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和目的: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指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创伤修复、缺血缺氧和炎症等情况下,原有微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EC)经过生芽、迁移、增殖与基质重塑等形成新毛细血管的过程。在组织再生、发育和创伤修复过程中,血管形成是一个基本的生理过程,如各种创伤、溃疡、心肌梗塞、慢性感染等愈合过程都需要血管形成的参与,但是在许多病理状态下也存在血管生成失调,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动脉硬化和实体肿瘤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中。因此,高敏感性、无创性、靶向性、早期定量评价血管新生对于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缺血性心脏病和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通过显示新生血管数量和空间分布来评估微血管对生长因子的早期反应,对指导向缺血局部组织输送促血管合成蛋白或基因是十分有用的。对于肿瘤性疾病来说,及早显影新生血管则能早期发现肿瘤及微小转移灶,有利于病人的早期治疗;而动态性的监测新生血管则可以评估抗肿瘤治疗的效果。 超声分子成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无创性分子影像技术,它是通过对普通超声微泡表面进行特殊处理,将靶向于病变组织特定分子的特异配体连接于普通超声微泡外壳构建成靶向超声微泡,后者经静脉注入后靶向性黏附、聚集并较长时间滞留于靶组织中,再通过对比超声(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检查而产生分子水平的特异的“主动性靶向超声分子显像”(active targeted ultrasound molecular imaging)的一门新兴的超声成像技术。近几年来,运用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评价血管新生应已日益成为国内外超声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已经实现了从分子水平对肿瘤性和缺血性血管新生的初步评价。Ellegala等构建携Echistatin的靶向微泡可以有效评价大鼠恶性神经胶质瘤模型的新生血管。Leong-Poi等通构建了携带抗αv-整合素单抗的靶向超声微泡,体外实验发现该靶向微泡与基质胶新生血管的结合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 基质胶是一种来源于EHS小鼠肿瘤细胞提取的基底膜的复合物。它在4℃的时候为液态,但在室温条件下,可自动聚集产生类似于哺乳动物细胞基底膜的生物活性基质材料,它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是公认的血管新生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将基质胶注入皮下后,内皮细胞向基质胶中迁移形成新生血管,血管形成过程大约在10天左右完成,当加入适当浓度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后,可以加快血管的生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 FGF-2)是体内发现的最为有效的血管形成因子之一。它对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多个环节如毛细血管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迁移增生、胶原合成、小血管腔形成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并且可以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已证实FGF-2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促新生血管形成作用。FGF-2可促进具有基底膜作用的蛋白激酶释放,从而促进毛细血管基底膜降解,促进小血管的形成。FGF-2能促进αv-整合素的表达,而αv-整合素是良好的血管新生成像靶点。理论上,不同浓度的FGF-2将诱导不同程度的αv-整合素表达。因此,本研究将不同浓度的FGF-2分别加入到基质胶中构建不同程度的血管新生模型。 Leong-Poi等使用αv-整合素靶向超声微泡对基质胶模型进行对比超声研究,靶向超声微泡的声强度高于普通微泡(P0.05),但未设立封闭组探讨靶向超声微泡评价血管新生的特异性。Stieger等用非靶向微泡评价基质胶模型的血管新生,免疫组化的微血管密度和超声的增强区域正相关(r=0.65,P0.05)。虽然,超声分子成像评价血管新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但目前仍没有对靶向超声分子成像评价血管新生的特异性和定量化进行研究的报道。因此,我们通过分别向基质胶中加入不同量的FGF-2,建立基质胶血管新生模型,并通过单抗封闭新生血管αv-整合素分子靶点的方法建立阴性对照模型,旨在探讨携带αv-整合素分子探针的超声分子成像评价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介导的血管新生,并对血管新生的定量化评价进行初步的研究。 材料和方法 1、超声微泡的制备:各种脂质材料按一定比例75℃水浴溶解于适量蒸馏水中,同时通全氟丙烷(C3F8)气体,超声振荡至形成乳白色液体制备生物素(Biotin)化脂质微泡。