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冠心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发布时间:2020-07-01 10:58
【摘要】: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组织追踪成像(TTI)、应变(SI)及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缺血心肌及心梗后缺血心肌纵轴方向运动速度、运动位移、组织形变及形变速率变化的特点,评价其对不同程度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比较QTVI、TTI、SI、SRI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QTVI、TTI、SI及SRI技术分析心肌缺血改善前、改善后不同时间点纵轴方向运动速度及运动位移、组织形变及形变速率变化的特点,研究其评价CAD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 方法: (1)选择2007年4月至2007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72例CAD患者,男50例,女22例,年龄31-76岁,平均(56.97±10.78)岁,造影前一天均行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分为心梗组(17例)及非心梗组(55例);根据造影结果,非心梗组按前降支狭窄程度又分为1级组(<50%,24例)、2级组(50%~75%,19例)、3级组(>75%,12例),均排除合并其他明显心脏疾患。非心梗3级组及心梗组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5例患者,在术后一周、一月以及三月时分别行超声检查。(2)采用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3S探头,谐波模式频率1.7~3.4MHz,帧频>90帧/秒。记录并保存连续3个心动周期动态心尖二腔、三腔、四腔长轴切面TVI图像。(3)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16段划分法将后间隔、下壁、前壁、前间隔、侧壁及后壁划分为16个节段,并增加前间隔心尖段、后壁心尖段,共计18个节段。其中左前降支参与供血11个节段(见表)。(4)分别于QTVI、TTI和SI、SRI模式下,对各室壁节段取样并绘制QTVI的速度一时间曲线图,TTI的位移一时间曲线图、SI的应变曲线图及SRI的应变率曲线图,测量获得收缩期速度(SV)、收缩期位移(SD)及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均测取三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 结果: 1.随着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加重,组织速度成像各曲线变得紊乱,收缩期波峰显著降低,非心梗1级组、2级组、3级组及心梗组各收缩期峰值参数逐渐降低,心梗组明显下降(P<0.05)。 1)SD、SV各组间比较:心梗组与非心梗1级组、心梗组与非心梗2级组比较,左前降支所支配的各基底段、中间段及前壁心尖段SV、SD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组与非心梗1级组比较,后壁心尖段、前壁心尖段、后间隔心尖段及下壁心尖段SD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梗3级组与1级组比较,3个节段(前间隔基底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SV、SD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组与非心梗3级组比较,11个节段SV、SD降低,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S、SR各组间比较:心梗组与非心梗1级组比较,11个节段S、SR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组与非心梗2级组比较,除侧壁心尖段外,余10个节段S、SR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梗组与非心梗3级组比较,5个节段(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S、SR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梗3级组与1级组比较,5个节段(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S、SR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在完成3个月随访的15例患者中,随着时间的延长,QTVI、TTI、SI、SRI曲线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参数逐渐增高。 1)SD、SV术前术后比较:自术后1月开始,2个节段(前壁基底段与中间段)SV、SD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术后3月时,8个节段(除前间隔心尖段、侧壁心尖段、后间隔心尖段)SV、SD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6个节段(前间隔基底段及中间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后间隔中间段、后壁心尖段)SV、SD与术后1周相比显著增高(P<0.05)。 2)S、SR术前术后比较:自术后1周开始,3个节段(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S、SR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术后1月,5个节段(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S、SR与术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术后3月时,9个节段(除侧壁心尖段、后间隔心尖段)S、SR与术前、术后1周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 结论: 1.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缺血心肌节段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组织追踪成像、应变及应变率成像四项收缩期峰值参数逐渐减低,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2.应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的局部功能,动态观察PCI前、后局部心肌功能变化,可评价PCI的治疗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41.4;R4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丁奉,许迪,陆凤翔,陈莉,雍永宏,周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成像对正常人左心室收缩运动的评价[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2 荆珊,孙宏伟,黄永麟,王桂照;定量组织速度成像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左室心肌局部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年08期

3 朱梅,郭文彬,刘同宝,梁皓,张蕾;组织追踪显像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室室壁运动及收缩功能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年12期

4 曹敏,施仲伟,张凤如,胡厚达;定量组织速度显像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局部室壁运动变化[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01期

5 乔树宾,高润霖,姚康宝,陈纪林,杨跃进,徐义枢,陈在嘉;年轻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1995年01期

6 舒先红,黄国倩,潘翠珍,陈灏珠;正常人心肌应变及应变率定量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年11期

7 杨颖,王金锐,杨海萍,刘志跃;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年01期

8 朱小虎;高云华;刘兰;;超声组织追踪和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冠心病左室收缩功能[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12期

9 杨颖;陈峰;张宝娓;齐丽彤;赵锋;何萍;;二维应变对左心室整体应变与应变率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年07期



本文编号:2736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36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2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