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在语言功能区病变手术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02 05:23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在语言区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1例右利手患者在术中磁共振和基于血氧水平依赖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的功能神经导航辅助下实施语言功能区病变手术,按部位分为A组(左额下回后部附近病变)和B组(左颞上回后部附近病变),术前及术后2周用西方失语症成套试验对所有患者进行语言评估,获得失语指数(AQ)。结果 AQ术前正常者(AQ≥93.8)33例,AQ术后与AQ术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Q术前低于正常者28例,AQ术后较术前对比有所提高(P0.01)。术后2周时,14例(23.0%)出现语言功能下降,仅有2例(3.2%)在6个月随访时仍存在语言功能障碍。41例获得全切除,20例获得次全切除,AQ变化值(ΔAQ=AQ术后-AQ术前)与病变切除程度无关,A组ΔAQ高于B组。结论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技术能够较好显示病变与语言相关皮层及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语言功能区病变患者术后语言功能的保留。
【图文】:

影像,位置图,激活区,术中


及术中改变手术策略的情况下的作用有关。本组病例中,我们在刚切开硬脑膜而脑移位尚未完全发生时,根据镜下导航显示(图2H),对Broca区或Wernicke区进行标记,,并在标记处放置无菌维生素E胶丸(用生物蛋白胶进行固定)。在术中扫描时,在T1、T2序列上能够对无菌维生素E胶丸显像(均呈高信号),同时扫描DTI序列(参数同术前),重建弓形束。通过上述方法,尽可能显示脑移位后语言皮层和弓形束的实时位置,最大限度纠正脑移位后重要语言功能区的偏移,更新导航数据后能够为术者提供残留病变以及语言皮层及传导束的信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郎黎琴,徐启武,潘力,陈增爱,吴劲松;BOLD技术与皮质电刺激定位语言功能区的比较[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年03期

2 肖炳祥;许百男;陈晓雷;王东;余光宏;侯远征;;BOLD-fMRI在皮层运动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桦;鲁晓杰;蔺玉昌;缪亦锋;;DTI融合神经导航技术在17例脑肿瘤术前计划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年01期

2 吕建平;曹志恺;全伟;张昊;钟文军;陈凡帆;骆锦标;;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干肿瘤手术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0年02期

3 王宇博;陈晓雷;王飞;赵岩;宋志军;孙国臣;许百男;;初级皮质运动区和锥体束的可视化研究及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1年07期

4 刘海根;;神经外科手术术中体位的麻醉处理[J];医学综述;2008年20期

5 仪晓立;戴建平;;功能磁共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2期

6 王云玲;贾琳;汤伟军;王红;王皓;贾文霄;;维吾尔族维一英双语者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姚成军;术中磁共振导航准确性研究及融合功能影像导航手术应用[D];复旦大学;2007年

2 余光宏;~1H-MRSI在胶质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3 孙国臣;术中高场强磁共振联合功能神经导航在临近视放射病变切除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纪毅敏;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语言区定位及其临床应用中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苏辉;弥散张量成像及纤维束示踪技术对颞叶癫痫患者视放射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2 宋志军;高场强术中磁共振在胶质瘤术中应用的可靠性研究及其对切除程度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3 王飞;术中磁共振和功能神经导航在语言功能区病变手术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名强;术前幕上脑肿瘤白质纤维束DT-FT影像学检查对手术的指导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心天;中国人的左右利手分布[J];心理学报;1983年03期

2 李克,黎元;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血流量调节机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4年05期

3 杜固宏,周良辅,毛颖,吴劲松;神经导航术中脑移位的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涛;张晓彪;;BOLD-fMRI和DTI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2 鲁毅;孙学进;;BOLD-fMRI和DTT联合在脑重要功能区及结构回避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9年07期

3 王宇博;马晓东;许百男;余新光;孙国臣;赵岩;王飞;宋志军;赵溪;梁永平;;开颅手术中锥体束移位的探讨及应对策略[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王宇博;陈晓雷;许百男;马晓东;孙国臣;赵岩;王飞;宋志军;赵溪;;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中锥体束移位的初步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年05期

5 钟维佳;赵建农;吴伟;陈维娟;;脑组织正常老化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郝以辉,刘哲宁,赵靖平,刘海洪,徐林;弥散张量成像在精神分裂症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5年04期

7 王双坤*;戴建平;马军;李少武;艾林;程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12期

8 洪汛宁,沈天真,陈星荣,杨忠;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初探[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3年01期

9 于春水,李坤成;弥散张量成像纤维跟踪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03期

10 陈星荣,沈天真,汤伟军;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神经影像学的研究热点[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浩;郭洪霞;;脑积水的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葛海涛;尹训涛;徐君海;刘树伟;;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注意功能研究[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3 司徒卫军;;弥散张量成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结构的应用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宋凡;胡永善;张峰;南向亮;徐一鸣;马立宏;倪欢欢;周翠侠;黄春水;赵青;;脑卒中后残废手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王淼;金凯德;谭玉勇;廖坚;刘斐;万志平;张建一;;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解剖标本制作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俎金燕;王晨光;;椎间盘退变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陈丽萍;唐劲松;王继才;周炳;刘卫青;王栋;王秀艳;陈晓岗;;晚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李凤鹏;于生元;董钊;姜磊;邱恩超;刘若卓;;偏头痛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9 刘波;叶泳松;周懂晶;邓时贵;刘岘;桑池学;;急性兔脑缺血模型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10 谢晟;郭雪梅;崔爱国;肖江喜;蒋学祥;;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匡远深;早期判定胶质瘤放疗效果有新法[N];健康报;2009年

2 匡远深;早期评估脑胶质瘤的放疗疗效有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闻谊;美评出年度十大医疗技术创新[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刘霞;迄今最完整人脑基因图谱出炉[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炯;说汉语中国老人的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弥散张量成像和神经语言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张雪宁;正常老年脑及脑白质疏松脑白质结构的DT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3 何光武;大脑白质纤维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李上勋;弥漫性轴索损伤弥散张量成像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杜彦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及波谱成像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预后评估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张峭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动物实验研究及临床个例观察[D];浙江大学;2005年

7 赖灿;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6年

8 孙志华;脑缺血半暗带影像学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李凤鹏;乏氧条件下偏头痛对脑损害的机制及保护[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10 王湘庆;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娜;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方鹏;弥散张量成像的脑连接模式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王亚;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颈部肌群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任晓琳;多系统萎缩患者的弥散张量成像特点及其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5 和一帆;脊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价颈椎病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6 黄薇馨;多发性硬化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宋立凤;弥散张量成像中的纤维跟踪算法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索凌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刘yN;功能磁共振在颅内占位手术中重要功能区及结构回避的应用[D];昆明医学院;2009年

10 刘培培;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特点及其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2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92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b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