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门静脉系统成像技术的优化及对门静脉系统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0-06-28 18:02
【摘要】: 第一部分 目的:使用两种不同的注射方式对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脉系统血管成像,探讨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技术的优化。 方法:对40例患者(男26例,女14例)随机采用单相注射方式(A组)及双相注射方式(B组)进行门脉系统血管成像,比较并分析两种注射方式的成像质量及技术优势。 结果: 1.两组注射方式门静脉成像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B组造影剂用量(90mL)少于A组(100mL)。 2. B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及P-L差峰值的CT值均稍低于A组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45s之后B组的P-L差大于A组;B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及P-L差的达峰值时间均长于A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P-L差曲线图显示:B组P-L差的阈值间期长于A组。 结论: 1.双相注射方式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系统成像质量可靠,且造影剂使用总剂量较少。 2.双相注射方式在门静脉系统成像技术方面较单相注射方式有显著优势,可作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脉血管成像的一种优化的技术选择。 第二部分 目的:以DSA门静脉直接造影为金标准,评估MSCTP对门静脉系统栓塞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34例临床疑有门静脉系统栓塞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别行MSCTP及DSA检查,比较MSCTP与DSA对门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效果,评估MSCTP对门静脉系统栓塞的诊断价值,并总结门静脉系统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特征。 结果: 1.两种检查方法在门静脉肝内3级以上分支的显示程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2.以DSA为金标准,MSCTP对于34例疑有门静脉系统栓塞患者的诊断灵敏度为87.0%(20/23),特异度为90.9%(10/11),准确率为88.2%(30/34)。MSCTP与DSA对34例疑有门静脉系统栓塞患者的诊断结果一致(χ2=0.25,P0.05)。 3. 23例门静脉系统栓塞患者中有21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门脉系统管径增宽,血管内血栓形成,另有两例栓塞患者的MSCTP图像未出现门脉栓塞的CT征象;20例患者可见肠壁水肿增厚;15例出现肠管扩张积气、肠腔积液;18例患者表现为肠系膜密度弥漫性增高、模糊;有19例患者出现腹腔积液影。 结论:MSCTP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的质量可靠,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完全有能力取代传统的DSA门脉直接造影检查而成为门静脉系统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816.2
【图文】:
术的优化及对门静脉系统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 第一部分图1-1 两组注射方式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及P-L差峰值柱状图图1-2 两组注射方式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及P-L差达峰值时间柱状图注:*表示与A组相比P<0.057
术的优化及对门静脉系统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 第一部分图1-1 两组注射方式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及P-L差峰值柱状图图1-2 两组注射方式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及P-L差达峰值时间柱状图注:*表示与A组相比P<0.057
本文编号:2733302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816.2
【图文】:
术的优化及对门静脉系统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 第一部分图1-1 两组注射方式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及P-L差峰值柱状图图1-2 两组注射方式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及P-L差达峰值时间柱状图注:*表示与A组相比P<0.057
术的优化及对门静脉系统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 第一部分图1-1 两组注射方式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及P-L差峰值柱状图图1-2 两组注射方式门静脉主干、肝实质及P-L差达峰值时间柱状图注:*表示与A组相比P<0.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金华;范卫君;李长江;顾仰葵;张亮;高飞;鹿连伟;李文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癌化疗栓塞中的临床指导作用[J];癌症;2009年02期
2 何兵;刘保东;罗昕;董军;孙宝珍;;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6年12期
3 郭成伟;梁文;全显跃;朱晓军;;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最佳扫描时间的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J];广东医学;2008年07期
4 李明利;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3年04期
5 吴东,周康荣,陈祖望,陈锦,陈惠明,陈刚;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价门脉高压的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年10期
6 周良平,沈国强;正常肝实质动态增强CT的研究——不同注射程序对增强效果的影响[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年07期
7 张振书;;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13期
8 孙明华,林涛,王韶颖,范新东,余强;16层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4年03期
9 卓水清;吕衍春;吴沛宏;刘立志;陈林;陈勇新;王琰;;16排螺旋CT对肝动脉、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的应用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6年04期
10 李选;;缺血性肠病的介入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年06期
本文编号:2733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3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