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中国汉族健康成人丘脑MRI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6-09 04:45
【摘要】:目的测量中国汉族健康成人丘脑体积,分析丘脑体积与年龄、性别、体重及颅脑容积的相关性,为建立“中国标准脑”提供科学数据。研究丘脑的解剖特点,为丘脑病变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数据。 方法从全国不同地区选择汉族健康成人志愿者1000名,按年龄分为5组:18~30、31~40、41~50、51~60、61~80岁组,每组200名,每组男女各半。采用1.5T MR采集图像,所有受试者均行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WI采集容积数据,扫描视野:256256mm2,,层数:192层,层厚1mm,矩阵256256192。应用Aquariusws软件手动逐层勾画出丘脑边界,软件自动测算出其体积。从1000例中随机选择汉族健康成人志愿者200例,同上按年龄分为5组,每组40例,每组男女各20例。应用Aquariusws软件手动测量出各解剖值。不同侧别丘脑体积间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不同性别同侧别之间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年龄段之间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及方差分析,并对丘脑体积和体重,颅脑容积的相关性做积差相关分析。 结果1.标准化前中国汉族健康成人右侧丘脑体积正常值范围:男(5560.876±746.529)mm3,女(5397.983±619.188)mm3;左侧丘脑体积正常值范围:男(5665.949±746.742)mm3,女(5490.757±621.027)mm3。标准化后中国汉族健康成人右侧丘脑体积正常值范围:男(5654.623±758.719)mm3,女(5360.410±542.319)mm3;左侧丘脑体积正常值范围:男(5776.212±780.539)mm3,女(5464.579±573.393)mm3。标准化前后左侧丘脑体积大于右侧丘脑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侧体积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前18-30、31-40、41-50、51-60、61-80岁组右侧丘脑体积正常值范围分别为:(6080.359±481.353)mm3,(5778.549±562.280)mm3,(5428.034±559.840)mm3,(5308.279±500.981)mm3,(4801.928±577.623)mm3;左侧丘脑体积正常值范围为:(6168.476±490.172)mm3,(5883.144±557.204)mm3,(5539.445±556.659)mm3,(5414.871±520.210)mm3,(4885.829±564.749)mm3。标准化后18-30、31-40、41-50、51-60、61-80岁组右侧丘脑体积正常值范围分别为:(6069.377±531.902)mm3(,5894.669±538.931)mm3(,5357.427±479.968)mm3,(5396.075±445.584)mm3,(4791.436±558.149)mm3,左侧丘脑体积正常值范围分别为:(6179.821±534.289)mm3(,6046.965±561.827)mm3(,5425.667±470.902)mm3,(5551.652±526.474)mm3,(4865.999±551.728)mm3。标准化前后左侧和右侧丘脑体积在不同年龄组间的比较,除18-30岁与31-40岁、41-50岁与51-60岁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标准化前后丘脑体积与年龄呈负相关(r=-0.63、-0.65,P0.05)。标准化前后丘脑体积与颅脑容积存在线性关系(P0.05)。标准化前后丘脑体积与体重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 结论1.1.5TMR扫描仪分辨率高,能清晰并明确的辨别丘脑的边界,为丘脑体积测量提供依据。2.测量丘脑体积,为健康成人丘脑体积正常值范围建立提供参考值,为中国“标准脑”建立提供科学数据。3.研究丘脑体积及解剖特点,对该区域及丘脑病变的手术路径选择提供帮助。
【图文】:

丘脑,边界图


图 1 丘脑边界图图 1 为斜轴位脑断面丘脑图,白色细线圈住的轮廓为丘脑轮廓,其周围的数字所代的解剖结构分别是:1、内囊,主要为内囊膝部和后肢;2、侧脑室后角;3、室间孔下层面可以见到第三脑室;4、侧脑室前角。

切面图,丘脑,连合,前连合


图 2 丘脑周围结构图 2 为正中矢状位切面图,图中标示分别为:1、前连合(anterior commissure,AC)、中间块,是连接左右侧丘脑的结构;3、部分左侧丘脑;4、海马;5、胼胝体;6、连合(posterior commissure,PC)。此志愿者前后连合间连线距离约为 24.50mm。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4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平,李勇杰;帕金森病丘脑底核神经元的电活动特点(英文)[J];生理学报;2003年04期

