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影像医学论文 >

直肠印戒细胞癌的超声表现

发布时间:2020-07-02 21:10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印戒细胞癌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直肠印戒细胞癌的经直肠腔内超声表现。结果 23例全部病灶内部回声均为细腻均匀的低回声,且后方均可见回声轻度增强。23例全部病灶(23/23,100%)分期均为T3~T4期,其中T3期21例,T4期2例,超声与术后病理分期均相符合。并且直肠印戒细胞癌患者具有发病年龄低的特点,平均49.81岁。结论直肠印戒细胞癌具有特殊的超声表现,经直肠腔内超声可以作为直肠印戒细胞癌的诊断方法。
【图文】:

印戒细胞癌,直肠,淋巴结肿大,声像图


本组病例病理分期均为T3~T4,而同时期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88例其他类型直肠癌中相同分期仅700例(700/1788,39.14%),符合印戒细胞癌破坏间质纤维能力高、易向肠壁深层周围浸润[7]的特点。超声图像浆膜层破坏是T3分期的直接征象和标准。作为T3分期的间接征象的放射征,在同期手术病理为T3的直肠恶性肿瘤中,有76.19%(16/21)印戒细胞癌出现放射征,接近其他类型中a:术后病理图,典型的印戒细胞可见丰富的细胞质,细胞核则偏向一侧;b:观察到淋巴结肿大和浆膜层破坏的直肠印戒细胞癌声像图图1直肠印戒细胞癌图图为2个病灶均占肠腔1周。a:直肠印戒细胞癌;b:直肠腺癌图2直肠印戒细胞癌与直肠腺癌图—24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3月第31卷第3期ChineseJUltrasoundMedVol.31No.3March2015

印戒细胞癌,直肠腺癌,直肠


致的回声增强并不及肛周脓肿明显,且二者病史迥异。本组病例病理分期均为T3~T4,而同时期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88例其他类型直肠癌中相同分期仅700例(700/1788,39.14%),符合印戒细胞癌破坏间质纤维能力高、易向肠壁深层周围浸润[7]的特点。超声图像浆膜层破坏是T3分期的直接征象和标准。作为T3分期的间接征象的放射征,在同期手术病理为T3的直肠恶性肿瘤中,有76.19%(16/21)印戒细胞癌出现放射征,接近其他类型中a:术后病理图,典型的印戒细胞可见丰富的细胞质,细胞核则偏向一侧;b:观察到淋巴结肿大和浆膜层破坏的直肠印戒细胞癌声像图图1直肠印戒细胞癌图图为2个病灶均占肠腔1周。a:直肠印戒细胞癌;b:直肠腺癌图2直肠印戒细胞癌与直肠腺癌图—24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3月第31卷第3期ChineseJUltrasoundMedVol.31No.3March20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华;李颖;唐少珊;刘守君;邓力军;;超声对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年05期

2 林礼务,叶真,薛恩生,高上达,何以敉;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及其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3 石晓燕;王润洁;刘超英;;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湛,杨小红,庞贝,黄健;经直肠超声诊断直肠肿瘤的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2年11期

2 司徒明珠,段晓南,严峗;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年01期

3 江军波,陈浠溪,王磊,郁素云;超声诊断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5年02期

4 安洪达;张波;贾瑞刚;毛宽容;;一次性根治骶前囊肿治疗体会(附5例报告)[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9年02期

5 任永富;胃肠肿瘤超声诊断的现状与展望[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6 黎剑,万德森,陈孝岳;直肠内超声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1年07期

7 田波;;原发骶前肿瘤诊治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06年03期

8 杨柏林;邵万金;吴彬;丁义江;;骶尾旁入路治疗成人骶前囊肿[J];临床外科杂志;2006年04期

9 李莉,颜云,王桂荣,陈延涛,付世文;经阴道与经直肠超声在女性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吴珍静;;超声诊断成人回盲部淋巴瘤致肠套叠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丁敏;;超声检查在肛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冯跃;傅传刚;孟荣贵;金国祥;于恩达;张卫;;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与外科入路选择[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梁承友;直肠癌术前CT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对照比较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2 党娜;~(18)F-FDG PET/CT显像在胃原发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3 葛政;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87例临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唐震,周卫国,葛湛,刁胜林;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附18例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年05期

