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房间隔缺损(ASD)(继发孔型)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前后右室整体及局部舒缩功能的变化,旨在研究ASD患者右心容量及压力负荷增加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以及封堵术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提供一种准确、简便、无创地评价右心室舒缩功能的方法。 资料与方法ASD组:选取2011年4月-2011年8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国产封堵器治疗的继发孔型ASD患者46例,对照组:选取经体检排除各种心肺疾患的且与ASD组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于封堵术前、术后1天和术后3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定量组织速度显像(QTVI)检查。超声测量指标包括:⑴右心室(RV)前后径、右室流出道前后径(RVOT)、主肺动脉内径(MPA)、右心室舒张末期长径、横径、右房(RA)长径、横径、右心室舒末容积(RVEDV)、右心室缩末容积(RVESV)并计算出右室射血分数(RVEF);⑵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充盈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充盈速度(A)并计算E/A比值,收缩期肺动脉瓣上血流速度,根据三尖瓣最大反流压差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⑶QTVI检测: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位点、右心室游离壁中部位点、室间隔三尖瓣环位点及室间隔中部位点处心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a)并计算Ve/Va比值。ASD组根据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位点Ve/Va比值,分为A组(Ve/Va㧐1)及B组(Ve/Va㩳1);对照组按年龄、例数比例匹配也分为A、B两组。比较并分析ASD组封堵术前后右室壁整体及局部Vs、 Ve、Va及Ve/Va的变化。 结果(1)ASD组RV长径、横径、前后径及RVOT前后径、RA长径、横径、MPA、RVEDV、RVESV、RVEF、E峰、A峰、肺动脉瓣上血流速度、PASP、 B组E/A、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1),封堵术后上述各测值不同程度明显减低(P0.01-0.05);A组E/A封堵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A组ASD患者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 及中部位点Vs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1),封堵术后1天及术后3月明显减低(P0.01),术后1天及术后3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e、V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三尖瓣环位点Ve、Va减低(P 0.01),术后3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后1天升高(P 0.05),中部位点Ve、Va封堵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室间隔三尖瓣环及中部位点Vs、 Ve、V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Vs减低(P 0.05),术后3月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后1天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Va封堵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B组ASD患者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及中部位点Vs、室间隔三尖瓣环及中部位点的Vs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1),术后1天及术后3月显著降低(P 0.01),术后1天及术后3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及中部位点Ve、Va不同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 0.01-0.05),术后1天及术后3月明显降低(P 0.01),术后3月较术后1天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室间隔三尖瓣环及中部位点Ve、Va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天,Ve、Va略减低(P0.05),术后3月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较术后1天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位点Ve/Va在封堵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 ASD患者长期的左向右分流导致右心形态改变,右室重构,ASD封堵术后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善,右心形态逐渐恢复。(2)AS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心室收缩和舒张高动力运动状态,且收缩期运动功能的改变早于舒张期运动功能的改变;ASD封堵术后,右心室高动力运动状态明显改善。(3) ASD封堵术前后,右心室整体舒张功能无明显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445.1;R54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阳,杨军民,郭燕丽,杨康,廖克龙;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风心病患者心功能的研究[J];重庆医学;2004年12期
2 沈斌;宋则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长轴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年04期
3 黄晓云;高林;;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4 葛贻珑;叶军;陈卫华;肖文胜;任苓;游宇光;凌月蓉;;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右室功能[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董鲁燕;王岩梅;张梅;卜培莉;;声学定量技术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右房功能的评价[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6 郑孝志;季平;茅红卫;;正常人右心室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定量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09期
7 林腾;郭亮;林蘅蘅;;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患者右室重构与右室功能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8期
8 袁志英;赵瑞;田苗;尚德品;;Tei指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右室功能的临床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9 申俊君;黄新胜;付明;;超声心动图评价成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年01期
10 林诗彬;龚渭冰;;QTVI及RT-3D超声心动图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心功能[J];中国热带医学;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频;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不同术式右心功能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724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2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