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房间隔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30%。近年来,Duke大学研制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技术能动态实时显示房间隔的形态学特征,能准确评判缺损类型、直径、面积,能全面显示缺损毗邻位置与空间关系,这对房间隔缺损的量化评价、心脏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关系的理解、治疗方案的合理化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对房间隔缺损面积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过研究,这项研究表明房间隔缺损面积在心动周期中呈明显的动态变化,随着心房收缩,房间隔缺损面积逐渐减小,至心室舒张末期达最小,然后在心室收缩期逐渐增加,至收缩末期达最大。房间隔缺损的这种动态变化特征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瓣膜启闭引起的心房压力容积的变化有关,也有研究认为与室壁的位移有关。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三维动态成像方面的技术特点,我们认为该技术有可能在分析心房容积和房室瓣环空间位移上发挥优势,从而明确房间隔缺损动态变化的发生机制。对心脏舒缩运动引起的容积变化和室壁空间位置改变的三维阐释,势必有助于理解心肌舒缩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脏结构变化的关系,在了解房间隔缺损面积动态特征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对心脏收缩力状态、负荷情况和疾病状态的关系的理解,更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的合理化决策。 房间隔缺损时,左心房压力通常高于右心房,且右心室壁薄,顺应性良好,易于舒张,故常存在大量左向右分流,使右心系统容量负荷明显增加,必然不同程度地影响右心功能。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容积和功能的准确评价对患者病情估价、治疗决策、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心室造影、放射性核素显像、磁共振成像和CT轴位成像在评价心室容积和功能方面由于有创性、价格昂贵或某些禁忌症限制了其应用。超声技术具有无创、简捷、准确的优点,故成为临床应用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 然而右室形态极不规则,具有相对独立的流出道,肌小梁粗大,二维超声显像作为一种平面显像方法,在测定右心室容积和功能方面的价值有限。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用于右心容积的测定和右心功能的评价,但迄今为止该技术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原因在于从图像获取、数据处理、三维重建直到图像显示操作复杂、耗时。 由于右心室结构的复杂性,对于房间隔缺损等右心容量负荷增加造成的右心室局部腔室的改变和重构了解的较少,而右室局部功能可早期反映右室功能变化及局部心肌运动异常,因此对右室容积和功能的评价应包括整体和局部功能的评价。对右室局部收缩功能的评价的超声技术有组织多普勒显像、声学定量技术、应变和应变率显像以及新近应用的速度向量显像等。这些技术主要通过对局部心肌位移和收缩速度的观测来评价心肌的局部收缩性能,较少对局部心肌的泵功能状态进行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克服了上述超声技术在评价右室容积与功能方面的局限性,能够快速获取右室容积的动态影像,结合三维工作站的内膜检测功能,构建出不依赖几何模型假设的真实的右室腔立体图像,根据右心室形态学和功能学的特点将右室腔分为三部分,从而可获得各部分的容积变化信息,为评价右室局部泵功能提供了基础。本研究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人房间隔动态特性及其相关因素 本研究对20例正常人行实时三维成像,结合三维数据工作站,分别于心动周期的P波顶点、R波顶点、T波起点、T波终点、T-P段测量房间隔的面积,于上述相同心动周期时相测量右心房容积及相对应时期的三尖瓣环运动位移距离,并与房间隔面积测值行相关分析。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正常人房间隔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显示:①正常人房间隔面积在心动周期中面积变化率32.3%~55.8%,平均(50.7±6.2)%。随着心房收缩房间隔面积逐渐减小,至心室舒张末期达最小,然后在心室收缩期逐渐增加,至收缩末期达最大。②右心房容积及三尖瓣环运动位移曲线在心动周期中呈动态变化,房间隔面积的变化特性与其变化特性相同。③房间隔面积在P波顶点、R波顶点、T波起点、T波终点、T-P段测值与相对应右心房容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79、0.83、0.91、0.84(P均0.001),房间隔面积变化与三尖瓣环运动位移距离相关性良好,r值分别为0.61、0.68、0.73、0.66、0.60(P均0.05)。 第二部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面积动态特征机制的探讨 本研究对28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行实时三维成像,结合三维数据工作站,分别于心动周期的P波顶点、R波顶点、T波起点、T波终点、T-P段测量房间隔缺损的面积,于上述相同心动周期时相测量右心房容积及相对应时期的三尖瓣环运动位移距离,并与房间隔缺损面积测值行相关分析。比较正常对照组和房间隔缺损组右心房容积和三尖瓣环运动位移距离的变化。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长轴八平面法测量并比较正常对照组和房间隔缺损组右室射血分数。旨在通过分析右心房容积和三尖瓣环运动位移距离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规律以及房间隔缺损面积与其的关系,从而对房间隔缺损面积动态特征的机制加以探讨。结果显示:①房间隔缺损面积在心动周期中呈动态改变,缺损面积变化率40.4%~77.2%,平均(60.3±10.2) %。随着心房收缩,房间隔缺损面积逐渐减小,至心室舒张末期达最小,动态变化曲线达最低点;然后在心室收缩期逐渐增加,至收缩末期达最大,变化曲线达高峰。②右心房容积及三尖瓣环运动位移曲线在心动周期中呈动态变化,房间隔缺损面积的变化特性曲线与其变化特性相同。③房间隔缺损面积在P波顶点、R波顶点、T波起点、T波终点、T-P段时相测值与相对应右心房容积相关性良好,r值分别为0.78、0.75、0.80、0.78、0.77(P均0.001)。房间隔缺损面积与三尖瓣环运动位移距离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8、0.49、0.52、0.55、0.47(P均0.05)。