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自然人群中采用多普勒法与示波法测量踝臂指数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09:35
【摘要】: 目的:踝臂指数(ABI)是筛查和诊断外周动脉疾病(PAD)最准确的无创检查指标。近年来国外有关ABI的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还发现,ABI可以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及预后。ABI检测方法有多种,多普勒法及示波法是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两种方法,但是对于这两种ABI检测方法在自然人群中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在自然人群中对采用便携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型号:VDopplexⅡ)及全自动动脉硬化诊断仪(型号:VP-1000,BP-203RPEⅡ)测量的ABI值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优选一种既准确、方便,又经济、实用的ABI测量方法,以推荐更适宜于基层应用的ABI检测技术。 方法: 2007年7月至9月期间,从北京三个社区固定居民中随机选取1 006名志愿受试者纳入本研究。先对受试者进行一般信息采集:包括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高血压(HBP)、高脂血症(HL)、糖尿病(DM)、脑卒中和冠心病以及吸烟史等。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标本,应用标准方法测量如下血液指标: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另外,应用便携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和全自动动脉硬化诊断仪分别测量同一受试者的ABI值。收集以上所有信息后,应用spss 10.5软件对两种仪器所测ABI值进行一致性分析,并对ABI值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1)1 006名受试者中,其中男性339名(33.7%)、女性667名(66.3%),受试者年龄23-83(54.8±11.3)岁,体重指数13.3~39.9(25.7±3.8), TC 1.18~8.23 mmol/L(5.01±0.96 mmol/L),LDL-C 0.81~6.72 mmol/L(2.53±0.70 mmol/L),HDL-C 0.59~3.36 mmol/L (1.31±0.32 mmol/L),TG 0.26~16.78 mmol/L(1.79±1.65 mmol/L)。受试者中,347名(34.5%)为吸烟者,330名(32.8%)为高血压患者,201名(20.0%)为糖尿病患者,75名(7.5%)为冠心病患者,74名(7.4%)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多普勒法测量的踝部收缩压为135.2±22.5mmHg,上肢收缩压为139.7±20.3mmHg;示波法测量的踝部收缩压为154.8±29.81mmHg,上肢收缩压为142.7±18.2mmHg。两种方法所测上肢收缩压差别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57),踝部收缩压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在1 006受试者中,多普勒法测得ABI值≤0.9的人数为8人(0.8%),示波法测得ABI值≤0.9的人数为9人(0.9%),两种方法同时测得ABI值≤0.9的人数为7人(0.7%),其中2人有间歇性跛行症状,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中ABI值≤0.9的受试者人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20)。(4)两种测量方法ABI值的累积分布情况显示,两者的ABI值接近平行分布。当ABI值0.9时,多普勒法与示波法的测量结果非常相近,ABI值在0.9-1.16之间时,两者测量结果几近重合,ABI值1.16时,两者结果没有完全重叠。(5)多普勒法与示波法测量所得ABI值结果之差均数为0.009(95%CI -0.24~0.2),非常接近于0,在95%可信区间之外的人数为48例(4.8%),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表明两者一致性较好,并且这一差值随着ABI值的增加数值逐渐减小(r=-0.09,p=0.002)。(6)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多普勒法与示波法测量ABI结果与男性因素均相关。多普勒法ABI结果还与血压(p=0.04)及吸烟(p=0.001)相关,示波法ABI结果还与年龄相关性较强(p=0.004)。两种方法均与糖尿病、血糖水平及HDL-C/TC无关(p0.05)。 结论:采用便携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与全自动动脉硬化诊断仪所测得ABI值结果,在诊断及排除自然人群外周动脉疾病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便携式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经济、实用等优点,更适合于在基层和社区用于筛查和诊断外周动脉疾病。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4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力增;黄雯;;慢性肾炎患者周围动脉病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年27期

2 刘凡;何文锦;李术;;辛伐他汀治疗对间歇性跛行患者踝臂指数和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09期

3 莫菲欣;;外周动脉疾病和中风[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年01期

4 王晓瑛;林克强;朱秀宝;;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J];浙江实用医学;2011年03期

5 梁文楚;;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年17期

6 刘诚龙;;如何更好的治疗腿部疼痛[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12期

7 金莹;李淑英;冀秋娣;;下肢动脉疾病的检查方法及相关危险因素概述[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方超宇;;多运动对阻塞的腿部动脉有益[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5期

9 范文茂;徐新;胡秀莲;唐良秋;张社兵;刘向阳;陈宝峰;陈韶林;;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10 彭玲湘;范咏梅;;冠心病患者脉搏波速和踝臂指数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觉;王勇;徐亚伟;布艾加尔;杨近刚;袁洪;胡大一;;中国自然人群下肢外周动脉疾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蕴;田建立;张蔷;曹丽;;踝臂指数与老年男性糖尿病动脉硬化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敖华;余涛;罗昭珍;赵有芳;陈涛;朱晓宣;;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的临床分析[A];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2007年内科、儿科学术交流会暨宜昌市医学会血液疾病诊治技术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7年

4 王效增;荆全民;韩雅玲;王守力;马颖艳;王耿;王斌;刘海伟;;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联合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胡大一;;健康从心开始[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孟燕;田红燕;;PAD抗栓治疗新选择[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5年会庆论文集[C];2011年

7 李凌;;心血管疾病诊治进展[A];河南省心血管疾病护理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隋蕾;;踝臂指数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A];疗养康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齐峰;杨丽霞;;低踝臂指数在评估高血压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肖峰;魏伟;干磊;吴成义;;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淑芬 译;阿司匹林可减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患卒中风险[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健康时报记者 韩林涛;把专家共识弄通俗一些[N];健康时报;2009年

3 张田勘;干细胞研究:雷声大,雨点也大[N];南方周末;2009年

4 本报记者魏鑫;专家呼吁加强动脉粥样硬化一级预防[N];保健时报;2009年

5 李勇;2010年医械行业10大风险投资[N];医药经济报;2011年

6 阿毅;阿托伐他汀 使跛行病人“无痛行走”[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菲语;医生:警惕“沉默杀手”![N];医药经济报;2004年

8 广文;危险程度不同 治疗效果一致[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胡大一;两项无创检查“预测”心血管疾病[N];健康报;2004年

10 胡林;运动治疗动脉硬化症[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庞文跃;踝臂指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测与诊断价值[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2 丁一妹;连云港农村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3 赵克强;下肢动脉硬化症术后再狭窄早期检测手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4 苏冠华;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促血管新生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彭娴婧;流动扰相—新鲜血液成像在下肢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骨髓和循环祖细胞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2 罗惠玲;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运动后踝臂指数的临床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9年

3 陈兴;自然人群中采用多普勒法与示波法测量踝臂指数的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4 李宪凯;四川攀枝花自然封闭人群血脂水平与踝臂指数的调查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5 彭潇;新疆维、哈、汉族人群外周动脉疾病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6 朱海兵;踝臂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王一书;踝臂指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徐忠武;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踝臂指数的对比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9 陈英;踝臂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梁爽;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踝臂指数与纤维蛋白原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3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593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