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应用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3 18:26
【摘要】: 第一部分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研究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V)技术及强大的计算机后处理功能,评价门静脉高压症门脉系统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检查患者。其中病例组56例,对照组50例。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从膈上1cm至髂骨翼上缘水平。先常规平扫,后三期增强扫描,再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法采用MIP、VR、MPR,分别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其主要属支和侧支血管,重点观察侧支血管的起止、走行、扩张程度等方面。 结果:病例组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和脾静脉不同程度扩张,门静脉主干(MPV)直径为14.3±2.6mm,脾静脉(SPV)直径为12.0±1.3mm,肠系膜上静脉(SMV)直径为11.1±1.6mm,胃左静脉(LGV)直径5.6±1.5mm。对照组门静脉主干直径为10.8±1.4mm,脾静脉直径为8.0±1.3mm,肠系膜上静脉直径为7.9±1.2mm ,胃左静脉直径为2.8±0.7mm。病例组侧支循环包括:胃左静脉曲张53例(94.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51例(91.1%);食管周围静脉曲张35例(62.5%);食道旁静脉曲张47例(83.9%);胃短、胃后静脉曲张19例(33.9%);副脐静脉、腹壁静脉曲张22例(39.3%);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16例(28.6%);腹膜后、椎旁静脉曲张24例(42.9%);门静脉海绵样变性6例(10.7%)。 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以无创、清晰、立体地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开放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获得高质量门静脉图像,能对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发生进行初步预测,有助于门静脉高压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同时可作为门脉高压治疗后疗效随访手段,具有彩超、常规血管造影及传统多层螺旋CT无法比拟的优点。 第二部分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和胃镜对胃静脉曲张诊断的对比研究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技术,观察不同类型胃静脉曲张(GV)的形态、程度、血供特点以及分流情况,并同胃镜下GV形态特点相比较,探讨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GV诊断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并经胃镜检查证实的胃静脉曲张(GV)病例35例。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从膈上1cm至髂骨翼上缘水平。先常规平扫,后三期增强扫描,再进行三维重建,重建方法采用MIP、VR、MPR,重点观察曲张的胃底静脉形态、程度、供血血管以及有无脾/胃-肾静脉分流等。 结果:本组35例,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V)检出胃静脉曲张(GV)35例,胃镜检出34例,符合率97.1%。CTPV与胃镜在显示GV形态方面一致性较好。GOV-1型以LGV供血多见; GOV-2型全是LGV+PGV+SGV供血;IGV型以SGV+PGV供血为主。GOV-1型胃/脾-肾分流发生率为15.8%;GOV-2型分流发生率为50%;IGV型分流发生率为62.5%。 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无创显示GV,在显示GV形态方面,与胃镜有很好的一致性,能很好地显示GV的供血及分流血管。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是诊断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检查方法。
【图文】:

门静脉,分支,肝硬化患者,级分


39图 1 正常门静脉 MIP 重建显示 5 级以上分支Fig1 The branches of PV above 5-grade shown distinctly by MIP reconstruction图 2 正常门静脉 VR 重建显示 5 级以上分支Fig2 The branches of PV above 5-grade shown distinctly by VR图 3 肝硬化患者 MIP 重建显示门静脉分支稀少,僵硬,显示 4 级分支Fig3 The branches of PV below 4-grade shown by MIP reconstructionreconstruction图 4 肝硬化患者 VR 重建显示分支稀少,僵硬,显示 4 级分支Fig4 The branches of PV below 4-grade shown by VR reconstruction

门静脉,分支,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患者


40图 5 正常门静脉 MPR 重建显示 6 级以上分支Fig5 The branches of PV above 6-grade shown distinctly by MPR图 6 肝硬化患者 MPR 重建显示分支稀少,僵硬,仅显示 3 级分支Fig6 The branches of PV below 3-grade shown by MPR reconstruction图 7 图 7a(MPR)及 7b(VR)显示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扩张增粗Fig7 7a(MPR)and 7b(VR)Showing portal hypertension, portal trunk and branches expandsignificantly enlarged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75.2;R81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志强;;胸部创伤的64层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4期

2 骆金伟;徐刚;赵崧;;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15期

3 李华玲;陈亮;肖明;管汉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年13期

4 边彦文;周磊;李秋平;杨阳;杨庆生;殷小平;孙胜军;;64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1年14期

5 王剑华;周庭永;张本斯;成家茂;李彦彦;李林宏;杜赵康;;64层螺旋CT在DIPS术模拟穿刺途径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年03期

6 段凯;林丽红;苏燕玲;韩丽萍;袁国会;;亚段及亚段以下肺动脉栓塞漏误诊原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9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连阳;姚元章;王韬;刘朝普;李英才;张宇;黄显凯;何奇元;张伟国;王毅;陈蓉;;多发伤早期救治中64层螺旋CT的应用[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2 侯伟伟;王云华;刘瑞洪;何建军;支科;;肾脏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梗阻性肾积水患者患肾功能的评价[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3 王云华;刘瑞洪;侯伟伟;何建军;支科;;肾脏皮质厚度、皮层容积大小与单肾功能相关性的64层SCT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4 王云华;刘瑞洪;侯伟伟;何建军;支科;;肾脏皮髓质分界、皮髓质对比度及皮髓质CT峰值与单肾功能相关性的64层螺旋CT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5 秦崇富;陈燕浩;张树桐;金朝林;殷云志;;64层螺旋CT在腰椎滑脱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6 张树桐;金朝林;陈燕浩;张临洪;吕丽华;王翔;谢元亮;;64层螺旋CTA与DSA在颈内动脉狭窄研究中的应用[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7 张树桐;陈燕浩;金朝林;王翔;江燕萍;殷云志;;64层螺旋CT在评估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钰;头颈部双能减影CTA质量评估及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康;64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高压症的应用价值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 张水兴;3D DCE MRP的质量控制、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杨直堂;人食管动脉的观测[D];郑州大学;2008年

4 刘旭杰;64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及血管重建与冠心病[D];山东大学;2007年

5 许静;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检查对胃癌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能;64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指导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7 李立鹏;64层螺旋CT诊断冠脉内不稳定斑块的价值[D];郑州大学;2007年

8 项楠;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9 董雷钢;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10 杨剑;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肝癌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26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26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1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