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3.0T MRI血管成像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发布时间:2020-04-01 03:08
【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3.0T MRI血管成像序列对原发性面肌痉挛(HFS)患者面神经与责任血管形态学上的观察和测量,评价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研究方法:40例临床确诊为HFS患者(病例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接受MRI常规平扫及3D TOF SPGR血管成像序列扫描,分析责任血管和面神经的关系并测量面神经脑池段长度、直径、横轴位及斜矢状位夹角,确定责任血管的来源和变异情况。 结果:1、40例HFS患者中38例发现症状侧神经根部有血管接触或压迫,2例症状侧神经根部有血管邻近或远离。40根责任血管来源分布为:小脑前下动脉16根,小脑后下动脉10根,椎动脉8根及基底动脉6根。在桥小脑角区形成血管袢的有31根,有两支分支的有6根,形成闭合套索血管袢的有3根。2、HFS症状侧面神经根部直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15.83,P0.05),HFS症状侧、非症状侧面神经脑池段长度、横轴位夹角及斜矢状位夹角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FS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面神经根部直径及横轴位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9和-2.15,P0.05)。HFS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面神经桥池段长度及斜矢状位夹角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8和0.32,P0.05)。4、HFS年龄与责任血管的来源构成之间有关系,HFS中45岁组18例责任血管来源于小脑前下动脉或后下动脉及其细小分支,占90%(18/20),而45岁组12例责任血管来源于扭曲的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等较粗大主干血管,占60%(12/20)。5、HFS症状侧痉挛程度与责任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程度有相关性(χ2=10.9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责任血管与面神经的关系分为四种类型:Ⅰ型血管骑跨于面神经上面;Ⅱ型血管与面神经粘连包绕;Ⅲ型血管贯穿与面听神经之间;Ⅳ型多条血管压迫面神经。7、HFS微血管减压术与术前MRI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结论:责任血管接触或压迫面神经根部与临床发生面肌痉挛症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3.0T MRI血管成像有助于提高检出血管接触或压迫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价值,MRI血管成像技术可做为术前治疗常规的检查方式。
【图文】:

3.0T MRI血管成像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图1E

3.0T MRI血管成像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诊断价值


图1F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445.2;R745.1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庆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09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09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8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