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CT靶扫描与三期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发布时间:2020-04-21 17:50
【摘要】: 目的:评价CT靶扫描与三期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 方法:1、选择在2005年3月-2007年3月期间来院行CT检查诊断患有肺结节,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CT资料共55例,其中男38例,女17例,年龄30-86岁,平均59.78±10.79岁。本组肺结节直径均3.0cm,自1.1-3.0cm,平均2.6cm。其中周围型肺癌34例,转移瘤3例,结核12例和炎性结节6例。51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证实,9例经痰脱落细胞学病理证实,4例(3例急性炎症,1例肺脓肿)经抗生素治疗后病灶完全吸收。2、扫描设备为美国GE公司的HispeedNX/i型CT机:电压120 KV,电流130mA,层厚10mm,肺窗:窗位一700HU,窗宽600;纵隔窗:窗位45 HU ,窗宽350。3、靶扫描和三期增强扫描方法:首先进行常规肺CT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到膈顶。然后对病灶进行靶扫描:采用小视野(FOV14cm-20cm),包括一侧肺野断面和纵隔,层厚2-5mm,p=1-2,重建时重叠40%-67%。最后在平扫的基础上,对结节进行三期增强扫描,采用美国GE(通用)公司的Liebel-Flarsleim型高压注射器按3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80m1,分别在注射造影剂后15s,30s,60s进行扫描。4、影像评价:分别描述靶扫描显示肺结节的形态学特点,将靶扫描诊断依据可靠程度分为四等级:明确诊断、可能性大、可能、无诊断倾向或未诊断,同时测量并记录三期增强前后的CT值,依据三期增强扫描肺结节CT值的变化,绘制时间-密度曲线,并对病变进行定性分析。 结果:1、37例恶性结节扫描中,经靶扫描作出明确诊断者19例(51.50%),可能诊断者14例(37.8%),可疑者4例(10.8%)前三级诊断对恶性结节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1%, 78.2%,59.3%。2、肺结节三期增强扫描中,以最大CT净增值20-60Hu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对肺结节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8%,83.3%,67.1%。3、肺结节靶扫描、三期增强扫描对病变定性诊断均有重要作用,二者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的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4、肺结节靶扫描和三期增强扫描图像相结合,对定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3%,87.3%,80.6%。 结论:靶扫描和三期增强扫描均对肺结节的定性很有价值,靶扫描和三期增强扫描图像相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图文】:

条状图,肺鳞癌,清晰显示,结节


7图 3-a 周围型肺鳞癌 靶扫描清晰显示结节,其内密度欠均匀,可见点状、条状透亮影(空泡征) 图 3-b 同一病人的连续图像1.1.2 结节的边缘征象(图 4-8)37 例恶性肺结节中,17 例肺癌出现毛刺征;21 例出现分叶征,其中边缘明显深叶 4 例;6 例炎性假瘤中 1 例出现长毛刺,,1 例出现棘状突起,均为浅分叶;12 例结瘤中 2 例出现长毛刺,2 例可见浅分叶,其余 8 例边界光整;4 例转移瘤边界光整,见毛刺、分叶及棘状突起等征象。

炎性假瘤,结节,支气管,结核瘤


炎性假瘤 肺窗示边缘欠清,呈毛玻璃样改变,邻近支气管分支走行正常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81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永生,张承惠!510120广州;CT薄层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2期

2 王建锦,聂永康,蔡祖龙,赵绍宏;低剂量螺旋CT检出肺结节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年03期

3 曹桂明,华波;用巢式PCR检查孤立性肺结节中的结核杆菌[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年01期

4 胡福定,胡莎,孔晖,朱坤;CT导引经皮细针针吸活检对周围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云南医药;2001年04期

5 王亚瑟 ,邓理明 ,纪正华 ,李小晶 ,周依仁 ,徐春华 ,杨彩萍;经CT及纤维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对肺结节病变诊断的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2年06期

6 朱天照,蒋学祥,唐光健;螺旋CT肺结节检出率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年07期

7 杨春山,肖湘生;MR动态增强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年04期

8 程瑞新;詹松华;毕小利;袁明远;唐敖荣;;肺结节内透亮影的CT表现及其对鉴别诊断的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02期

9 任少华,胡华成;孤立性肺结节发生恶性病变的概率[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9年01期

10 赵树伟,赵坛,张恩红,路笃伟;孤立性肺结节CT与HRCT表现的对照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查开继;高剑波;张永高;郭华;杨学华;周志刚;;断层融合成像与数字X线成像诊断肺结节的比较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穆景博;高向东;;X线数字化体层融合技术在肺结节探查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汪家旺;俞同福;张也乐;孙涛;;基于FCM肺结节检测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鲁世千;王志维;;孤立性肺结节[A];肺癌的多学科诊治新进展[C];2005年

5 陈萍;蔡欣;陈仰纯;邓怀福;;观察SUV值在肺结节诊断的临床价值[A];首届全国肿瘤核医学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志远;;数字化体层融合在肺结节探查中的初步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黄锐;冯敢生;;双能减影与常规DR检测肺结节模型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8 徐岩;马大庆;贺文;;计算机辅助检测肺结节在数字化胸片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邹薇薇;刘士远;;CT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在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10 王瞳;邢海群;胡楠;;校正PET/CT显像中呼吸运动对肺结节SUV影响的方法探索[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立明 第四军医大学;三联诊断方案辨明肺结节[N];医药经济报;2010年

2 金基山 谢乾 才朋钠;质朴得让人落泪的“党员兵”[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11年

3 王竣;深入开发CAD系统对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部微创中心 王俊邋刘彦国;胸腔镜外科:胸外科的“升级版”[N];健康报;2008年

5 刘道安 李运红;更早拉响 肿瘤警报[N];健康报;2005年

6 特约记者 肖鑫 本报记者 唐先武;放射生命的光彩[N];科技日报;2011年

7 江山;鹅副粘病毒病的防治[N];中国畜牧报;2005年

8 阎红;认识韦格纳肉芽肿[N];健康报;2002年

9 人民医院 綦维维 华东医院 王鸣鹏 江苏省人民医院 刘伟;优化扫描方案 合理控制辐射[N];中国医药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骏 通讯员 肖鑫;“没有什么比患者生命更重要”[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惠民;肺结节CT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蔡强;低剂量螺旋CT早期肺癌筛查—肺结节的检出及其相关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曹阳;肺结节动态增强CT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4 杨春山;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血管生成及MR波谱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5 刘瑛;肺结节的~(18)F-FDG PET-CT功能代谢与CT形态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张婧;基于SVM的肺结节自动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曹蕾;肺结节图像的分析与识别[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8 王倩;CT图像中肺部疾病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成州;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病理对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10 黄锐;胸部双能减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勇;CT靶扫描与三期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D];石河子大学;2007年

2 侯乔;16层螺旋CT肺结节分析软件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3 欧阳林;探讨影响CT检出肺结节的因素[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4 付平;增强CT动态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意义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5 杨荣荣;64排螺旋CT不同的重建参数对肺结节容积定量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6 张勇;C臂CT在肺结节活检及射频消融术中的初步应用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7 郭浩;低剂量CT孤立肺结节检测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孙海宁;肺结节MDCT容积定量影响因素与容积阈值分割法诊断效能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9 崔鑫;计算机辅助孤立肺结节检测与医学征象识别算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韩妍妍;基于选择集成的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5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35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4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