生物素化脂质微泡经静置弃下清液并加入等量蒸馏水去除未结合脂质纯化4次后,按一定比例加入抗生蛋白链菌素/亲和素(streptavidin)。继续静置弃下清液并加入等量蒸馏水去除未结合抗生蛋白链菌素纯化微泡2次后得到外壳结合有抗生蛋白链菌素的脂质微泡,再按一定比例加入生物素化鼠抗人αv-整合素单抗(Biotin conjugated mouse Anti-humun avMonoclone Antibody)得到携带抗αv-整合素单抗靶向微泡(MBα),最后静置弃下清液并加入等量蒸馏水去除未结合抗体,纯化携带抗αv-整合素单抗靶向微泡(MBα)2次。用上述方法构建携同型抗体微泡作为对照微泡(MBc)。MBα和MBc均于冰箱中4℃保存备用。采用库尔特计数仪测量MBα及MBc的平均粒径及浓度。 2、MBα的体外鉴定:采用绿色荧光标记的二抗与抗αv-整合素单抗结合,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抗αv-整合素单抗与微泡的连接情况。采用平行板流动腔技术在体外模拟的生理血流条件下评价MBα与αv-整合素Fc段(Recombinant humanαv-integrin/Fc Chimera,αvSFc)的靶向黏附效能。 3、基质胶模型的制备:在昆明小鼠皮下注射基质胶以促进血管新生,分别向基质胶中添加不同量的FGF-2 (sigma公司),配成浓度为1μg/mL和0.5μg/mL的两种基质胶,并加入肝素(64U/mL)。将20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注射两种浓度的基质胶。20只昆明小鼠经常规麻醉后,在左侧腹部皮下注射0.6ml基质胶,在基质胶注射部位形成椭圆形隆起。 4、CEU检查:在注射基质胶10天后,将小鼠麻醉后进行对比超声检查。将自制水囊放在小鼠的左侧腹部,用自制支架固定超声探头(17L5)于水囊上。调整探头位置获得良好图像后保持探头位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变,仪器的各项参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不变。CEU采用经尾静脉微泡弹丸式注射法进行,超声造影采用经尾静脉随机(间隔30min)先后注射MBα和MBC(约为5×106个)。经过6min循环时间待血池中循环微泡消失后对实验小鼠进行注射基质胶的部位进行CEU检查,获取显影图像。CEU检查采用二次谐波成像(second harmonic imaging)技术进行,探头发射和接收频率分别为7 MHz和14MHz,机械指数(Mechanical Index, MI)为0.18,超声发射间隔(Pulsing Interval, PI)时间设定为10s,获取第一帧CEU图像后给予高MI(1.9)连续超声发射2-3s以破坏微泡,继续存储本底图像4-5帧,全部声学造影图像存于CD盘,以备脱机分析。采用MCE软件分析CEU图像,测量实验小鼠注射基质胶的部位显影的声强度(video intensity, VI)数值并制作彩色编码图。采用红色、橙色和白色分别代表基质胶显影程度由强到弱。 5、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完成CEU图像采集后,取出实验小鼠基质胶,10%甲醛固定,行病理学和免疫荧光检查。 6、平均荧光强度(median fluorescence:intensity, MFI)测定和血管计数(micro vessel count, MVC):在荧光照片选取相同面积的50个区域,使用Imagepro plus6.0软件分析平均荧光强度。 ①得到灰度图片; ②黑白反相; ③光密度校正; ④在count/size中选择强度阂值10-200,过滤掉明亮的杂质荧光点; ⑤选择面积area与积分光密度(IOD)过滤值30像素; ⑥IOD/area得到该区域像素的平均灰度,即代表平均荧光强度,然后计算这50个区域的平均值。 单位面积血管计数:在上述50个区域,以有管腔结构为准,进行血管计数,计算单位面积血管计数。 结果 1、微泡制备情况:采用库尔特计数仪测得MBc粒径为2.12±1.13μm,浓度约为2.80~4.56×108个/ml;MBα粒径2.08±0.65μm,浓度约为3.07~4.75×108个/ml。 2、MBα体外鉴定结果:采用绿色荧光标记的二抗与抗αv-整合素单抗结合,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MBa外壳显明显绿色荧光,表明抗αv-整合素单抗与微泡外壳连接效果良好。平行板流动腔体外评价结果显示,在模拟微血管生理血流条件的剪切应力(1.0dyn/cm2)下MBα可与包被于平行板流动腔的αvSFc有效结合,显示了很好的主动性靶向黏附效能。 3、超声造影检查:MBα注射后基质胶外周带及周围组织均可见明显的超声显影,而基质胶中心部位未见超声显影,6min后周围组织未见显影,而基质胶外周带仍可见明显的超声显影,MBc注射后显影情况与MBa基本相同,但6min后基质胶未见明显的超声显影。预先用αv-整合素抗体封闭后,MBα及MBc注射后基质胶也可呈明显的超声显影,但6min后MBα和MBc均未见明显的超声显影。 4、图像分析结果:在高浓度组中,封闭前基质胶模型中MBa组呈明显的超声显影,而MBc组仅见轻度的超声显影,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预先单抗封闭αv-整合素后,MBa和封闭前的MBα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而MBc的Ⅵ值较封闭前无明显变化,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组同样出现上述结果。 5、基质胶病理及免疫荧光结果:HE染色切片显示,小鼠基质胶外周带可见丰富的新生血管,血管中可见红细胞的存在;高浓度FGF-2组基质胶中新生血管多于低浓度FGF-2组;高浓度组血管密度高,而且更靠近中央区。