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与口面部功能联系——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07:32
【摘要】:目的 应用神经影像学新技术——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刺激合谷穴对脑功能的影响,并与刺激阴陵泉穴、刺激面部非经穴处对脑功能的影响比较,探讨合谷穴与头面部功能联系的神经信息学基础以及合谷穴主治作用的现代医学原理。以期从神经科学角度部分阐明“面口合谷收”的机制和穴位主治规律的实质,初步揭示经脉沟通人体上下之间联络和调控效应的神经信息学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医经络系统与现代医学神经系统的关系。从而对针灸的现代化和针灸临床疗效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 方法 1.以12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间断电针右侧合谷穴,同时采集脑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信号。分别采用MEDx、AFNI两种软件数据处理,比较静止期与刺激期的信号强度变化,采用t检验,获得脑功能图像。功能像与解剖像叠加,以获得可视性的脑功能图像。 2.在接受合谷穴刺激的受试者中,随机抽取一半再接受右侧阴陵泉穴刺激,刺激模式、强度同合谷穴。比较分别电针合谷穴和阴陵泉穴对脑功能的影响及与各自的功效、主治作用的关系。 3.其中另一半接受合谷穴刺激的受试者再接受右侧面部非经穴处(口角旁2cm)刺激,刺激模式、强度同合谷穴。比较分别电针合谷穴和面部非经穴处的脑功能变化,特别是对二者的大脑皮质投射区进行比较。 结果 1.刺激合谷穴时,除了引起对侧第一躯体感觉皮质的手代表区兴奋,还引起面部代表区兴奋。后者与刺激面部引起的对侧第一躯体感觉皮质兴奋区非常接近,甚至重合。刺激一侧合谷穴还引起同侧的第一躯体感觉皮质兴奋。 2.刺激合谷穴可激活中枢痛觉调制通路中的多个部位,即抑制双侧丘脑的中线核群、对侧扣带回前部:而对侧前额皮质既有兴奋区,又有抑制区。 3.刺激合谷穴可引起大脑多个与运动相关的区域兴奋,包括双侧第一躯体运动区、双侧运动前区、对侧补充运动区以及双侧后顶叶皮层。 4.刺激阴陵泉穴和刺激合谷穴比较,对脑功能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刺激阴陵泉穴除了兴奋对侧第一躯体感觉区的下肢代表区,主要抑制或兴奋中枢边缘系统的多个部位,包括抑制双侧杏仁体、双侧前额眶回部、对侧海马和颞极;兴奋 博士学位论文 同侧扣带回前部和体部、对侧前额皮质。刺激一侧阴陵泉穴还引起双侧后顶叶皮 层较大范围功能抑制。而未引起对侧第一躯体感觉皮质的面部代表区兴奋。 5.用与刺激穴位时同样的行针手法和电流强度刺激面部非经穴处,受试者 未出现明显的“得气感”;其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仅在第一躯体感觉皮质面部代 表区显示较弱的局部兴奋,未显示脑功能的整体变化和调整。 结论 1.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可以在活体上、清醒状态下整体动态观察针灸对神 经中枢功能的影响,具有无创伤性、可重复性的特点,是目前针灸研究较理想的 技术手段,特别适合在人身上进行研究。采用无磁性的针具进行面部刺激的脑功 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在一定磁场强度和电流强度范围内是安全和可行的。 2.穴位具有独特的生理学意义。刺激穴位能引起脑整体功能调节反应,而 同样的刺激施与非经穴处未能引起脑功能的整体变化。 3.穴位与脑功能间有相对特异的联系,并与其功效、主治作用密切相关。 通过调整神经中枢的功能而发挥作用是针灸的重要作用机制。 4.经络沟通人体上下、左右之间联络有其神经信息学基础,中医经络系统 与现代医学神经系统关系密切,但又有区别。 关键词: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针刺穴位合谷穴阴陵泉穴经络
【图文】:
呈现明显的城墙垛样变化,且对刺激期与静息期的信号行t检验P(0.01,能作为兴奋点显示出来可能与闭值限制有关(图E3);在经中央旁小叶下份层左侧额上回、额中回显示有信号增强点,虽时间一信号曲线变化幅度小,但0.01,有统计学意义。(图3B、3C)。表一11例刺激右侧合谷穴的各ROI的信号强度变化和P值项目—ROI,ROIROI,ROIZROI:ROIZROllROIZROI:ROIZ信号强度变化(%)P值(0.010.52)0.011.110.726.663.69(0.01)0,010.910.67(0.01)0.010.36)0.01(0.01<0.01注:信号强度变化(%)二(刺激期灰度值一静止期灰度值)/静止期灰度值xloo%(表中所指各图与附图的各标号对应)
于51的最上段和中央旁小叶,再依次是躯干、上肢、、面部及其器官、腹内器官代表区,形成了传统解剖学的“矮人图”。各代表区的大小与该部的感觉灵敏度有关,手的代表区很大,,尤其是拇指和食指,并且紧邻面部代表区,如图6所示〔如。在经中央旁小叶中份层面的51是手的感觉代表区范围,依照神经解剖的理论,51在此信号明显增强是针刺感经神经通路传导至大脑皮层体感区所致[20一12]图6躯体感觉皮质定位示意图51与躯体各部的感觉有精确的对应关系〔’3,。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在不相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445.2
本文编号:2694506
【图文】:
呈现明显的城墙垛样变化,且对刺激期与静息期的信号行t检验P(0.01,能作为兴奋点显示出来可能与闭值限制有关(图E3);在经中央旁小叶下份层左侧额上回、额中回显示有信号增强点,虽时间一信号曲线变化幅度小,但0.01,有统计学意义。(图3B、3C)。表一11例刺激右侧合谷穴的各ROI的信号强度变化和P值项目—ROI,ROIROI,ROIZROI:ROIZROllROIZROI:ROIZ信号强度变化(%)P值(0.010.52)0.011.110.726.663.69(0.01)0,010.910.67(0.01)0.010.36)0.01(0.01<0.01注:信号强度变化(%)二(刺激期灰度值一静止期灰度值)/静止期灰度值xloo%(表中所指各图与附图的各标号对应)
于51的最上段和中央旁小叶,再依次是躯干、上肢、、面部及其器官、腹内器官代表区,形成了传统解剖学的“矮人图”。各代表区的大小与该部的感觉灵敏度有关,手的代表区很大,,尤其是拇指和食指,并且紧邻面部代表区,如图6所示〔如。在经中央旁小叶中份层面的51是手的感觉代表区范围,依照神经解剖的理论,51在此信号明显增强是针刺感经神经通路传导至大脑皮层体感区所致[20一12]图6躯体感觉皮质定位示意图51与躯体各部的感觉有精确的对应关系〔’3,。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在不相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445.2
【引证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田宇瑛;黄涛;王广军;贾术永;张维波;;采用激光散斑技术观察手针与激光针刺激合谷对面部血流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本文编号:2694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694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