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低温等离子体联合辐射对不同恶性肿瘤放射增敏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7 23:10

  本文关键词:低温等离子体联合辐射对不同恶性肿瘤放射增敏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4年

低温等离子体联合辐射对不同恶性肿瘤放射增敏效应研究

胡超  

【摘要】: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体联合辐射对不同恶性肿瘤细胞的放射增敏效应,并探讨低温等离子体辐射增敏作用的机制。 方法:MTT法测定低温等离子体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子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成克隆法观察低温等离子体对A549细胞、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低温等离子体对A549细胞、HepG2细胞周期分布、凋亡率及活性氧的影响。 结果: 1、低温等离子体对HepG2细胞、Hela细胞及A549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抑制作用增加。 2、低温等离子体对HepG2细胞及A549细胞均有放射增敏作用。HepG2细胞中,,单纯照射组(R)D0值为2.86,Dq值为2.50,等离子体加照射组(P+R)的D0值为2.22,Dq值为1.02,辐射射增敏比(SERD0)为1.28; A549细胞中,R组D0值为2.94,Dq值为2.21,P+R组的D0值为2.22,Dq值为1.13,辐射射增敏比(SERD0)1.32。 3、流式细胞仪对HepG2细胞及A549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HepG2细胞周期结果中C组、P组、R组和P+R组G2/M期比例分别为18.06±2.39%、35.58±2.96%、31.60±2.01%和55.37±2.54%;A549细胞周期结果中C组、P组、R组和P+R组G2/M期比例分别为17.02±2.46%、31.65±3.05%、27.71±2.51%和51.28±2.44%;两种癌细胞R组、P组及P+R组与C组比较,G2/M期比例均有增高(P0.05);P+R组与R组比较,G2/M期比例有增高(P0.05)。 4、流式细胞仪对HepG2细胞及A549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HepG2细胞凋亡结果中C组、P组、R组及P+R组凋亡率分别为:4.33±0.21%、53.22±2.84%、14.63±2.91%及69.64±6.16%;A549细胞凋亡结果中C组、P组、R组及P+R组凋亡率分别为:3.87±0.45%、33.16±3.11%、21.14±2.81%及57.15±3.03%;两种癌细胞R组、P组及P+R组与C组比较,凋亡率均增加(P0.05),P+R组与R组比较,凋亡率增加(P0.05)。 5、流式细胞仪对HepG2细胞及A549细胞活性氧检测结果显示:HepG2细胞ROS结果中C组、P组、R组及P+R组ROS含量分别为:16.80±1.30、54.00±1.50、26.50±3.72及79.1±8.28;A549细胞ROS结果中C组、P组、R组及P+R组ROS含量为分别为:10.47±2.64、25.00±2.00、17.37±1.25及33.82±3.51;两种癌细胞R组、P组及P+R组与C组比较,ROS含量均增加(P0.05),P+R组与R组比较, ROS含量增加(P0.05)。 结论: 1、低温等离子体对HepG2细胞株、A549细胞株及Hela细胞株均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 2、低温等离子体可提高HepG2细胞株及A549细胞株的放射放射敏感性,具有放射增敏作用。 3、低温等离子体对HepG2细胞株及A549细胞株的放射增敏机制可能与抑制放射性亚致死损伤修复,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以及提高细胞内ROS水平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0.5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太平,吴宜灿,刘晓平,王立涛;聚变工程研究中的统一建模与信息集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马善钧,胡强林;超强超短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产生准静态磁场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胡强林,马善钧,徐学翔;超短激光脉冲与部分离化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4 胡强林,马善钧,徐学翔;超强激光脉冲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电子流聚束及其不稳定性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马善钧,胡强林;超强超短激光脉冲与低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快电子流聚束现象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6 万国香,马善钧;载电流等离子体柱中电双层的产生机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邓玮,胡晓燕;HL-2A实验装置等离子体图像采集及回放的实现[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李好山;熊正爱;姚陈果;;脉冲电场诱导细胞凋亡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应用前景展望[J];重庆医学;2011年20期

9 吴桐菲;刘玉鹏;王峤;李溪远;马艳艳;宋金青;杨艳玲;;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缺陷导致幼儿肝内胆汁淤积症[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年04期

