年04期

4 施雄;傅晶;夏慧敏;;全数字化乳腺摄影辐射剂量与乳腺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6年08期

5 张洪营;张连连;柳杰;胡从依;刘佩芳;;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内外斜位投照角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年06期

6 李云;邓大平;;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中不同靶/滤过组合对辐射剂量的影响[J];中国辐射卫生;2016年02期

7 赵君禄;聂关伟;王猛;郑立冬;任庆云;;自动曝光技术结合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肝脏CT辐射剂量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医药;2016年13期

8 王艳平;吕锐;王海阔;周剑;克德娜;;低剂量乳腺X线摄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J];中国病案;2015年11期

9 谭欢;曾勇明;朱明霞;;数字乳腺X线摄影曝光模式对乳腺体模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05期

10 张静;汪登斌;王媛;李惠民;王丽君;江怡菲;;全野数字乳腺X线摄影降低辐射剂量的初步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5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保荣;尉可道;刘澜涛;王建超;;正确选用乳腺普查放射技术[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年06期

2 刘万花;邓钢;滕皋军;张琳琴;朱新丽;曹恒毅;黄璐;张园;何杰;张亚男;;全数字化乳腺摄影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12期

3 宛然;郭雪梅;秦乃珊;宋鲁新;蒋学祥;;钼靶乳腺摄影屏片系统与CR系统的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12期

4 李志军;数字化放射摄影技术的分析[J];医疗设备信息;2004年05期

5 林建华,陈德基,陈焱淼,黄勇,陈双;数字X线摄影和计算机X线摄影的应用比较与评价[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4年02期

6 赵俊京,王红光,李智岗,梁国庆,李顺宗,刘秀建,何建民;计算机摄影(CR)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4年03期

7 宁瑞平,王延林,陈巨坤;1470例乳腺X线摄影技术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年04期

8 杨凯;常规X线图像数字化成像技术CR与DR的比较[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年03期

9 侯长松,尉可道;CEC关于乳房X射线摄影检查中受检者剂量的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2年06期

10 石木兰;对乳腺影像诊断的管见[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丹;;英国发布近5年的医疗辐射剂量报告[J];国外核新闻;2008年01期

2 黄桂玲;孙戈新;刘剑平;;心脏CT成像低辐射剂量技术的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4期

3 何雅静;郭丽敏;;降低放射给药辐射剂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年03期

4 黄润玲;;广州市部分医院介入放射操作人员辐射剂量水平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11年04期

5 张红,张华东,黄文胜,桂正平,孙玲;重庆市辖区建筑材料成品表面辐射剂量调查[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0年01期

6 张红,张华东,任在鸣,黄文胜,桂正平;辖区建筑材料成品表面辐射剂量调查[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0年01期

7 张翼,曲桂莲,张丹枫;照射野面积与透视脉冲频率对介入手术操作位辐射剂量的影响[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1年06期

8 王宁;第三大医护中心病人辐射剂量校正[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2年03期

9 尹艳,李红,文湘闽,李建成;燃煤电厂排放灰复田对公众所致的辐射剂量评价[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2年04期

10 张继勉;组合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辐射剂量的测量[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来守永;;低辐射剂量摄影放在脑海中的第一位[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袁建华;;降低辐射剂量任重道不远[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郑晖;;数字影像质量与如何控制受检者辐射剂量的思考[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郁鹏;付光新;王雷;燕树林;尉可道;刘澜涛;王建超;程玉玺;;介入诊疗中第一术者可控参数对其辐射剂量影响的测定与评价[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福君;卓水清;陈林;张亮;赵明;刘健;李奎;郑庆生;王琰;;~(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与防护[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张福君;卓水清;陈林;张亮;赵明;郑庆生;王琰;焦德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周围辐射剂量的监测与防护[A];中国(第七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世界影像导引下肿瘤微创治疗学会成立筹备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路春兰;;介入放射学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中的辐射剂量调查[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廖大富;;放射介入性检查工作人员之辐射剂量评估[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翼;宋少娟;;基于数字化影像的病人辐射剂量监控方法[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赵永霞;黄桦;刘笑飞;;三种乳腺X线摄影系统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人民医院 綦维维 华东医院 王鸣鹏 江苏省人民医院 刘伟;优化扫描方案 合理控制辐射[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研究员 罗照春;避免滥用CT 减少患癌几率[N];保健时报;2010年

3 记者 汤江峰;CT滥用:癌魔悄悄逼近[N];大众卫生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操秀英;核,其实就在身边[N];科技日报;2014年

5 记者 李学华;南非公布核电站辐射泄漏调查结果[N];科技日报;2010年

6 记者 卞晨光;儿童用CT扫描辐射剂量可能过高[N];科技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彭健 沈益;监测辐射剂量,把放射源管在“眼皮底下”[N];人民公安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冯宇曦;日常生活如何防辐射[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9 记者 张旭;GE推出世界首款宝石能谱CT[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刘昆;莫让X线检查伤害儿童[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梁保辉;基于个体特征估算CT辐射剂量的方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刘洋;基于可视中国人体素数据的内辐射剂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孙文娟;基于数字人体的程式化模型和曲面模型构建及外辐射剂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殿星;胸部数字化体层融合的辐射剂量研究与对肺内小结节探查的应用评价[D];山东大学;2012年

5 姚青山;非人类物种辐射剂量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静;CT、DSA设备辐射剂量的测量与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2 秦好朴;婴幼儿胸部X线数字化高电压摄影技术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柯腾飞;双源CT低剂量技术在胸部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肖虎;双源CT双能低剂量成像结合纯化单能谱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5 侯毅;宝石CT“双低”技术在冠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蔡湘琴;卷荚相思种子~(60)Co-γ辐射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7 吕志征;C-arm CT在神经介入手术中辐射剂量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辛立旭;迭代重建技术(ASIR-V)在胸部CT检查中降低辐射剂量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杨朝慧;低剂量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技术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李勰;低辐射剂量CT肺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03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003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3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