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诊断价值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0-07-01 09:34
【摘要】:目的 1.探讨内镜超声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疾病的诊断价值。 2.通过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超声特点以及为超声内镜的正确诊断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1.第一部分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于济南军区总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的1022例黏膜下隆起病变患者,其中男性522例,女性500例,年龄在14~83岁之间,平均52.1岁。回顾性分析其回声特征、黏膜下病变的疾病谱、常见病变特点等。 2.第二部分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经济南军区总医院行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黏膜下隆起病变,并获得病理患者共234例。其中男性患者130例,女性患者124例,年龄在17~83岁之间,平均年龄51.2岁。回顾性分析超声内镜对黏膜下病变诊断符合率,并对其误判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 1.疾病谱:1022例黏膜下病变中,超声内镜诊断为间质瘤419例(41.0%),平滑肌瘤296例(29.0%),恶性肿瘤35例(3.4%),异位胰腺95例(9.3%),壁外压迫81例(7.9%),炎症38例(3.7%),脂肪瘤26例(2.3%),静脉瘤15例(1.5%),囊肿12例(1.2%),十二指肠副乳头7例(0.7%)。 2.疾病分布:1022例黏膜下病变中,起源于食管452例,其中食管上段119例,中段218例,下段115例;起源于胃478例,其中胃底159例,胃窦177例,胃体123例,底体交界12例,胃角9例;起源于十二指肠及贲门分别为57例和35例。其中超声层次起源于黏膜肌层486例,黏膜下层101例,固有肌层332例,外膜层22例。 3.声学特点:间质瘤均表现为低回声;起源于黏膜肌层143例,黏膜下层29例,固有肌层243例,外膜层3例。平滑肌瘤均表现为低回声;起源于黏膜层196例,黏膜下层27例,固有肌层90例,外膜层3例。恶性肿瘤呈低回声22例,高回声3例,混杂回声10例;起源于黏膜肌层11例,黏膜下层2例,固有肌层4例,外膜层16例。异位胰腺呈低回声18例,高回声58例,混杂回声19例;起源于黏膜肌层66例,黏膜下层29例。炎症呈低回声15例,高回声23例;起源于黏膜肌层28例,黏膜下层10例。脂肪瘤呈低回声1例,高回声25例;起源于黏膜肌层21例,黏膜下层4例,固有肌层1例。15例静脉瘤呈低回声4例,高回声2例,无回声9例;起源于黏膜肌层12例,黏膜下层3例。囊肿呈低回声1例,无回声11例;起源于黏膜肌层11例,黏膜下层1例。壁外压迫病变食管28例,胃50例,十二指肠3例。压迫原因为血管6例,壁外肿瘤9例,脾脏21例,胆囊25例,胰腺囊肿5例,未见异常15例。 4.内镜超声与病理符合率:获得病理254例病例中,207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符合率为81.5%。炎症、恶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100%。异位胰腺、平滑肌瘤、脂肪瘤、间质瘤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1.0%、88.1%、83.3%和47.6%。有病理侵袭危险性分级间质瘤共16例,其中低度侵袭性为10例,中度侵袭性为6例。超声内镜诊断为低度侵袭性为11例,中度侵袭性为5例,诊断符合率为93.8%(k=0.76)。 5.误诊原因:病变未浸泡在水中或超声探头未与黏膜接触而受到气体干扰,影响图像质量;超声内镜探头选择频率过高或过低,影响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胃肠道处于不断蠕动状态,将一过性正常结构误诊为黏膜下病变。 结论 1.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以间质瘤与平滑肌瘤最为多见。 2.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发生部位以胃最为多见,且以胃窦部最多。食管病变以食管中段最为多见。起源层次以黏膜肌层最为多见,其次为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外膜层。 3.平滑肌瘤以黏膜肌层最多见,间质瘤以固有肌层最多见,均表现为低回声;脂肪瘤最多见于黏膜肌层,呈高回声;异位胰腺多见于黏膜肌层,可表现为高、低及混杂回声;恶性肿瘤发现时多侵及浆膜层,多为低回声及混杂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病变一般大于2cm,多伴有表面糜烂;静脉瘤及囊肿以黏膜肌层最为多见,回声均以无回声为主;壁外隆起病变以胃部最为常见,并以生理性压迫为主。 