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脑损伤的质子磁共振波谱及弥散加权成像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3 18:09
【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自由落体分级脑外伤模型,探讨该模型的病理学特点,利用活体质子磁共振波谱及弥散加权成像连续检测伤后168h内脑内代谢及水分子弥散变化。 材料与方法 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14只,轻、中、重度组(各22只)。其中35只(对照组5只,轻、中、重度组各10只)于伤后0.5h~168h不同时间点进行MRI和MRS检测,45只(对照组9只,轻、中、重度组各12只)用于病理学研究。MRS检测损伤侧及对侧皮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类化合物(Cho)、乳酸(Lac)和肌酸(Cr),代谢物比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DWI测量损伤组6个感兴趣区(ROI)(伤侧皮质、丘脑、海马及对侧半球相应部位)ADC值,并分别对轻、中、重度组的不同时间点的相对ADC(rADC)进行比较。 结果 (1)损伤组MR/异常信号区大部分位于损伤同侧皮质及海马。多回波T_2WI序列随着TE延长,DWI随着b值越大,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越明显。随打击力增大,病灶范围更广,与病理学结果一致。 (2)与对照组相比,轻中重度组损伤侧皮质NAA/Cr伤后1h分别降低了16%、29%、40%;各损伤组NAA/Cr随着时间逐渐降低,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28%(24h)、37%(24h)、54%(48h);其后轻度组NAA/Cr逐渐恢复,168h可达对照组水平,而中重度组NAA/Cr则不完全恢复。轻中重度组损伤侧皮质Cho/Cr伤后1h分别降低12%、16%、31%,最大降低幅度分别为27%(6h)、30%(6h)和39%(3h),其后出现恢复,伤后168h分别恢复到102%,114%和83%。损伤侧皮质Lac/Cr升高,以重度组改变较持久。 (3)伤后MR/评分与打击力呈正相关(r=0.21,P<0.01),NAA/Cr水平与打击力大小呈明显负相关(r=-0.64,P<0.01)。 (4)各损伤组伤后72h内大部分时间点rADC降低,皮质rADC改变较海马及丘脑明显,伤后168hrADC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且与多个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轻度组伤后72h内皮质rADC较稳定,伤后3h丘脑rADC降低。中度组伤后1h~3h皮质、海马和丘脑rADC升高,伤后3h皮质、海马和丘脑与伤后0.5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重度组伤后24h内rADC出现波动,伤后1h及6h皮质rADC降低明显。 结论‘H一MRs能无创性动态定量监测脑外伤脑组织生化代谢改变,对早期脑内 异常的检测比MRJ更敏感,损伤局部NA刀Cr、Cho/Cr、Lac/Cr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脑损伤严重程度。脑外伤后IW内血管源性水肿和细胞毒性水肿均可发生,但以 细胞毒性水肿为主。多种磁共振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MRI检测脑 外伤的敏感性。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445.2
本文编号:2739999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44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风华,万新,方加胜,刘运生,曹美鸿;大鼠液压冲击脑外伤模型的病理学分级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袁绍纪;朱诚;陈柏林;张叔辰;张卫星;;大鼠急性创伤性脑水肿模型的建立[J];上海医学;1989年05期
3 李力仙,王天佑,钟震宇;自由落体和液压致大鼠脑损伤的对比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年05期
本文编号:2739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39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