2 俞晓峰;丁永斌;夏建国;翟竞;梁辉;管蔚;;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江苏医药;2010年22期

3 刘林;管祥林;冉慕光;;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8年05期

4 吴晓莉,于德江,梁萍,于晓玲,苏莉,董宝玮;恶性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年11期

5 李洪林;郝玉芝;陈宇;朱利;牛丽娟;黄苏里;王勇;;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年12期

6 林礼务,叶真,薜恩生,高上达,何以敉;直肠超声对直肠癌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静;胃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1例[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2 王欣,丁伟;胃印戒细胞癌的内镜、病理及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徐永群;胃印戒细胞癌25例内镜、病理及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2年01期

4 薛静;;胃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一例报告[J];新疆医学;2002年01期

5 邹赛英,唐新萍,张培谊;胃印戒细胞癌血管形成及超微结构特征与浸润转移的关系[J];电子显微学报;2002年06期

6 金鹤万,张英,朴松山,张宪,王勐,朴龙范;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点[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3年02期

7 杨学智,张芝莲;胃印戒细胞癌病理诊断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4年01期

8 王文欢,伍仁毅;胃印戒细胞癌的胃镜及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4年02期

9 张培谊,邹赛英,唐新萍;胃印戒细胞癌腹水转移的超微结构特征[J];电子显微学报;2004年04期

10 周红宇,周国华,冷明芳;胃印戒细胞癌内镜特点及临床诊治分析——附36例报告(英文)[J];中国内镜杂志;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国泰;;妊娠合并胃印戒细胞癌[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2 虞哲科;卢永明;徐莹;张锐利;林祖朝;;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A];2013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张培谊;邹赛英;唐新萍;;胃印戒细胞癌腹水转移的超微结构特征[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周红宇;周国华;冷明芳;;胃印戒细胞癌内镜特点及临床诊治分析——附36例报告[A];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成立大会、中国第十四届内镜医学学术大会、《中国内镜杂志》创刊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恩德思奖(Endoscopics Award)颁奖大会论文汇编(二)[C];2005年

5 沈洁;魏嘉;刘宝瑞;;胃印戒细胞癌生物标志及潜在治疗靶点[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6 周志华;张建东;赵海滨;赵玲娜;单宝珍;;胃印戒细胞癌的细胞起源及癌前病变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何春年;;胃肠道粘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的诊断与鉴别摘要[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周游;;正常胃粘膜上皮、肠上皮化生及印戒细胞癌的免疫表型差异[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丽;石燕;韩雅琳;秦锐;戴广海;;含奥沙利铂对比含多西他赛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方案在胃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分析[A];第9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二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10 陈丽;石燕;韩雅琳;秦锐;戴广海;;含奥沙利铂对比含多西他赛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方案在胃腺癌及印戒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分析[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胃印戒细胞癌是种什么病?[N];健康时报;2005年

2 纪小龙;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印戒细胞癌[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章必成;好发于女性的高度恶性胃癌[N];健康报;2005年

4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章必成;长得像戒指的胃癌[N];健康时报;2006年

5 重庆 医学博士 章必成;好发于女性的胃癌[N];家庭医生报;2006年

6 煤炭总医院病理科主任 杨连君;从意外发现的年轻人胃癌说起[N];健康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绍昌;富糖原癌的临床基础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常春晓;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熊振芳;胃印戒细胞癌胃、肠表型分型及其与K-ras基因突变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苏红英;人胃印戒细胞癌组织cDNA消减文库的构建和差异表达基因克隆[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4 胡宝红;ERCC1、TS、GST-π在胃印戒细胞癌与普通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永峰;黎蛋白MUC2、MUC5AC及MUC6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38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38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a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