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多发性骨髓瘤多种磁共振成像序列图像质量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8-09-17 14:50
【摘要】:目的比较磁共振T1WI脂相、T1WI水相、短时反转恢复(STIR)序列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评价多发性骨髓瘤(MM)时的图像质量。方法对20例初诊或治疗后随诊的MM患者行冠状位T1WI脂相、T1WI水相、STIR序列及轴位DWI序列扫描,分段评价4个扫描序列的图像质量。测量并计算每个扫描序列的颅骨、脊柱、骨盆、肱骨、股骨、胫腓骨及肋骨处图像的信噪比(SNR)。选取20处MM的活动性病灶,测量并计算每个扫描序列病变部位的强化噪声比(CNR)。结果所有图像质量均在可评价范围内。T1WI脂相、T1WI水相、STIR序列以及DWI序列的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9±0.70、4.16±0.73、3.89±0.70及3.76±0.68,T1WI脂相和水相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STIR序列(P=0.000和P=0.001)和DWI序列(P均=0.000),但T1WI脂相及水相之间(P=0.723)、STIR序列及DWI序列之间(P=0.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WI水相的SNR显著高于T1WI脂相、STIR序列及DWI序列(P均=0.000),而后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WI序列的CNR均值虽略高于其他3个序列,但4个扫描序列CNR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1WI脂相、T1WI水相、STIR序列及DWI序列成像各具优势,应联合应用诊断MM。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age quality of multiple myeloma (MM) by comparing the aqueous phase of Mr T1WI lipid phase T 1WI, the 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 (STIR) sequence and the diffusion-weighted (DWI) sequence in the evaluation of multiple myeloma. Methods Twenty patients with MM who had been followed up at first visit or after treatment were examined by using coronal T1WI fat phase T 1WI and axial DWI sequence, and the image quality of 4 sequences was evaluated.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SNR). For each scan sequence of skull, spine, pelvis, humerus, femur, tibia and fibula, and ribs was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Twenty active lesions of MM were selected and the enhanced noise ratio (CNR).) of each lesion was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Results the average image quality scores of all images were 4.19 卤0.70 卤0.73 卤0.73 卤3.89 卤0.70 and 3.76 卤0.68 / T1WI,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STIR sequence (P0.000, P0. 001) and DWI sequence (P0. 000 and P0. 001). The average image quality scores of all images were 4. 19 卤0. 70 卤0. 73 卤0. 73 and 3. 76 卤0. 68% T1WI respectively (P0. 000, P0. 001) and DWI sequences (P0. 000 and P0. 001).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NR between T1WI lipid phase and water phase (P0. 723) and DWI sequences (P < 0. 167). The SNR in aqueous phase of T1WI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1WI lipid phase and DWI sequence (P < 0. 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sequences (all P 0. 05) .DWI sequence. Although the mean CNR of the two groups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sequences,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NR among the four scanning sequences (all P 0. 05). Conclusion the contrast sequence and DWI sequence of T1WI on T 1WI have advantages, so it is necessary to use it in the diagnosis of MM..
【作者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608)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Z111107054511127)~~
【分类号】:R445.2;R7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牛金亮,谢维娜,宋志珍,王峻;STIR序列在骨髓病变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05年02期

2 黄明刚;张艳;吴小红;张鑫;;磁共振背景抑制弥散成像检查肿瘤病变的初步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02期

3 姚树展;侯中煜;周存升;;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年06期

4 王峻,牛金亮,祁吉,韩郁英,谢维娜,胥毅,宋志珍;成人急性白血病初诊骨髓MRI及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君,梁碧玲;白血病骨髓磁共振成像的定量测定[J];癌症;2003年03期

2 章辉庆;邱晓晖;解福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胆管扩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文华;李黎明;刘金武;梁联保;李武铭;;显微线圈在眼部MRI扫描技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年09期

4 王新会;李素英;王红波;;颅内毛细血管扩张症MRI影像学特征[J];临床医学;2014年07期

5 杨永贵;郭岗;;脊髓损伤磁共振成像新进展[J];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2014年01期

6 顾正章;邢伟;金真;李科;;基于ASL技术探讨模拟微重力环境对人脑灌注的影响[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年07期

7 张健;;橄榄桥脑小脑萎缩血供特点的MRI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年20期

8 徐琳;汪登斌;王丽君;罗冉;;MR-DWI的ADC与rADC在乳腺疾病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比较[J];放射学实践;2014年10期

9 赵俊平;高慧玲;吴红样;刘强;;平面回波成像在脑实质内血肿的应用研究及评价[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10 黄克勇;丁汇清;李长城;李春阳;汤其岭;;正常成人颈臂丛两种神经MRI成像技术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牛金亮;股骨骨髓的MRI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周颖磊;血清总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总P1NP)在POEMS综合征诊断和随访中的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文;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与核素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徐锐;急性白血病骨髓MRI表现及定量分析[D];青岛大学;2002年

3 吴旭;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多发性骨及淋巴结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4 郝文静;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全身骨髓浸润MRI与血清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米宝明;~(18)F-FDG PET/CT在血液淋巴系统肿瘤性疾病中的初步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09年

