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脑损伤后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发布时间:2018-11-28 11:07
【摘要】: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技术检测和定量分析脑损伤后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单侧脑损伤且出现同侧锥体束Wallerian变性患者和15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检查,并同时行1HMRS检查,测量双侧大脑脚锥体束走行区的NAA/Cr、Cho/Cr值,比较该值在脑损伤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脑损伤后同侧大脑脚谱线图显示NAA峰减低,Cho峰升高,NAA/Cr值较对侧明显减低,Cho/Cr值明显升高,与对侧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而病变组对侧大脑脚及对照组双侧大脑脚的NAA/Cr、Cho/C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HMRS技术可以检测并定量分析脑损伤后锥体束Wallerian变性。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detecting and quantifying the Wallerian denaturation of pyramidal tract after brain injury by 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MRS). Methods: 15 cases of unilateral brain injury with ipsilateral pyramidal tract Wallerian degeneration and 15 age-matched healthy volunteers (control group) were examined with routine MRI and 1HMRS. The Cho/Cr valu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brain injur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ipsilateral cerebral foot spectrum showed that the peak of NAA was decreased, the peak of Cho was increased, the value of NAA/C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 value of Cho/C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alateral side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 00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alateral side (P0. 001).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AA/Cr,Cho/Cr between the contralateral cerebral feet and the bilateral cerebral fee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1HMRS can be used to detect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degeneration of pyramidal tract Wallerian after brain injury.
【作者单位】: 宜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基金】:江苏大学2012年度医学临床科技发展基金(编号:JLY20120066)~~
【分类号】:R445.2;R651.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Pathological verification of corticospinal tract Wallerian degeneration in a rat model of brain ischemia[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13期

2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etects Wallerian degeneration of the corticospinal tract early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2年12期

3 顾晓丽;周林江;李克;沈天真;陈星荣;;儿童脑梗死后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年06期

4 方珉;谢瑞满;周林江;;脑梗死后早期锥体束华勒氏变性的弥散张量成像[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年06期

5 张敏;于春水;李坤成;;脑梗死后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DTI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年11期

6 麻少辉;张明;Netra RANA;康蓓;刘丽华;屈秋民;;~1H-MRS观察帕金森病患者延髓及黑质代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宗山;罗玲;王支甫;潘义广;陶翔玉;;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J];安徽医学;2009年04期

2 董江宁;;微 小脑膜瘤CT与MRI分析[J];安徽医学;2010年03期

3 刘浩;黄瑜;李家庭;陈玉林;;颅内黑色素瘤的影像诊断[J];安徽医学;2010年11期

4 王丽萍;徐文坚;王丽华;郝大鹏;解桂花;高红;;脑脉络膜裂囊肿的MRI诊断[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刘珍友;隋庆兰;;蝶窦和枕骨斜坡侵袭性垂体瘤(附1例报告)[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黄兆海;;纵裂池创伤性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CT征象[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王艳艳;兰胜民;;S100B对于脑肿瘤及其放射性损伤的评价及临床意义[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8年01期

8 陈则君;骆柏清;孟宪平;朱建新;冯东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6-sclice 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年04期

9 齐旭红;温智勇;任冰;康枫;张雪梅;;囊性脑膜瘤的MR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1期

10 金志发;龙晚生;罗学毛;左克扬;麦栩榆;;肺癌脑转移的MRI诊断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雷新军;李旭丹;王明杰;;CT/MR FL AIR序列对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 陈富强;;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诊断[A];第二十八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一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珍;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脑损伤病变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宋志彬;大脑脚FA值及面积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脑梗死后不同运动诱发电位条件下经颅磁刺激对它们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沈瑾;儿童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周炯;说汉语中国老人的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弥散张量成像和神经语言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焦北鱼;中孕期胎儿透明隔腔消失的超声与MR诊断价值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周成丞;IDH1突变胶质瘤磁共振波谱和纹理分析的影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7 乐维婕;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相关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8 张蕊;乙酰谷酰胺及谷红注射液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惊涛;伽玛刀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泌乳素水平变化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胡艳;帕金森病的磁共振波谱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胡聪聪;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李雪云;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及与ADC值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郑晔;磁共振DWI、1~H-MRS及MRA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6 郭健;超声导航显微手术治疗大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D];广州医学院;2011年

