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超声造影技术与病理对照评价肝纤维化分期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15:53
【摘要】:目的:通过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定量分析不同病理分期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血流灌注特征,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价值。 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选取6只作为对照组,余44只经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诱导为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的4W、8W、12W分别从造模组中随机取12只大鼠,从对照组中随机取2只大鼠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首先在二维声像图上选择能同时较清楚显示腹主动脉、肝静脉及门静脉等大血管的断面,随后切换到实时超声造影程序观察肝脏血流灌注情况,并储存造影动态图像,随后将造影动态图像导入电脑,应用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逐帧回放图像,观察并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门静脉时间(PVAT)、肝静脉时间(HVAT),并计算肝动脉-肝静脉渡越时间(HA-HVTT)、门静脉-肝静脉渡越时间(PV-HVTT)。然后,分别在肝实质和门静脉上选取感兴趣区获取相应的时间-强度曲线,自动得出肝实质灌注参数:峰值强度(LPPI)、达峰时间(LPTP)、曲线尖度(LPβ)、曲线下面积(LPAUC);门静脉灌注参数:峰值强度(PVPI)、达峰时间(PVTP)、曲线尖度(PVβ)、曲线下面积(PVAUC),并计算出门静脉-肝实质峰值强度差(δPI)、肝实质-门静脉达峰时间差(δTP)。造影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出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期。以正常组为对照,比较肝纤维化各期肝内造影剂到达时间及灌注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对这些定量参数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筛选出的存在组间差异的参数,以肝纤维化严重程度S≥S2、S≥S3、S≥S4为不同研究终点分组,绘制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其诊断价值。 结果:①对照组6只大鼠全部存活。造模组大鼠于造模第10周死亡1只,余43只中36只纳入分析研究,按Scheuer方案行病理学分期情况:S0期8只, S1期6只, S2期7只, S3期9只, S4期6只。②肝内血管造影剂到达时间参数中,HAAT、PVAT在对照组及肝纤维化各期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HVAT、PV-HVTT、HA-HVTT在中重度组与轻度及无肝纤维化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一定相关性,即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HVAT、 PV-HVTT及HA-HVTT均呈现缩短的趋势。③肝实质及门静脉灌注参数中,LPβ、LPAUC、PVPI、PVTP、PVβ、PVAUC各参数在对照组及肝纤维化各期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而LPPI、LPTP、δPI、δTP在中重度组与轻度及无肝纤维化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呈现LPPI降低,LPTP延长,δPI、δTP增大的趋势。④根据ROC曲线,LPTP、δTP对纤维化各期的鉴别能力较好些, S≥S2、S≥S3、S≥S4时,AUC分别为0.812、0.860、0.822和0.808、0.857、0.856。 结论: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可通过肝内血流动力学变化间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对肝纤维化分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445.1;R575.2
【图文】:
注:图1 a为大鼠肝脏二维切面图像,PV为门静脉,HV为肝静脉,AO为腹主动脉。b为彩色多普勒显示大鼠肝脏切面,血管标记与图a一致。图 2注:图2 a与b分别为S1期大鼠肝脏同一切面二维和超声造影图像(绿色方框为肝实质上所选感兴趣区)图 3a b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图: 图 1注:图1 a为大鼠肝脏二维切面图像,PV为门静脉,HV为肝静脉,AO为腹主动脉。b为彩色多普勒显示大鼠肝脏切面,血管标记与图a一致。图 2a b
本文编号:2730537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445.1;R575.2
【图文】:
注:图1 a为大鼠肝脏二维切面图像,PV为门静脉,HV为肝静脉,AO为腹主动脉。b为彩色多普勒显示大鼠肝脏切面,血管标记与图a一致。图 2注:图2 a与b分别为S1期大鼠肝脏同一切面二维和超声造影图像(绿色方框为肝实质上所选感兴趣区)图 3a b
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图: 图 1注:图1 a为大鼠肝脏二维切面图像,PV为门静脉,HV为肝静脉,AO为腹主动脉。b为彩色多普勒显示大鼠肝脏切面,血管标记与图a一致。图 2a b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传染病信息;2000年04期
2 韩萍;张健;李永纲;邵清;李冰;李梵;陈国凤;;瞬时弹性扫描诊断肝纤维化准确性研究[J];传染病信息;2010年03期
3 侯亮;汪登斌;;肝纤维化的影像学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1年03期
4 邝胜利;胡兵;;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研究进展[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8年01期
5 刘平,高云华;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年06期
6 葛永祥;王丽辉;马健;;肝纤维化诊断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9期
7 郑荣琴,吕明德,张晓红,周元平,梁欣,卢翠容,姚集鲁;肝静脉管径及多普勒频谱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年07期
8 孟繁坤;郑颖;葛辉玉;李芳;徐策;丁蕾;曹海根;;慢性肝炎肝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频谱改变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性的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年04期
9 陆雄,刘平;肝纤维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病理改变──肝窦毛细血管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年01期
10 陆玮,曹灿红;第十二讲 肝硬化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艾红;;ASQ在肝纤维化分期临床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九届全国腹部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本文编号:2730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30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