④房间隔缺损组心动周期中各时相右心房容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01),三尖瓣环运动位移距离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房间隔缺损组右室射血分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第三部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人右心室整体和局部功能的方法及其准确性研究 本研究对36例正常人行三维容积成像,应用四维右心室定量分析法测量右室局部和整体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并分别将各局部容积及射血分数行多组间比较。并通过实时三维长轴八平面法和多层螺旋CT法测量右室整体容积及射血分数与上述相关指标行对照分析。以期评价正常人右心室整体和局部容积与功能,并验证这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显示:①四维右心室定量分析法与实时三维长轴八平面法测量的右室整体舒张、收缩末期容积及整体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良好,r值分别为0.96、0.93及0.81。②四维右心室定量分析法与多层螺旋CT法法测量的右室整体舒张、收缩末期容积及整体射血分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良好,r值分别为0.96、0.93及0.85。③局部舒张、收缩末期容积测值从右室流入道部、心尖小梁部到流出道部呈递减趋势。心尖小梁部射血分数低于右室流出道部及流入道部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整体射血分数与心尖小梁部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第四部分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整体及局部容积:与正常人对照研究 本研究对3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者行实时三维容积成像,应用四维右室定量分析法测量并比较两组受试者右室局部容积指标和整体舒张、收缩末期容积及相应的局部、整体射血分数。并将实时三维长轴八平面法与四维右室定量分析法测量的整体右室容积及射血分数行相关分析。旨在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整体及局部容积与功能,并比较上述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之差异。结果显示:①房间隔缺损患者心尖小梁部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右室流出道部、流入道部及整体射血分数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维右室定量分析法与实时三维长轴八平面法测量的两组受试者整体右室舒张、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关良好,房间隔缺损组r值分别为0.96、0.92及0.78,对照组r值分别为0.98、0.96及0.87。③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局部及整体舒张、收缩末期容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心尖小梁部及整体射血分数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01),右室流出道部、流入道部射血分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无创评价心脏空间结构参数的动态变化。正常人房间隔面积的变化特性与右心房容积变化特性和三尖瓣环运动曲线变化趋势相同。 2房间隔面积的变化与右心房容积变化及三尖瓣环运动位移距离的变化有关。 3房间隔缺损面积在心动周期中呈明显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特征。其动态变化曲线与右心房容积动态特性和三尖瓣环运动曲线的变化趋势相同。 4房间隔缺损面积动态变化特征的发生机制与右心房压力容积的变化和三尖瓣环的位移变化有关。 5房间隔缺损时右心房容量负荷较正常人增加,三尖瓣环运动位移距离减低,右心收缩功能受损。 6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价右室整体及局部容积与功能,正常人右室局部收缩功能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右心室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关。 7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各局部收缩功能之间存在差异,整体收缩功能的变化不能代表局部功能的改变。 8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局部及整体容量负荷较正常人显著增加,右室心尖部和整体收缩功能均有降低。右室局部泵功能可早期反映右心功能损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541.1;R445.1
【图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廓,通过三切面观,可以显示右心室内膜及瓣环边界的拟合情况及变化,并可手动校准边界。完善校准后同步显示三尖瓣环平面位于期的网格状模式立体图像,三尖瓣环位移在收缩期的位移距离以期位移距离以 T 末为起点,以 P 波顶点、R 波顶点、T 波起点、时相为止点。分别测量三尖瓣环四个位点(Lateral 侧壁,Ante隔,Posterior 后壁位点)的位移距离取平均值作为三尖瓣环在各个离[8,9](附图 1-3,图 1-1)。
常人三尖瓣环运动曲线示意图:三尖瓣环运动位移距离(TAM运动的表示为横坐标轴上方,背离心尖运动的表示为横坐标轴ARvolumem()l40302010y=4.53x+1.03r=0.78P<0.0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克纯,刘朝中,胡蓉,仰劲松,李志军;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在非典型胸痛病人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年05期
2 张缤,郭雪娅,余静,辛楠;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左心房内径与ptfv_1的关系[J];心脏杂志;1998年01期
3 吕岚,申延宏;120例糖尿病胰腺B超检查及临床意义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4 石秀兰,姜红,孙秀芳,冯金环;小儿急性心包炎49例临床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刘康桐,石磊,雷长城,热沙来提·牙森,李庆元;平板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衡阳医学院学报(医学版);2000年02期
6 周建庆!315040,高从光!315040,赵维庆!315040;起搏治疗使扩大心脏恢复正常9例报告[J];浙江临床医学;2000年09期