6 梁聪聪;DWI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景红桥;多发性骨髓瘤骨髓浸润的全身MRI研究及临床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陆小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的磁共振成像及波谱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9 田雪;急性白血病椎体骨髓浸润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弥散加权成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10 方文星;低场磁共振3D TOF脑血管成像序列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军德;张晓;毕开德;张云平;邓亚;;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诊断[J];西南军医;2008年05期

2 黄斌;钟醒怀;黄永杰;江万荣;;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陈仲武,陈益光,李跃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及影像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4年01期

4 王丽萍;徐文坚;;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与临床特点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6年17期

5 顾海霞;刘雁儒;孙建民;;~(99)Tc~m-MDP全身骨显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09年08期

6 杨玲;哈力达·亚森;;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核素骨显像和X线检查对照分析(附20例报告)[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07期

7 王峻,牛金亮,祁吉,韩郁英,谢维娜,胥毅,宋志珍;成人急性白血病初诊骨髓MRI及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年06期

8 田其昌,鲜军舫,王振常,安裕志,李彬,燕飞,王焱,牛延涛,朱叶,;MRI脂肪抑制和增强技术在诊断眼眶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年06期

9 韩丽君,屈婉莹,何洁,李威,李伟,赵洪山;~(18)F-FDG hPET/CT显像与~(99)Tc~m-MDP骨显像探测骨转移瘤的价值[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10 刘岱,韩建奎,王瑾,吕学民,杨付勇;多发性骨髓瘤~(99)Tc~m-MIBI显像特点及临床价值[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如峰;陆化;;多发性骨髓瘤移植后微小残留疾病的维持治疗[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年06期

2 戴艳,黄东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多发性骨髓瘤[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刘爱军,李利红,陈文明;多发性骨髓瘤伴不明原因发热(两例报道)[J];中国癌症杂志;2005年01期

4 包殿芝;22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05期

5 徐荣香,杨建民;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年01期

6 陈石;;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结果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7 李梅茹;耿清峰;;貌似肾脏病 实为骨髓瘤——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误诊经过[J];新医学;2006年02期

8 赵应斌;吕桂桦;丁燕玲;刘纲毅;黎华莲;;35例多发性骨髓瘤首发症状观察[J];华夏医学;2006年02期

9 张建华;傅晋翔;;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6年01期

10 刘树美;梁立莉;熊春;;多发性骨髓瘤11例误诊分析[J];广西医学;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化;刘增艳;杨诗梅;陆世丰;李建勇;;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高凝状态的实验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何雪峰;张日;张旭辉;;多发性骨髓瘤伴发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一例报告——附文献复习[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鲁云;段继慧;李倩;于珍;王亚非;邱录贵;;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免疫球蛋白易位相关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4 魏来;管永靖;陈科敏;;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辅助诊断价值初探[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蔡真;;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与治疗进展[A];2009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汐莹;续薇;王欣;王军;姚迪;;实验室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魏来;管永靖;陈克敏;;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辅助诊断价值初探[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8 钱申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蕾;麻增林;王丽;唐华;李楠;郝磐石;赵鸿雁;张建强;;多发性骨髓瘤胸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X线的对比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10 ;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临床治疗[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颖;我国发布首个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N];科技日报;2008年

2 王建新;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要有信心[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程心超;识别多发性骨髓瘤[N];健康报;2010年

4 天津市肿瘤医院血液科主任 张翼澾 李运红 胡颜 整理;多发性骨髓瘤 发病静悄悄[N];健康报;2011年

5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血液与肿瘤科主任医师 黄仲夏;多发性骨髓瘤易误诊[N];健康报;2013年

6 马飞;抗多发性骨髓瘤新药研发踏上新征途[N];医药经济报;2013年

7 记者 冯卫东;多发性骨髓瘤复发机理揭开[N];科技日报;2013年

8 陈文明邋冯静;多发性骨髓瘤 把握治疗时机[N];健康报;2007年

9 李颖;万珂为多发性骨髓瘤带来希望[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徐述湘;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入新阶段[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龙江;血小板因子4及其17-70肽段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2 王雅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炜琴;人多发性骨髓瘤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和作为治疗靶位的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李子坚;淫羊藿素抗多发性骨髓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蔡博;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新型药物和联合用药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6 安刚;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于锦香;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与人类疱疹病毒8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8 朱丽君;用核苷酸干扰技术抑制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第三型受体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受体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王琦侠;多发性骨髓瘤病因、不良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10 艾利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破坏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步文;多发性骨髓瘤并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一例[D];浙江大学;2008年

2 阿斯特;长春地区169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临床与实验诊断特点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增殖诱导配体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4 李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5 陈杰;多发性骨髓瘤的外科治疗[D];浙江大学;2005年

6 罗吕宏;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可溶性受体的检测[D];浙江大学;2002年

7 陶中飞;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因素分析和分期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8 吴竹波;外周血浆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中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7年

9 黄玉燕;益气补肾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赵鹏;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46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246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4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