7 常倩;脑血管病患者责任血管的现况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年

8 刘德国;SWI检测脑微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1年

9 舒锦尔;颅内脂肪瘤MR影像表现[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黄锦峰;枕骨大孔区原发性黑色素瘤病例分析报告[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刁金美;冯国栋;钱新宏;焦西英;游思维;;用于中枢神经系统Waller变性研究的新型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8年03期

2 陈薇,谢惠君,汪剑;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应用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1期

3 李鹏;王伟;古艳;李杨;陈兢;徐咏华;黄景唏;;改良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观察帕金森病患者黑质内神经代谢的改变[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4期

4 邢永红;周官恩;张本恕;张云亭;安中平;;质子磁共振波谱用于帕金森病黑质代谢研究价值的探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1期

5 王海燕;赵斌;王光彬;;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显示正常人脑白质纤维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09期

6 沈金丹;沈桂权;范光明;;DWI与~1H MRS基本原理及其在脑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07期

7 邱明国;李七渝;刘广久;王健;谢兵;张绍祥;;人脑皮质脊髓束三维概率图及其可重复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尔新;;关于锥体束的起源[J];解剖学通报;1965年02期

2 任英明;;锥体束的起源,行路,终止和功能[J];四川解剖学杂志;1984年03期

3 方宗仁,于琴,李艳华;锥体束在电针镇痛中作用的原理研究[J];针刺研究;1994年Z1期

4 曾劲松;;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锥体束损伤的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9年08期

5 张我革;;整脑解剖所见锥体束在内囊中的定位[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1年04期

6 苏鸿森;人类锥体束功能解剖学和临床生理学某些近代观点(综述)[J];湖南医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7 孙国辉;陈岩;刘兴吉;于洪泉;李蕴博;张喜;;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涉及锥体束的大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7期

8 臧玉m$;张九平;;乖离的锥体束和连属的结构[J];解剖学报;1965年04期

9 王守正,李鑫铭;长期接触锰对锥体束的影响[J];中国厂矿医学;2004年06期

10 何黎民;韩立新;曹惠霞;王俊;吴迪;王伟;王伟民;;弥散张量纤维示踪技术显示锥体束及其变异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晓东;王宇博;许百男;余新光;孙国臣;赵岩;王飞;梁永平;;开颅手术中锥体束移位的探讨及应对策略[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李捷;孔江明;;磁共振张量成像基底节区脑出血致远端锥体束继发损害的研究[A];2012年浙江省放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马晓东;王宇博;许百男;陈晓雷;;开颅手术中锥体束移位的探讨及应对策略[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夏鹰;陈焕雄;曹作为;史克珊;金虎;李钢;陈伟明;陈晓东;林鹏;;高血压脑出血术中锥体束的保护方法[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朱凤平;吴劲松;姚成军;许耿;庄冬晓;毛颖;周良辅;;DTI锥体束成像与术中直接皮层下电刺激定位技术(ISM)在运动区脑胶质瘤手术中的联合应用[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朱凤平;吴劲松;姚成军;庄冬晓;许耿;毛颖;周良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术中皮层下电刺激定位锥体束的联合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李澄;李静;王苇;陈文娟;焦志云;;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定量测量的可重复性研究及在急性期脑出血锥体束损伤评价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Risperdal Consta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的必要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侯远征;弥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追踪技术重建锥体束在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2 李晋江;应用高场强术中磁共振评价脑及锥体束移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3 朱凤平;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影像功能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定位脑运动传导通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邱天明;锥体束示踪成像在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中的初步应用[D];复旦大学;2008年

2 孙国辉;DTI、DTT在涉及锥体束的大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62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362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6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