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多参数联合评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MRI in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Methods 127 cases of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diagnosed by preoperative puncture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Before NAC, after NAC 2 cycles, 4 cycles later, active MRI enhanced scanning and DWI imaging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improved pathological responsiveness grade of MillerPayne, all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histologic response significant (MHR) and histologically non-significant response group (NMHR). The semi-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MRI obtained after 4 cycles of NAC 2 and 4 cycles were analyzed with pathological responsiveness as dependent variable.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new parameters were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ly constructed parameters in evaluating NAC responsiveness in breast cancer. Results after NAC 2 cycle, the area (Az) under the newly constructed parameter ROC curve was 0.80 (95%CI:0.72~0.87), which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using the maximum diameter change rate of cancer focus alone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Az=0.66,95%CI:0.57~0.76) (P 0.05). The best cut-off point was 1.81,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76.81% and 72.41%, respectively. After NAC 4 cycle, the area (Az) under the new construction parameter ROC curve is 0.86 (95%CI:0.79~0.93). The minimum ADC (Az=0.75,95%CI:0.67~0.84) and the maximum diameter change rate (Az=0.73,95%CI:0.62~0.80) (P 0.05) were us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and the best cut-off point was-1.19.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84. 06% and 81. 03%,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84. 06% and 81. 0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MRI multi-parameter combined evaluation of NAC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has high diagnostic efficacy and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information of each index.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功能成像研究中心;
【基金】:医学物理和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乳腺MR诊断(编号:2008P03)
【分类号】:R737.9;R4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邹莉玲,沈其君,陈启光,王文梅;指标联合的ROC曲线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3年05期
2 陈卫中;潘晓平;倪宗瓒;;logistic回归模型在ROC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7年01期
3 石桥;王霄英;郭丽;李苗;秦乃姗;蒋学祥;高莉;;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ADC值变化与病理反应性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eon-Hor Chen;;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进展(英文)[J];磁共振成像;2012年02期
2 陈晓光;邵柏;张海波;张红花;咸荣华;徐翮飞;张齐;;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HIV诊断应用性研究[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8年05期
3 张仁知;周纯武;李静;欧阳汉;王少明;;MR增强参数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前瞻性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3年06期
4 黄海樱;陈波;周强;;急性心肌梗死实验室早期诊断指标联合应用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3年14期
5 王晓芳;陈海涛;杨丽春;;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 李洁;张晓鹏;;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研究进展[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年07期
7 支杨;宋莉红;杨冬梅;;三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09期
8 张凌峰;高梅;;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2013年05期
9 姚宇锋;龚建平;唐金海;秦建伟;;Ki-67预测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3年05期
10 谢瑜;廖承德;李卓琳;李潂;丁莹莹;;磁共振三维氢质子波谱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洁;张晓鹏;孙应实;曾];唐磊;;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反应性与DCE-MRI表现相关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洁;张晓鹏;曹昆;孙应实;唐磊;汪宁;单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动态增强MRI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3 罗晓明;刘超宇;严仕力;张云;李孝红;;携载羟基喜树碱酸度敏感聚合物纤维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中册,,墙报P1-P24)[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仁知;3.0T MRI评价与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王孝勇;无症状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社区筛查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陈昀;多指标联合预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疗法疗效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鹏国;MR-DWI、DCE-MRI评价As_2O_3抗VX_2软组织肿瘤治疗反应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静;乳腺病变的磁共振诊断策略研究及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6 汪晓红;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张q和;多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与乙肝肝硬化风险的分子预测[D];南昌大学;2009年
8 王庆国;肝纤维化小鼠内皮祖细胞归巢肝脏机制及3.0-T磁共振示踪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谢伟林;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免疫遗传机制及风险预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10 曹小丽;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邸晓东;基于CT图像的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模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妍;两部贝叶斯模型在无金标准条件下含协变量ROC分析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夏琬君;乳腺癌TIC特点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TIC变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4 陈卫中;ROC曲线在评价某冠心病诊断试剂盒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5 李悦;非参数法与参数法估计ROC曲线下面积的应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王晓芳;不拘分布形式参数法ROC分析及其医学诊断试验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陈舒婕;磁共振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形态学和功能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殷丽娜;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郭汉斌;粪便钙卫蛋白诊断大肠癌相关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10 侯杰;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P53蛋白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润幸;使用SPSS作多变量观察值的ROC曲线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09期
2 李康 ,马葆华,赵亚双,李振山;具有协变量或干扰因素的诊断试验数据的ROC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2年02期
3 武春雪;王霄英;秦乃姗;蒋学祥;孙晓伟;;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评估——不同测量方法比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优波;童z颜
本文编号:2473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473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