免疫荧光显示基质胶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有大量的αv-整合素,高浓度FGF-2组基质胶内皮细胞中表达的αv-整合素多于低浓度FGF-2组,封闭后内皮细胞中几乎不表达αv-整合素。 6.在超声造影中,高浓度组封闭前MBα造影Ⅵ值是低浓度组封闭前的1.4倍;高浓度组封闭后MBα造影Ⅵ值是低浓度组封闭前的1.37倍。在免疫荧光强度测定中,高浓度组封闭前单位面积免疫荧光强度是低浓度组封闭前的1.32倍;高浓度组封闭后是低浓度封闭后的1.33倍。在单位面积血管计数中,高浓度组封闭前是封闭后的1.2倍;高浓度组封闭前MBα造影Ⅵ值是低浓度组封闭前的1.16倍。 结论: 1、采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体”可实现抗αv整合素单抗与脂质微泡外壳的有效连接而成功构建携带抗αv-整合素单抗靶向微泡; 2、应用携带αv-整合素分子探针的超声分子成像可有效特异地评价基质胶血管新生,实现对新生血管的早期评价和诊断; 3、αv-整合素可以作为新生血管分子成像的靶点,使用基质胶模型评价血管新生的研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定量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445.1
【图文】: 采川绿色荧光标一记的_二抗与抗以v整合索单抗结合,荧光{l己微镜下观察{l适示MB‘,,.1}则{!及绿色荧光,表明‘1二物索化抗。v一整合索单抗.习一通过抗/}:.物素蛋自(抗‘卜蛋自链菌索)’、‘丰几物素化脂质微泡有效连接(图l,图2)。咚11:1别A及图B分别{,退习功!}入绿色荧光标记MB、在荧光显微镜卜照少{二和}司视野显-.-抗微镜‘常光卜一照少200一)。
量组对比超声图像基质胶的vl值,与MBC相比较,*P<0.05;与封比较,洲尸<0.05。度FGF一2刺激组:对比超声检查声强度(VideoIntensit丫Vl)(x士强度单位:VideoIntensityunit,u)因素封闭前封闭后SllmBa14.60士2.723.50士1.0710.56士5.86189.BC4.34士1.023.67士1.214.37士1.270.0um11.21士8.304.00士0.9810.26士7.86187.9F387.630.62169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英;;超声检查对脂肪肝的早期发现[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7期
2 孙玉颖;;超声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0期
3 张丽;董蓓莉;王丹丹;刘改芹;任彦斌;;跨医院短期重复超声检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年04期
4 亢国林;;超声健康体检10598例结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18期
5 李明;;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0期
6 江雪霞;韩群英;;异位妊娠的超声检查分析[J];河北医学;2011年07期
7 刘丹;刘福军;;超声对闭合性腹部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1年17期
8 郑敏珍;黄苏里;郝玉芝;王倩;裴荣光;;肾嫌色细胞癌的超声影像表现[J];疑难病杂志;2011年07期
9 黄秀艳;李永安;;超声诊断在膀胱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10 潘虹霞;张晨雪;;子宫巨大阔韧带肌瘤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祖福;胡婉英;秦志强;张明彩;付继航;;双龙丸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血管新生的影响与分子学机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张璐;胡豫;孙春艳;王雅丹;褚章波;;慢病毒shRNA干扰骨髓瘤细胞BDNF表达在骨髓微环境中对血管新生的影响[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李慧玉;高少阳;郭冬梅;田元;朱江;王海霞;黄士昂;;HERG K+通道促进白血病诱导的血管新生研究[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4 戴瑞鸿;;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又一新途径“血管新生”[A];全国第七届农村基层中西医结合学术暨工作交流会论文汇编集[C];2002年
5 谢雄伟;马树人;;激活Notch信号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促血管新生的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心脏学会第十五届心功能学会和《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杨仁池;;凝血与纤溶系统相关分子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7 李雪霖;王志刚;李兴升;汪朝霞;苏琳;;超声破坏微泡促进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A];2006’和谐开发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江美;陆宇;张锦华;秦志海;陈畅;;PI4KIIα通过调控HIF-1α影响肿瘤诱导的血管新生[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何睿;刘斌;扬晨;杨仁池;韩忠朝;;反义VEGF基因治疗抑制K562血液肿瘤体内外生长和血管新生[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范维琥;;血管新生的中西医结合研究[A];江西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闵保华;超声检查该做哪些准备[N];家庭医生报;2004年