10 朱亮;张梅;杨雪霞;钟方川;;常压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实验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丽;袁莉芸;邬静;李荣芳;文利新;袁慧;;ZEA诱导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周思宇;翟成凯;姜明霞;章海风;张红;韩淑芬;刘文;刘洋;;复合全谷豆粗杂粮对脂代谢紊乱大鼠体内外抗氧化作用的影响[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3年第1期[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单轴各向异性左手材料的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武立华;电磁超材料非线性特性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周亚福;几类植物分泌结构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刘东雷;调整自噬表达对食管癌EC9706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闫旭;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瑞光;低氧微环境下内皮细胞自噬与凋亡之间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谢靖;紫薯素对~(60)Coγ辐射导致的小鼠胸腺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卢红霞;Narciclasine对烟草愈伤组织生长状态和烟草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9 刘全;Z-Pinch磁流体力学方程组的数值模拟方法[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2年

10 郝建红;高功率微波(HPM)源中的混沌现象[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希;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陈文章;托卡马克装置CXRS光谱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郭舒涵;ADDLs体外诱导SH-SY5Y细胞自噬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于悦;中频交变微电流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黄霈;土贝母皂苷甲作用线粒体途径促进人绒毛膜癌细胞凋亡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好山;脉冲电磁场联合野生型p53基因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7 于新明;非局域平衡等离子体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的实验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8 朱丽;玉米赤霉烯酮对体外培养猪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凋亡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谭明;常压低温等离子体的医学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成祥旭;淹水胁迫下活性氧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对小麦胚乳细胞编程性死亡进程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娜;朱智敏;;低温等离子体在口腔医学中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研究;2014年06期

2 吴旭琴,王守国,韩黎,赵玲利,常啸,陈耕,索继江,邢玉斌,陈世平;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微生物的杀灭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5年02期

3 彭文;;科技快递[J];百科知识;2011年05期

4 石兴民;张冠军;袁育康;马跃;许桂敏;顾宁;;低温等离子体对细菌芽孢的灭活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5 叶帼嫔;张茜;潘红;孙科;潘洁;张珏;王静;;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水对致病菌的作用[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3年08期

6 刘燕玲;赵晓辉;马凤霞;王华生;;低温等离子体在医院灭菌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年12期

7 杨丹凤 ,袭著革;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2年01期

8 张灿;刘文君;张明露;田芳;宋美娟;安代志;刘渭平;;水中细菌的低温等离子体灭活效果[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年12期

9 张如意;张永刚;;低温等离子体消融术在脊柱外科的应用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07年16期

10 袁网;石兴民;许桂敏;马跃;;低温等离子体对血压计袖带的消毒效果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鹏;张黄伟;陈正;;低温等离子体助燃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苏鹏;王立敏;;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应用[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东辉;白书培;董同欣;宋华;史喜成;;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降解苯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慧;李海蓉;;常压下低温等离子体射频流灭杀大肠杆菌的机理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5 Akira Mizuno;;低温等离子体在烟气净化中的工业应用(英文)[A];第十一届全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雪梅;袁欣;孟凡英;段忆翔;;新型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刷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7 王保健;夏连胜;赵君科;陈海燕;毛本将;王亚;;低温等离子体在环保产业中的应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8 方竞;张珏;;低温等离子体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一届全国等离子体医学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9 杨弼杰;周宁;孙泉华;;低温等离子体流动的非平衡模型及其在自由弧燃烧中的数值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张灿;刘文君;张明露;;低温等离子体对水中细菌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A];饮用水安全控制技术会议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给水委员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洛祁;[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郑焕斌;[N];科技日报;2003年

3 ;[N];今日信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卉;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吸附催化剂的烟气脱硝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傅鑫;一种基于低温等离子体的流动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 俞莺;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对小鼠伤口定植绿脓杆菌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杰;吸附催化协同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有机废气[D];浙江大学;2011年

5 管斌;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基础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明;常压低温等离子体的医学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燕杰;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及装置[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汪宇;滑动弧低温等离子体物理化学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简英杰;低温等离子体净化废气的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赵会超;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陈松玲;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汽车尾气动力学模型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7 王大卫;低温等离子体对鱼体表面杀菌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8 李慧;基于激光电离技术产生一氧化氮超低温等离子体[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9 刘春晖;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10 叶帼嫔;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水对致病菌的杀灭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低温等离子体联合辐射对不同恶性肿瘤放射增敏效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7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17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6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