2 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曹依群,徐波涛,金爱国,郑浩;脑深部刺激术中丘脑底核靶点定位方法探讨[J];上海医学;2004年03期

3 程振国,高国栋,王学廉,李维新;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9期

4 刘颖,高东明;几种神经递质对大鼠丘脑底核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2年02期

5 P銉tter M. ,Illert M. ,Wenzelburger R. ,J. Volkmann,姚庆和;丘脑底核刺激对帕金森病自发性抑制的影响[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3期

6 伦学庆;丘脑底核与帕金森氏病[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1999年01期

7 陈琳,刘宗惠,王亚奇,田增民,李士月;损毁丘脑底核阻止6-OHDA对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8 胡小吾,周晓平,王来兴,姜秀峰,曹依群,徐波涛,金爱国;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年06期

9 Romito L.M.A.;Contarino M.F.;Ghezzi D. ;A. Albanese;王晓琳;;高频刺激丘脑底核可有效治疗帕金森病[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5年09期

10 李勇杰,庄平,石长青,张宇清,李建宇;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的微电极定位技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平;胡小吾;郝斌;金爱国;姜秀峰;曹依群;;丘脑底核的核磁共振可视化三维重建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钟琪;王伟;李鹏;王兴;任海波;;丘脑底核电刺激术后程控参数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陈蕾;容永豪;;丘脑底核γ-氨基丁酸B受体激活的电生理效应[A];中国生理学会第21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王乔树;赵永波;;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及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建国;马羽;张凯;葛明;;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Hallervorden-Spatz Disease并文献复习[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陈圣根;车春晖;黄华品;刘昌云;庄晓芸;江芳;;混沌电刺激丘脑底核对戊四氮点燃大鼠癫痫发作、脑电及苔藓纤维出芽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王薇薇;陈赛霞;;健康成人外周血网织血小板比率及血小板其他参数参考范围调查[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龚玲;伍国锋;赵萍;杜立;赵晶;;低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杏仁核点燃大鼠模型海马GLu和GABA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鹏;王伟;钟琪;任海波;王兴;毛伯镛;;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特点分析[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李鹏;王伟;钟琪;任海波;王兴;毛伯镛;;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近远期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苏平;健康成人要重视接种乙肝疫苗[N];健康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李佳楣;助你健康成人玩具总动员[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3 魏明;美用GAD基因治帕金森病[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王进;治疗帕金森病基因疗法取得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冯立中 李广新 方萍 冯真彦;脑外科不再简单损毁“问题零件”[N];健康报;2005年

6 谢涛 鲍冬生;帕金森病的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6年

7 本版编辑 王进 丁香园;脑起搏器:启动PD患者新生[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金慰鄂;正确对待化验值[N];家庭医生报;2008年

9 淑玉;核酸缺乏 百病缠身[N];重庆商报;2000年

10 记者 朱旭东;帕金森患者新希望:大脑能装“起搏器”[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泽;针刺丘脑底核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曹依群;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3 姜秀峰;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因素及SPECT功能显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王乔树;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乃东;难治性癫痫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刘汉华;丘脑底核电刺激对猴偏侧帕金森病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7 马羽;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闫志强;丘脑底核神经元的共振及其和多巴胺受体的关系[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9 于超;深部脑刺激器的作用机制及研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应明耀;多聚谷氨酰胺疾病DRPLA小鼠模型的建立、机理研究和药物治疗[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帅;中国汉族健康成人丘脑MRI测量及其临床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2年

2 光奎;帕金森病大鼠运动皮层及丘脑底核放电模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郝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随访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殷晓山;丘脑底核混沌电刺激对大鼠癫痫发作、脑电及皮层和海马γ-氨基丁酸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5 王昊;高频电刺激丘脑底核对大鼠急性癫痫模型的脑电图及行为学分级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6 贾洪军;基于基底核模型的DBS作用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相媛媛;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程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陈圣根;混沌电刺激丘脑底核对戊四氮点燃大鼠癫痫发作、脑电及苔藓纤维出芽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9 王月平;帕金森病大鼠丘脑底核的时间相关性放电模式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10 邵丽;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代谢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04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04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