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0-05-09 10:48
【摘要】:目的:探讨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在胃癌术前判定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术前了解患者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建立准确的术前诊疗方案、选择合理的术式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分析41例胃癌患者(平均年龄55.6岁,男24例,女17例)的DWIBS序列上淋巴结图像,测量并比较胃癌患者转移淋巴结与非转移淋巴结间直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以患者胃癌手术检出淋巴结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评估DWIBS成像序列辨别胃癌周围转移淋巴结病灶的价值,采用诊断试验的ROC曲线分析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 结果:41例胃癌患者行胃癌手术活检共切除淋巴结232枚,术后病理证实为转移淋巴结135枚;DWIBS成像序列显示和计数41例患者共225枚淋巴结,经病理证实135个恶性淋巴结病灶、平均直径15.0±6.5mm,90个良性淋巴结,平均直径7.3±2.6mm(两组淋巴结比较P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DWIBS序列漏诊了7个病灶经病理证实均为良性淋巴结;良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1.410±0.221)×10~(-3)mm~2/s,转移性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0.887±0.186)×10~(-3)mm~2/s(两组淋巴结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当以ADC值等于1.01×10~(-3)mm~2/s作为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指标,敏感度为85%,特异度为82%。 结论: (1)胃癌病人淋巴结直径与良恶性辨别呈相关性;本实验结果表明以DWIBS序列检出的直径≥10mm淋巴结作为辨别恶性淋巴结的标准与病理结果比较,有着较强的一致性,Kappa值为2.04,P㧐0.05,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83.3%。 (2)辨别胃癌转移性淋巴结借助淋巴结ADC值是比较特异的指标;本组病例研究结果认为,当以ADC值等于1.01×10~(-3)mm~2/s作为鉴别良恶性的诊断指标,敏感度为85%,特异度为82%,其诊断价值为优 (3) DWIBS序列诊断转移淋巴结应不仅仅从图像信号的不同来判断,结果如能够结合淋巴结直径及测得的ADC值进行淋巴结的检出,能够提高转移性淋巴结的检出率。
【图文】:

柱状图,柱状图,淋巴结,统计学意义


恶性淋巴结* 135 15.0±6.5注:*与良性淋巴结组比较,P<0.01,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图1 转移性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直径的柱状图3.2 根据病理结果分析良性淋巴结值与恶性淋巴结 ADC 值时,前者的ADC 值明显高于后者(p<0.05)。见表 4、图 2表4 对照病理诊断应用DWIBS 测量良、恶性淋巴结 ADC 值组间比较病理诊断结果 n ADC 值(10-3mm2/s)良性淋巴结 90 1.410±0.221恶性淋巴结* 135 0.887±0.186注: *与良性淋巴结组比较 P<0.05,有统计学意义

柱状图,柱状图,淋巴结,诊断价值


17图2 转移性淋巴结与良性淋巴结ADC 值的柱状图采用 ROC 曲线评价淋巴结 ADC 值辨别胃癌良性、恶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本研究病例结果认为,当鉴别良性、恶性淋巴结指标以 ADC 阈值等于 1.01×10-3mm2/s 时,诊断价值为优,灵敏度度为 85%,特异度为 82%。见图 3图3 应用ADC 值鉴别良性淋巴结和转移性淋巴结的 ROC 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445.2;R73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晓耕;林志武;林志彬;林镇和;林肖鹰;;纳米炭引导下锝标锡胶体示踪检测胃癌前哨淋巴结[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任刚,陈克敏;胃癌MRI检查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年04期

3 王嵩;任克;;胃癌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年06期

4 陈斌;王梦龙;王小农;;胃癌术中前哨淋巴结的定位检测研究[J];山东医药;2008年03期

5 张岂凡;从淋巴结转移规律谈胃癌合理手术范围[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6 程黎阳,陈晓东,张玉新,冯小冬;专利蓝和放射物联合示踪检测胃癌前哨淋巴结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外科杂志;2005年09期

7 阚永丰,李世拥;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999年03期

8 伊莲花,王育勤,长岛郁雄,武藤怠一郎;胃癌腹腔淋巴结转移术前超声波诊断及预后评价[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9年05期



本文编号:2656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56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f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