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MRI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09:43
【摘要】:目的: 本课题应用MRI分别对不同性别、年龄正常髋关节及髋关节疼痛者髋臼形态学变化进行影像学分析。目的在于评估MRI诊断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FAI)的可行性,比较不同性别、年龄,髋臼发育与髋关节疼痛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资料与方法: 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90例双髋关节MRI平扫资料。受检者分为FAI组及对照组。FAI组170例,男性81例,女性89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3个月~30余年。对照组120例,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2岁。FAI组入选标准:①20岁以上,有髋周和/或腹股沟区疼痛3个月以上;②髋关节撞击试验阳性;③无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CE角大于20°)等严重的畸形;④无类风湿关节炎或强直性脊柱炎及髋关节手术病史;⑤MRI扫描体位标准,双侧髋关节对称。所有受检者均无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炎症、肿瘤及外伤等病史,严重退行性关节病者亦除外。 2.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ymphony1.5T超导MR扫描仪,使用体表接收线圈进行扫描。采用轴位/冠状自旋回波T1加权像(SE-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TSE-T2WI),冠状位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扫描。 3.FAI组和对照组髋臼的MRI测量均采用横轴位。在股骨头中心层面上分别测量髋臼前倾角、髋臼前断面角及轴位髋臼深度。由两位医生双盲完成测量,每组数据分别测量2次,测量执行标准一致,取4组平均值。 4.统计两组总体、各年龄组及不同性别髋臼前倾角、髋臼前断面角及轴位髋臼深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上述测量值的差别,以及不同性别组内及组间测值的差别,以P0.05作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结果: 1.本研究共366髋。FAI组236髋,男性111髋,女性125髋,左侧116髋,右侧120髋。对照组130髋,男性66髋,女性64髋,左侧70髋,右侧60髋。两组在性别、年龄、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FAI组髋臼前倾角(12.58±3.33°)及髋臼前断面角(45.15±3.35°)均值均小于对照组,而轴位髋臼深度(2.72±0.27cm)较对照组加深。两组在髋臼前倾角、髋臼前断面角、轴位髋臼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FAI组和对照组以每10岁为一年龄段分为6个亚组。FAI组髋臼前倾角和髋臼前断面角各年龄组角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FAI组与对照组各年龄组髋臼前倾角和髋臼前断面角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髋臼深度在20~2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0~39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对照组及FAI组内不同性别在髋臼前倾角、髋臼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女髋臼前断面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髋臼前倾角男性均较女性小,轴位髋臼深度男性亦较女性加深。 5.FAI组与对照组间不同性别髋臼前倾角、髋臼前断面角及髋臼深度均值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AI组男女髋臼前倾角和髋臼前断面角均小于对照组,轴位髋臼深度亦较对照组明显加深。 结论: 1.FAI组髋臼前倾角及髋臼前断面角小于正常对照组,而轴位髋臼深度FAI组较对照组明显加深。提示髋臼前倾角和髋臼前断面角度变小,而髋臼深度增加者易出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 2.FAI组及对照组不同年龄段髋臼前倾角、髋臼前断面角及轴位髋臼深度比较,两组髋臼前倾角角度最小者均位于70岁以上年龄组,推测在70岁以上者髋臼前倾角可有生理性变小的趋势。 3、FAI组髋臼前断面角最小者位于20~29岁,髋臼最深者亦位于20~29岁组,提示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易出现在这个年龄段。 4、FAI组及正常对照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显示男性髋臼前倾角、髋臼前断面角小于女性,轴位髋臼深度男性大于女性,是否男性易发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有待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684;R4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肖树恺;向子云;蔡汉寿;武胜;朱宇辉;;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多排螺旋CT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年02期

2 杨翌;张建湘;;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J];临床骨科杂志;2010年01期

3 曾祥永;朱勇军;;MRI在诊断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2011年05期

4 饶志涛;俞光荣;王树青;;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年03期



本文编号:2661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61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0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