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超声评价川崎病患儿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发布时间:2018-10-29 23:09
【摘要】:目的采用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分析川崎病(KD)患儿各期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测定50例KD患儿(KD组,亚急性期3人失访、恢复期2人失访)、28例发热待查患儿(发热对照组)及19名正常对照儿童(健康对照组)肱动脉FMD,并对恢复期患儿依据冠状动脉有无损害分为两个亚组,对各组FM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42,P0.001);KD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分别与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恢复期KD患儿有无冠状动脉扩张性损害F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1)。结论 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肱动脉FMD可反映KD患儿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为KD患儿诊疗监测提供有用信息。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ndothelial function of brachial artery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 (Kawasaki disease) (KD) by blood flow mediated vasodilation (FMD). Methods FMD, of brachial artery was measured in 50 children with KD (KD group, 3 patients in subacute phase, 2 patients in convalescent period), 28 children with fever (fever control group) and 19 normal children (healthy control group). The convalescent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according to coronary artery injury. The FMD of each group was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MD between KD group, subacute stage, convalescence stage, febrile control group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 (蠂 2, 54.242, P 0.00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cute, subacute and recovery stages between KD group and febrile control group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 (P 0.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MD in convalescent KD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dilated coronary artery damage (P0. 421). Conclusion there are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KD in acute, subacute and convalescent stages, and FMD of brachial artery can reflect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KD an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KD.
【作者单位】: 江苏省沭阳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超声室;
【基金】:江苏省苏州市科技局计划项目(SYS201355)
【分类号】:R725.4;R4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顺华;李恒青;刘喜鸿;;高脂血症对肱动脉内径达峰时间的影响[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年04期

2 李丽娜;李翔;徐岩;;超声评价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陵;;川崎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概况[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徐明国;门丽娜;王海霞;祖莹;赵春玉;赵霞;蔡华波;孟祥春;王涛;;川崎病患儿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07期

3 段超;杜忠东;王玉;贾立群;;川崎病冠脉瘤患儿远期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5期

4 于瑶;饶小红;沈兴;;1例儿童心肌梗死的诊治体会及文献回顾[J];重庆医学;2015年02期

5 李华斌;罗菲菲;蒋莉;胡波;;糖皮质激素治疗降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5年03期

6 王自良;王明波;徐岩;;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对血液透析病人生存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7 蔡招华;刘亚黎;;川崎病:不单是一种儿科疾病[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3期

8 张月月;徐岩;李翔;;糖尿病肾病患者肱动脉与乆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对比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4年02期

9 王苓潇;;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年10期

10 刘大军;张晨;李德天;;不同透析方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PTH及IL-6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菊红;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靶器官损害情况及其与MK2基因的关联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艳;川崎病急性期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1年

2 卢燕;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D];浙江大学;2009年

3 黄麟;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α及连接蛋白37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赵立健;骨保护素及双源CT在诊断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杨艳章;直线回归方程Z值评价儿童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6 丁粤粤;川崎病患儿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像学及循环内皮微颗粒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李岩;sEPCR、sICAM-1与肥胖及MS儿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8 纪玉晓;FCGR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川崎病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9 张敏;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继续治疗的meta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刘铸容;Krüppel样转录因子2、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川崎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D];川北医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任亚娟;肖沪生;银浩强;徐芳;陆盈;潘明;;eTRACKING技术在FMD模式下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2009年03期

2 黄冬梅;夏稻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肱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内皮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3 张维忠;动脉弹性功能临床研究的现状和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年04期

4 王宏宇;;血管早期病变评价与血管健康维护[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10期

5 穆玉明,吴伟春,唐琪,韩伟;糖尿病及其合并高脂血症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超声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3期

6 胡莉君;吕清;王新房;王静;贺林;黄君红;段利科;丁灵琳;;超声弹性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肱动脉血管壁弹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3期

7 段利科;李玲;谢明星;王静;贺林;胡莉君;黄君红;丁灵琳;李蔚;;超声弹性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桡动脉血管壁弹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伟;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2002年02期

2 于永慧,庄建新,汪翼,马沛然;川崎病78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年06期

3 柳文美,刘洁;川崎病31例临床分析[J];广州医药;2002年01期

4 欧婉杏;川崎病59例误诊分析[J];广州医药;2002年01期

5 孙丰征,方凤,欧阳建华;感染因素在川崎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09期

6 罗蓉,陈坤华,黄英;川崎病伴阑尾炎1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3年12期

7 刘桂芬,桑凌云,葛帅群,张俊玲;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40例疗效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3年01期

8 毛华军,陈苓;6例川崎病误诊分析[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贺双文,马红芹,张九红;川崎病56例临床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年06期

10 蒋丽敏,王菊莉;川崎病的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3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俊;桂永浩;杨毅;;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变化及其意义[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陆文文;张园海;褚茂平;吴蓉洲;陈其;项如莲;;川崎病患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变化[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邓义芳;;心电图检查对川崎病诊断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俊宏;李萍;;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30例[A];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5 张海平;黄品同;黄福光;张超;;波强度对川崎病患儿心功能的评价[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韦翊;舒强;徐婷;赵仕勇;邹朝春;王侃;;川崎病患儿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的水平测定[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7 韦翊;舒强;邹朝春;徐婷;赵仕勇;王侃;;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卢燕;龚方戚;;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9 李瑞燕;李晓辉;徐酉华;周敏;张砺;李晋署;;川崎病病因与感染因素探讨-附266例血培养与冠状动脉损害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10 李晓惠;石琳;李媛媛;吴建新;金红芳;杜军保;;气体分子在川崎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长沙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 杨琴;川崎病误诊为淋巴结炎[N];大众卫生报;2013年

2 江西省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教授 刘跃梅;发热超一周 警惕川崎病[N];大众卫生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赵绍华 特约记者 侯晓菊;川崎病:孩子心脏第一杀手[N];健康时报;2004年

4 通讯员 张群 实习生 柏玲 记者 倪秀萍;省人医半月接到两例“川崎病”[N];南京日报;2005年

5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治川崎病首推阿司匹林[N];保健时报;2007年

6 张献怀;别把川崎病当感冒[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余素明 张献怀;别把川崎病当感冒[N];健康报;2007年

8 张献怀;川崎病、感冒不要混淆[N];健康时报;2007年

9 张献怀;警惕:不要把川崎病当成感冒[N];科技日报;2007年

10 张献怀;川崎病当感冒治 后果很严重[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奚立;肿瘤坏死因子α和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刘晓琴;川崎病恢复晚期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及预测指标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刘芮汐;抵抗素在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彭华;1,,25(OH)_2D_3及其受体在川崎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分子学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胡景伟;糖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的循证医学研究与57例KD患者临床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俊;川崎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NOS及相关趋化因子表达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覃丽君;LCWE诱导小鼠冠状动脉炎的实验研究—川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段艳华;低剂量CT在小儿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燕;婴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D];浙江大学;2009年

2 陈燕;应用速度矢量显像定量评价川崎病左心长轴功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艳芬;川崎病血管内皮素改变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4 毛利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孙平莲;川崎病108例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6 陈晶晶;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高危因素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萍;川崎病的中医辨治研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张倩;川崎病的研究进展[D];山东大学;2011年

9 费建丽;川崎病内皮祖细胞数量和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丹参对其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丁粤粤;川崎病患儿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像学及循环内皮微颗粒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99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299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e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