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扫描对眼内异物诊断及治疗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0-05-09 16:00
【摘要】: 眼内异物是常见的眼外伤,发生率较高,对视力的危害严重。由于异物在眼内存留对眼球发生持续的影响,所以原则上所有眼内异物都需要及早诊断,适时取出,以保护眼球,恢复和保持视力。准确的定位是异物得以取出的重要保证,也是手术后保持和恢复视觉功能的必要条件。眼内异物取出的目的不仅在于将异物取出,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在异物取出后,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恢复视觉功能。定位愈准确,术中眼球的损伤就愈小,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就愈好。CT扫描是显示眼内异物的常用方法之一,能为临床提供很直观的影像资料,有利于临床医生合理地设计手术方案,准确进行手术。 目的:通过对比分别进行眼眶16排螺旋CT扫描和眼眶X线检查的眼内异物患者的术前图像及术后结果,探讨螺旋CT扫描对眼内异物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06年2月6日-2007年9月30日期间,单眼眼内异物34例(34眼),男25例,女9例;年龄8~53岁,平均年龄33.7岁。均合并不同程度玻璃体混浊,合并外伤性白内障28例,视网膜脱离2例,眼内感染1例。右眼球内异物22例,左眼球内异物12例。34例病人均行眼眶螺旋CT扫描和眼眶X线正侧位检查和定位,并于检查后进行异物取出手术,以手术中异物性质、位置、数量作为评判标准。 结果:多层螺旋CT扫描发现金属异物23例,CT值在300~3500Hu之间;非金属异物11例,CT显示高密度影,CT值在0~1000Hu之间。眼眶X线正侧位片检查发现金属异物20例,非金属异物5例。手术取出异物34例,2例因眼球破裂行眼球摘除术。 异物的性质:金属异物23例,木屑5例,竹片1例,瓷片2例,玻璃1例,石块2例。多层螺旋CT扫描对眼内异物的检出率及空间定位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其中经过螺旋CT扫描的患者异物检出率为100%,定位准确率为94.12%;经过X线检查的患者异物检出率为73.53%,两种方法的异物检出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异物的CT值:金属异物为500-3000Hu(铜:722-3071Hu,钢:2491-3273Hu,铝:371-847Hu);非金属异物为95-400Hu(瓷片219-418Hu,硬木21-77Hu,竹片0-100Hu,玻璃906-910Hu,石块750-900Hu);对照眼球正常结构的CT值:晶体为85-105Hu、玻璃体为17-24Hu、球壁为50-65Hu、视神经为45-55Hu。 结论:眼眶16排螺旋CT扫描是眼内异物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非接触性、无创性等优点易被眼外伤,尤其是眼穿通伤患者所接受。 眼眶16排螺旋CT扫描对眼内异物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眼眶X线检查。 眼眶16排螺旋CT扫描对眼内异物的定位准确率优于眼眶X线检查,特别是对球壁异物的定位。 眼眶16排螺旋CT扫描扫描对眼内异物的定位准确、诊断率高,为临床提供了直观的影像诊断依据,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眼眶16排螺旋CT扫描可根据异物的密度和伪影大致确定其性质及异物与球壁的关系,但由于CT的部分容积效应,较小的低密度异物,可能显影差造成漏诊,且层厚越厚越明显,薄层扫描可提高检出率。高密度有放射状伪影的金属异物,因该类义务有放大效应,CT可造成位置大小判断误差,适当提高窗宽、窗位到与义务相应密度,可减少和消除伪影并显示异物的二维大小。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79.1;R816.97
本文编号:2656385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79.1;R816.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邓崇知;CT三维重建在眼内异物定位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1999年04期
2 鄢广平,郑晓华,谢宝君,袁嘉骥,高立;成人眼球结构的螺旋CT测量[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年06期
3 谭家铨,翁学红,肖天林,冯运红;CT扫描与眼内异物定位[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998年04期
4 贾金辰,冯玉明,许卫东,吕桂梅;超声及CT校正眼内异物X线定位的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1999年04期
5 张金嵩;张效房;;眼内异物的诊断与摘出手术[J];中华眼科杂志;1996年01期
6 张宏,胡立志,周永生;眼内异物的CT诊断和定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3年04期
7 周晓东,王智;人眼球径活体CT测量及与离体尺测结果比较[J];眼视光学杂志;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2656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5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