4.超声内镜对恶性间质瘤侵袭危险性分级与病理分级判断结果比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5.间质瘤与平滑肌瘤超声内镜下表现相近,需病理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6.误诊病例中以食管、胃窦部病变最为常见。超声内镜与病理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率以炎症及恶性肿瘤符合率最高。 7.常见误诊原因为超声探头未浸泡在水中或未与黏膜接触而受到气体干扰,影响图像质量;超声内镜探头选择频率不合适,影响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等。
【学位授予单位】:泰山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445.1;R57
【图文】:
图 1 电子胃镜示:食管距门齿 36cm 处见椭圆形广基隆起,表面光滑,色泽淡红;超声内镜示病灶呈低回声,起源于粘膜下层,层次清晰;病理图片可见大量平滑肌瘤细胞。图2 电子胃镜示:胃窦大弯见直径约0.6cm广基隆起,表面充血;超声内镜示:高回声,混杂低回声,起源于粘膜下层病理图片中可见腺管存在。
图 1 电子胃镜示:食管距门齿 36cm 处见椭圆形广基隆起,表面光滑,色泽淡红;超声内镜示病灶呈低回声,起源于粘膜下层,层次清晰;病理图片可见大量平滑肌瘤细胞。图2 电子胃镜示:胃窦大弯见直径约0.6cm广基隆起,表面充血;超声内镜示:高回声,混杂低回声,起源于粘膜下层病理图片中可见腺管存在。图3 电子胃镜示:距门齿25cm食管右侧壁见大小约1.0×1.0cm广基隆起,表面光滑;超声内镜示:椭圆形低回声,起源于粘膜肌层,内回声均匀,层次清晰;病理图片中可以看到核分裂象<5个/50高倍视野。
本文编号:2736587
【学位授予单位】:泰山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445.1;R57
【图文】:
图 1 电子胃镜示:食管距门齿 36cm 处见椭圆形广基隆起,表面光滑,色泽淡红;超声内镜示病灶呈低回声,起源于粘膜下层,层次清晰;病理图片可见大量平滑肌瘤细胞。图2 电子胃镜示:胃窦大弯见直径约0.6cm广基隆起,表面充血;超声内镜示:高回声,混杂低回声,起源于粘膜下层病理图片中可见腺管存在。
图 1 电子胃镜示:食管距门齿 36cm 处见椭圆形广基隆起,表面光滑,色泽淡红;超声内镜示病灶呈低回声,起源于粘膜下层,层次清晰;病理图片可见大量平滑肌瘤细胞。图2 电子胃镜示:胃窦大弯见直径约0.6cm广基隆起,表面充血;超声内镜示:高回声,混杂低回声,起源于粘膜下层病理图片中可见腺管存在。图3 电子胃镜示:距门齿25cm食管右侧壁见大小约1.0×1.0cm广基隆起,表面光滑;超声内镜示:椭圆形低回声,起源于粘膜肌层,内回声均匀,层次清晰;病理图片中可以看到核分裂象<5个/50高倍视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刚;李敏;汪文生;;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价值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彭贵勇,李向红;超声内镜对21例上消化道壁外压迫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探讨[J];重庆医学;2002年02期
3 吴涛;刘爱民;雷德安;任在跃;张盛;吴玲霞;侯婧;沈薇;;纵轴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09年18期
4 姜锦贵;周航波;陈建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医学;2010年03期
5 陈妙研;蔡建庭;;超声内镜在胆胰疾病诊治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年04期
6 黄文;赵航;徐纪平;金震东;朱伟;李兆申;;超声内镜对胰腺癌早期诊断价值的评估[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7 金震东;刘岩;;内镜超声检查术(EUS)的规范化操作及应用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0年06期
8 徐萍;周小江;刘志坚;祝荫;陈幼祥;朱萱;吕农华;;超声内镜和胃镜对食管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白成;戴林;李爱萍;李军婷;卢盛明;于洪波;;上消化道外压隆起性改变78例诊断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年01期
10 金震东;;超声内镜在消化系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736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3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