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04:56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的主要病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临床上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血脂、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往往是在出现相应的脏器损伤时才能够做出明确的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出血以及血栓的脱落会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因此早期检测及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对于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磁共振软硬件及扫描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磁共振作为一种无创性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逐渐成为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重要的手段。本实验研究通过对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应用多序列平扫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技术检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测定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首过时相斜率S斑块最大强化率Smax及斑块峰值信号强度强化后120s信号强度下降率Soutflow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斑块内新生微血管内皮细胞,使用HE染色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比较常规多序列扫描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于早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敏感性,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于早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应用价值。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血管、巨噬细胞的相关性,进一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通过科学统计学方法分析高脂喂养组实验兔与高脂喂养组+辛伐他汀治疗组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S、S_(max)、S_(outflow)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确定是否可以通过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评价药物疗效。 本实验结果表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于早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平扫。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S、S_(max)、S_(outflow)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新生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高脂喂养组实验兔与高脂喂养组+辛伐他汀治疗组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以作为一种早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药物干预疗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445.2;R543
【图文】:
N(病灶个数) CD31(-) CD31(+)DCE-MRI 早期/延迟强化 30 10% (4"42) 62%(26"42)DCE-MRI 延迟明显强化 8 5% (2"42) 14%(6"42)DCE-MRI 无明显强化 4 7% (3"42) 2%(1"42)表 1.2 实验 II 组 DCE-MRI 扫描与 CD3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照N(病灶个数) CD31(-) CD31(+)DCE-MRI 早期/延迟强化 40 6% (3"51) 72%(37"51)DCE-MRI 延迟明显强化 6 2% (1"51) 10%(5"51)DCE-MRI 无明显强化 5 8% (4"51) 2%(1"51)
表 3.1 实验 A 组、 B 组血脂变化(单位 mmol/升 X—±S)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 高脂喂养组测定时间 n —————————————— ——————————————TC TG LDL TC TG LDL实 验 前 15 1.68±0.15 0.55±0.11 0.68±0.31 1.66±0.14 0.50±0.10 0.65±0.27第 8 周 15 12.58±2.37 1.36±0.32 2.28±0.87 13.12±1.98 1.24±0.25 2.49±0.68第 16 周 15 30.68±2.37 3.93±0.77 7.39±2.11 31.58±2.74 4.05±0.91 6.69±1.80第 20 周 15 17.56±2.37 2.29±0.28 3.89±1.13 41.66±3.64 6.35±1.77 9.36±1.68实验 A 组(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 CD31 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27.89±6.8%)明显低于实验 B 组(高脂喂养组)CD31 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40±9.7%)(P<0.05)。实验 A 组(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 CD68 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34.96±6.91%)明显低于实验 B 组(高脂喂养组)CD68 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44.63±7.79%) (P<0.05)。如图 3.2、3.3所示:
图 3.3 实验 A 组、B 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 CD68 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对比3.2 DCE-MRI 影像结果实验 A 组(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15 只实验兔共检出 36 处强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扫描均可见强化。实验 B 组(高脂喂养组)15 只实验兔共检出40 处强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扫描均可见强化。使用 GE ADW4.2 工作站测定斑块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定斑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 S、Soutflow、Smax。实验 A 组首过时相斜率 S(0.25±0.06)、斑块最大强化率 Smax为(35.4±7.90%)、Soutflow(24.22±6.25%)。实验 B 组首过时相斜率 S(0.34±0.08)、斑块最大强化率 Smax(48.85±12.90%)、Soutflow= (30.69±7.56%)。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 S、Soutflow、Smax明显低于高脂喂养组(P<0.05)。如表 3.2、图 3.4、3.5、3.6 所示:表 3.2 DCE-MRI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 S 、Smax、 Soutflow 比较
本文编号:2754519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445.2;R543
【图文】:
N(病灶个数) CD31(-) CD31(+)DCE-MRI 早期/延迟强化 30 10% (4"42) 62%(26"42)DCE-MRI 延迟明显强化 8 5% (2"42) 14%(6"42)DCE-MRI 无明显强化 4 7% (3"42) 2%(1"42)表 1.2 实验 II 组 DCE-MRI 扫描与 CD3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照N(病灶个数) CD31(-) CD31(+)DCE-MRI 早期/延迟强化 40 6% (3"51) 72%(37"51)DCE-MRI 延迟明显强化 6 2% (1"51) 10%(5"51)DCE-MRI 无明显强化 5 8% (4"51) 2%(1"51)
表 3.1 实验 A 组、 B 组血脂变化(单位 mmol/升 X—±S)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 高脂喂养组测定时间 n —————————————— ——————————————TC TG LDL TC TG LDL实 验 前 15 1.68±0.15 0.55±0.11 0.68±0.31 1.66±0.14 0.50±0.10 0.65±0.27第 8 周 15 12.58±2.37 1.36±0.32 2.28±0.87 13.12±1.98 1.24±0.25 2.49±0.68第 16 周 15 30.68±2.37 3.93±0.77 7.39±2.11 31.58±2.74 4.05±0.91 6.69±1.80第 20 周 15 17.56±2.37 2.29±0.28 3.89±1.13 41.66±3.64 6.35±1.77 9.36±1.68实验 A 组(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 CD31 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27.89±6.8%)明显低于实验 B 组(高脂喂养组)CD31 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40±9.7%)(P<0.05)。实验 A 组(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 CD68 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34.96±6.91%)明显低于实验 B 组(高脂喂养组)CD68 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44.63±7.79%) (P<0.05)。如图 3.2、3.3所示:
图 3.3 实验 A 组、B 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 CD68 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对比3.2 DCE-MRI 影像结果实验 A 组(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15 只实验兔共检出 36 处强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扫描均可见强化。实验 B 组(高脂喂养组)15 只实验兔共检出40 处强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扫描均可见强化。使用 GE ADW4.2 工作站测定斑块信号强度,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定斑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 S、Soutflow、Smax。实验 A 组首过时相斜率 S(0.25±0.06)、斑块最大强化率 Smax为(35.4±7.90%)、Soutflow(24.22±6.25%)。实验 B 组首过时相斜率 S(0.34±0.08)、斑块最大强化率 Smax(48.85±12.90%)、Soutflow= (30.69±7.56%)。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 S、Soutflow、Smax明显低于高脂喂养组(P<0.05)。如表 3.2、图 3.4、3.5、3.6 所示:表 3.2 DCE-MRI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 S 、Smax、 Soutflow 比较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露朝;李公信;刘們;温志波;黄凡衡;陈立桁;赵鑫;林霖;周贻军;;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无创评价罗格列酮在抗兔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2754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angshe/2754519.html