7 初洪钢,苏丽华,孙彬,孙有刚;右室心肌病的超声评价[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年S1期
8 何文,林红,张育君;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房肿瘤6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年03期
9 周建庆,黄元伟,高从光,赵维庆;起搏治疗使扩大心脏恢复正常9例报告[J];心脏杂志;2001年01期
10 陈良龙,郑行春,林朝贵,彭亚飞;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效果的超声评价[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文明;舒先红;赵强;程蕾蕾;潘翠珍;董丽莉;孙晓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指导、监测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杂交术[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2 鲍玉婷;;超声心动图诊断先天性肺静脉狭窄的价值[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孙琳;李治安;杨娅;刘文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临床分析[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李军;张军;苏军芳;朱霆;张海滨;;主动脉窦瘤破裂封堵的超声心动图应用[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刘莹莹;谢明星;卢晓芳;王新房;吕清;王静;杨亚利;贺林;邓荷萍;付曼丽;张玲利;;心脏外伤超声心动图特征与诊断价值[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白文娟;唐红;解俊敏;;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超声诊断[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军;张军;朱霆;张海滨;苏军芳;薛洁;戴政学;;经胸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窦瘤破裂封堵的应用指导[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景宏;唐红;;超声心动图在右心室功能评价中的应用进展[A];2008’促进中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琳;李治安;张烨;何怡华;杨娅;裴金凤;;二维应变新技术对心肌梗塞患者左室整体与局部收缩功能的评价[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贤金;何清萍;;分析高血压病对心脏左心房构型及功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晓娜;自制经静脉声学造影剂超声显像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2 田新桥;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应变率与应变成像临床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3 梁雪村;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方法学研究及其在小儿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5年
4 刘生祥;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和冠状动脉再狭窄及造影负荷超声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杜丽娟;超声二维斑点跟踪显像技术评价左室心肌扭转运动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6 马红;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早期改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陈斌;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检测左前降支狭窄及评价左前降支支架植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邓海燕;蒽环类抗生素所致心脏毒性的临床分析与大鼠模型干预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倪锐志;用应变和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心功能[D];昆明医学院;2009年
10 巩晓红;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荣香;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罗银丽;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郭建英;应变/应变率成像影响因素分析及正常左室后壁短轴方向应变率特点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4 薛明华;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价[D];山东大学;2006年
5 刘海花;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和预后的关系[D];延边大学;2007年
6 张勇;超声心动图对继发孔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7 余江水;超声心动图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观察[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8 杜惠;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中的临床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段云燕;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梗患者应用冠状动脉远端保护装置的监测与评价[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10 朱法望;组织同步分析、应变率显像等多参数综合评价尿毒症性心肌病患者左室的非同步性和局部心功能[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
273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