2 中南大学湘雅二院超声诊断科 王志远;超声检查前的注意事项[N];家庭医生报;2005年
3 周祺 编译;阻碍“血管新生”[N];文汇报;2002年
4 河北省沧州中心医院 杨德瑞;乙肝患者怎样选择超声检查[N];保健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康琦;“视诊器”时代即将到来 掌上超声市场前景广阔[N];中国医药报;2011年
6 张灿灿 杨英莉;内皮祖细胞可促血管新生[N];健康报;2006年
7 彭光生;为超声检查定规矩[N];健康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慕欣;不可忽视产前二次超声检查[N];医药经济报;2010年
9 闵保华;孕期超声检查“忧”着点[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章鸣;看腹中宝宝时间有讲究[N];大众卫生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大英;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构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2 张月兰;匹他伐他汀对实验性血管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3 董书强;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基因转染慢性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叶t锦;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及相关机理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2年
5 张金巧;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及三氧化二砷的抗血管新生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3年
6 刘虹;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D];复旦大学;2004年
7 孟舒;血管生成素相关蛋白2基因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8 崔正军;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反义VEGF_(165)基因治疗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陈清华;心血瘀阻证心肌血管新生及其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干预效应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8年
10 苏冠华;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促血管新生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晶晶;αv-整合素超声分子成像可视化评价基质胶血管新生[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2 谢佳佳;超声分子成像评价三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的促血管生成效应[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孙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及其与斑块稳定的关系[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4 金香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07年
5 张小勇;静脉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03年
6 泮思林;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促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7 刘旭阳;辛伐他汀对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和血管新生的影响[D];江西医学院;2005年
8 杨金燕;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9 刘雯;超声测量胎儿小脑延髓池评价胎儿颅后窝畸形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赵梅青;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
273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