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斑块的MR影像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3 02:49
【摘要】: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动脉狭窄、造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那些斑块患者,尤其是携带不稳定斑块的患者而言,早期发现斑块、明确斑块的稳定性、并能够对患者狭窄血管供血区域脑血流量进行准确分析、及时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会大大减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这些也是目前影像学医生急需解决的问题。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以其无创、安全、特异性及敏感性高、可重复性好的优点正逐步应用于大脑中动脉斑块的评价中,它能显示大脑中动脉斑块的大小以及内部成分,揭示斑块特性与临床颅内缺血病灶的关系。本研究利用3.0T高场强磁共振的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特点,运用多参数、多序列扫描,对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成分进行分析、判定斑块的稳定性;分析斑块的负荷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研究斑块的稳定性与灌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本文收集2010年2月~2012年1月期间在吉大一院经彩超证实为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TIA患者共40例,,健康志愿者6名,所有入选人员均行MRI、MRA、斑块的HR-MR扫描及DSC-PWI扫描。将斑块扫描所得结果与AHA改良分型相对照,分析斑块的成分、分型及其稳定性;于T1WI上测量血管总面积(TVA)管腔面积(LA),计算管壁面积(WA)及管壁标准化指数(NWI),研究斑块负荷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对于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患者,测定患侧与健侧皮质分水岭前区、皮质分水岭后区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比值,比较稳定斑块组与易损斑块组患者患侧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 通过图像及数据的分析、统计,得到以下结果:(1)40名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MRI检查,共得到45个斑块,178层符合要求的血管断面;其中软斑块即易损斑块(Ⅳ~Ⅴa型及Ⅵ型)110个(61.80%),硬斑块即稳定斑块(Ⅰ~Ⅱ、Ⅲ型及Ⅴc型)68个(38.20%),软硬斑块在不同部位(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872);(2)缺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缺血组与正常组比较,TVA、WA、NWI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与非缺血组TVA、W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稳定斑块组与易损斑块组比较,皮质分水岭前区、皮质分水岭后区的rMTT值有统计学意义,且易损斑块组rMTT值明显延长(t=0.43,P=0.017和t=0.046, P=0.006)。 MR多序列、多参数扫描不仅能显示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成分,更重要的是结合AHA修订组织学及对应MR分型标准,能够初步判断斑块的类型;斑块的负荷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我们可以通过测量TVA、计算WA来侧面评估动脉斑块负荷;对于狭窄程度大于50%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其斑块的稳定性与相应皮质分水岭供血区域灌注异常有关,易损斑块更容易导致同侧皮质分水岭区低灌注,MTT是最敏感的指标;综上所述,斑块的HR-MR分析与DSC-PWI联合应用,为临床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提供重要依据。
【图文】:
健康志愿者,男,35岁
CBV CBF 病例 2,男性,56 岁,吸烟多年,常大量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最MRA 左侧大脑中动脉可见限局性狭窄,斑块扫描:管腔内见弧形异常信号,基底部可见斑点状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红色箭头所示,考虑为钙界处可见斑片状高信号;PWI 左侧侧脑室前脚前部、颞顶叶交界处 MTT、,CBF 未见明确异常。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445.2
本文编号:2677022
【图文】:
健康志愿者,男,35岁
CBV CBF 病例 2,男性,56 岁,吸烟多年,常大量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最MRA 左侧大脑中动脉可见限局性狭窄,斑块扫描:管腔内见弧形异常信号,基底部可见斑点状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红色箭头所示,考虑为钙界处可见斑片状高信号;PWI 左侧侧脑室前脚前部、颞顶叶交界处 MTT、,CBF 未见明确异常。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4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建平;;重视MRI对易损斑块的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0年06期
2 周俊山;姜建东;;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3 蔡剑鸣,高元桂,蔡幼铨,马林,李雪梅,YUAN Chun;高分辨MRI技术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面积的可重复性评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8期
4 徐贤;具海月;王新江;杨波;蔡幼铨;蔡剑鸣;张金山;;3T高分辨MR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钙化与斑块稳定性的量化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5 卢洁;李坤成;;MR灌注成像在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02期
6 张丽香;徐坚民;龚静山;李莹;孙黎明;朱进;;脉搏门控与心电门控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中的应用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05期
7 高培毅,林燕;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现及分期[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年10期
8 徐永革,周定标;颈动脉疾病与缺血性卒中[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年03期
9 卢洁;MR脑灌注与弥散加权成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年10期
10 卢洁,李坤成;颈内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的MR灌注成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11期
本文编号:2677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7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